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眼看人生/大师谈世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佛学,是祛除我们心中焦虑疑惧的力量,禅,是安定我们身心的一剂清凉散。本书中佛学大师们从佛教的视角,用现代人的观点,对人生作出新的解释,帮助您随时汲取禅师们灵活幽默的智慧,把我们的妄想烦恼止于无形,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内容推荐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目录

第一章 可贵的人生

 ◆1.生命是什么?

 ◆2.生命由因缘而来

 ◆3.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4.永恒的生命

 ◆5.人身难得,生命可贵

 ◆6.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

 ◆7.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8.学习佛法,改变生命

 ◆9.感悟生命

第二章 自在的人生

 ◆1.放下什么?

 ◆2.万事有因,宽恕解怨

 ◆3.除去心头火

 ◆4.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5.花开见佛悟无生

 ◆6.从宽容中扬弃嫉妒

 ◆7.放下染缘即佛缘

 ◆8.不动心

 ◆9.贪婪之欲是烦恼根本,珍惜当前所拥有的

 ◆10.身心自在

 ◆11.放弃自己的成见

 ◆12.放下爱恨恩怨得清净无染的心

第三章 幸福的人生

 ◆1.播下善良的种子,将有幸福的收获

 ◆2.仁爱慈和

 ◆3.布施是获得幸福的秘密

 ◆4.不以金钱论贫富

 ◆5.成人之善,成人之美

 ◆6.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缩小自我,放大心胸

 ◆8.人心向善,吉福就现前

 ◆9.幸福人生的原理

 ◆10.爱“福”的人

 ◆11.知足则幸福常存

第四章 健全的人生

 ◆1.做合格的人

 ◆2.道在日常生活中

 ◆3.修剪欲望

 ◆4.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5.少欲者知足

 ◆6.平常心是道

 ◆7.心善行善,能延年益寿

 ◆8.心田不长无明草

 ◆9.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10.在忍辱中培养品德

第五章 智慧的人生

 ◆1.能大能小

 ◆2.金钱是学道的资粮

 ◆3.财富与荣耀,幸福的谎言

 ◆4.大机大用

 ◆5.人生之最

 ◆6.占小便宜吃大亏

 ◆7.心眼

 ◆8.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9.布施不是便宜别人,而是便宜了自己

第六章 快乐的人生

 ◆1.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2.求人不如求己

 ◆3.身心自在是最大的快乐

 ◆4.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5.烦恼如雾起云生

 ◆6.时时心存善念

 ◆7.快乐的法门

 ◆8.快乐之道

 ◆9.淡泊可以带来快乐

 ◆10.心开意解

 ◆11.快乐自己决定

 ◆12.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第七章 成功的人生

 ◆1.人为什么有命运?

 ◆2.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3.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4.修行能够改变命运

 ◆5.开创命运

 ◆6.人人皆有佛性,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7.善缘好运

 ◆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9.转厄运为好运

 ◆10.改变命运的方法

 ◆11.如何掌握命运

第八章 收支平衡的人生

 ◆1.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2.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3.知足知不足

 ◆4.傻人有傻福

 ◆5.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

 ◆6.从讥谤中庄严福慧

 ◆7.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8.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9.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10.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

第九章 全面的人生

 ◆1.自信能致富

 ◆2.打开心门

 ◆3.做自己的主人,不跟随别人

 ◆4.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5.忙就是营养

 ◆6.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7.培养信心

 ◆8.从心不苦到身不苦

 ◆9.在工作中获得充实

 ◆10.转烦恼成菩提

试读章节

欲脱离生死,首先须明白无常的道理。今朝健在,明日大病忽至,一口气不来已成后世。世间人认为过生日是长了一岁,庆生时希望得到祝福,殊不知生命是过一秒就少一秒,不断地缩减,如渐渐缺水的鱼,有何可乐?仔细观察,世界有成、住、坏、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事、物是永远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众生出生,也有许多众生死亡。无论贫富贵贱,皆不免一死。即使家财万贯,忽遇水、火、风灾,则财产尽失。明白无常之理,并非消极地及时行乐、纵情恣意,应当更珍惜寸阴,广修福慧。

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般人认为黑、白无常是两个鬼;其实,白天是白无常,晚上就是黑无常;众生的心从早到晚总是妄想不断,念起念灭,更是无常。如何脱离无常呢?小乘依风大修数息观,先对治散乱心,进一步掌握出入息,渐渐地性命就不在呼吸间了。大乘法门则一切不依,只是保持当前这一念觉性,动静闲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则生灭心转为不生灭心、无常变成有常,就能脱离无常之苦。

《法句经》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若能了达无常之理,便不会执着一切生灭的假相,更能积极修行,契悟不生灭的真理,则“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即得成就无量光、无量寿。

——惟觉法师《生即有灭》

三界六道众生,有生必有死,一切皆是无常的本性。《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生已必定要死亡,生而未死者,这种事例不说见到,就是连听都从未听过。尤其赡部洲人寿命无定,违缘灾难很多,以生病、战争、地、水、火、风四大等违缘,随时都有失去宝贵生命的可能,诚如《地藏经》中所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其他经中也讲过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藏文《亲友书》中的此颂是:“如水聚泡遭风坏,今生多灾更无常,安然无觉沉睡中,能得醒觉真稀奇。”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

——索达吉堪布《亲友书》略释

人身最难得,但是生命最容易失去,随时随地都有危险。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来死,在什么地方死,谁也确定不了。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很简单啊!人的生命就像个水泡一样,没有一点点的可靠,最脆弱,时刻都有危险。

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危险,但是我们一点点也不在乎,一点点也不考虑,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如动物,不如畜生呢!连畜生都注意,它知道时刻都有危险,它也很精神,很注意。你看我们,糊里糊涂的。早上天亮了,知道要起床;晚上天黑了,知道要睡觉。中间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你看,多愚痴啊!

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无常的。学修无常特别的重要。我们没有学修无常,没有懂得无常的道理,我们学什么法都不会有任何的成就,所以学修无常特别重要。佛也曾经赞叹过,讲过很多学修无常的功德。

佛在经中讲:“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修无常,等于供养诸佛,三世一切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多修无常,能得到诸佛的安慰,多好啊!你不是老想得到保佑么?能得到诸佛的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一定能得到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得到加持了,加持不可思议。你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修无常有特别大的功德,有特别的意义。佛赞叹学修无常的功德。

——达真堪布《达真堪布开示》

一天,阿难尊者欲至舍卫城托钵乞食,远远地便看见城门外有许多男子聚集一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演奏乐曲,玩得不亦乐乎。当阿难尊者结束托钵,打算出城回去时,却发现早上还在高歌热舞的一名男子,竟然已经死去,其他人皆围绕在他身旁号啕大哭。阿难尊者见此景象,心想:“唉!这无常也来得太快了,早上我入城乞食时,这名男子还像天人般欢喜地唱歌跳舞,怎么马上就受到无常鬼的召唤,结束了生命!”

阿难尊者回到祗园精舍,顶礼佛陀后恭敬地长跪,合掌问道:“世尊,今日我入城托钵时,看见许多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没想到等我出城时,其中一名男子已经命终,众人皆在旁号哭不舍。我心想:无常怎会如此迅速,早上进城还看到他高兴地歌舞,没想到一会儿的时间,无常就已示现。这件事情实在非常奇怪且前所未闻。”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这件事情有何奇特呢?过去我所遇过的事情,都比你今天看到的还更加特别啊!”佛陀又说:“昔日,我人城乞食时,同样也看到一名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自我娱乐,等我托钵完准备回去时,仍见那名男子沉浸于歌舞之中。”阿难尊者不解地问:“世尊,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佛陀接着说:“生命无常迅速,就像风一般难以控制,更何况是驾驭它。无常是生命的真相,众生反以无常为奇特;你听到这样的事情,却认为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代表你还不懂得无常的道理。”于是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能明白无常究竟之理,便作了一首偈子告示大众,希望将此正法流传后世,令广大众生皆能拥有正知正见:

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出曜经·卷一》

P19-22

序言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达摩北上,六祖南下,无一不是弘法利生的典型。佛教教导人们运用智慧,离苦得乐,达至解脱境界。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鸿沟,牵引着人们东奔西跑,为了一平米的房子,整日拼搏。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的态度:如果淡然面对职位的升迁,那么工作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如果宽容对待他人的误解,那么与人相处就不再是尔虞我诈的虚伪;如果摈弃了金钱名利的追逐,那么度过的每天就不会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如果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在工作上,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能事业有成;如果把“众生平等,孝亲尊师”用在处世上,生活中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把“看破无常,万缘放下”用在睡觉上,噩梦将会远离你的夜晚;如果把“慈心不杀,素食有益”用在饮食上,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如果把“无住生心,普度众生”用在励志上,成功就会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如果把“自在随缘,见相不著”用在心态上,每个人都能洒脱自在;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雷雨滂沱难泽无本之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以期我们微薄的工作,能为芸芸众生的福祉,带来丁点的助益,如此,我等将心满意足。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有很多并没有事先征得大师们的允诺,在此我们诚挚感谢。

自佛陀圆寂以来,无数的高僧大德追随导师的脚步,继续传扬佛法。历世历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弘法大师,他们为了众生的觉悟解脱,或著书解说,或开坛讲法,或云游说法。正是通过这些高僧大德们的辛勤耕耘,才使佛法的种子,播撤在万千众生之心田,让许许多多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普罗大众得以聆听美妙法音,身心获得解脱。而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佛法的种子早日发芽开花,结出佛果,成就人间佛教的理想宏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眼看人生/大师谈世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旭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3991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5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