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古典学(第五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期论文均为目前国内外古文字(包括甲骨文、商周金文、简帛文字)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专家的前沿研究成果,是文字学与音韵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结合综合研究的典范。 内容推荐 本书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 本卷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号,以对出土文献和文物、稀见早期文献的研究为基础,由精细研读文本出发,旁及相关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整合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被掩埋、被遗忘的部分的研究。其研究目的一是重视发掘传统“小学”积累的丰厚成果,将其与当代古文字学、上古汉语研究结合, 在“文字”这个维度实现古今语言文字研究的贯通;二是重视发扬古代文献研究传统,并利用历代形成的成果,与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研究结合,在“文本”的维度上实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的融通;三是重视将先秦文献的整理研究与上古文明的探索结合,在“文化”的维度上,揭示先秦典籍与上古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探寻上古文明的历史面貌、演变轨迹和发展规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开拓思想源泉。 本期论文均为目前国内外古文字(包括甲骨文、商周金文、简帛文字)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专家的前沿研究成果,是文字学与音韵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结合综合研究的典范。 目录 卷首语:再谈中国古典学的建构 (黄德宽) 王子杨\t释花东甲骨卜辞表示牡豕之字 方稚松\t典宾类甲骨军事刻辞残辞拟补二则 石小力\t说殷墟甲骨文旧释“乇”之字 李延彦\t甲骨形态研究札记 李爱辉\t黄组王宾背甲补说 李霜洁 蒋玉斌 王子杨 刘知远 孙茂松 数智增强的古文字文献新整理: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爲例 门 艺 完整龟腹甲的整理方法与运用 周忠兵\t商代方伯“辝伯”名考 侯乃峰\t甲骨文“吉”字构形补说 马 尚\t还原一场遗忘的竞争:殷墟甲骨所见占卜未验史料 莫伯峰\t卜辞中“不惟”与“非”同义 陈 剑\t殷墟甲骨文“从?从”之字重议 崎川隆 陈曲 董晶卉 李静 \t 庆应义塾大学所藏殷墟甲骨 黄天树\t甲骨文副词“尽”和“二”字补说 赵 鹏\t试论典宾类胛骨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的关系 蒋玉斌\t殷墟花东卜辞若干字词考辨 刘 影\t甲骨文中一组战争卜辞的重新解读 \t 李宗焜\t薛尚功《款识》校勘记 葛 亮\t金文翻拓本辨识 董 珊\t重读(羊幵)伯簋 谢明文\t说寽 \t 陈伟武\t清华简《五纪》补释一则 邬可晶\t清华简《别卦》札记 冯胜君\t郭店简《语丛四》“流泽而行”新解 苏建洲\t楚文字中旧释为“冥”之字再议 \t 田 炜\t“黄耇”新解 沈 培\t古文字“遗”“送”原本同形说 范常喜\t宁夏海原石砚子汉墓出土陶文札记二则 赵平安\t谈谈与申系字有关的几个问题 征稿启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古典学(第五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杜晓勤 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5050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3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