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闽台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艺术传承比较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丛书共5册,包括:《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艺术传承比较》《闽台南音与南音戏关系研究》《闽台南音现代艺术及其海外传播》《闽台南音口述史》。本书以流传于闽台两地的南音散曲为研究对象,并以1950年代~1980年代的闽台代表性曲唱家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标本,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剖析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繁盛、局限性、差异与根源,讨论散曲艺术传统是南音作为古老传统音乐的表征,为南音散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启示。 目录 "目 录 绪论/001 一、闽台南音传承研究的兴起与局限/001 二、闽台南音传承研究的突破点—散曲传承/002 三、闽台南音散曲传承研究的方法论/002 第一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繁盛表征比较/005 第一节 闽台南音散曲传承的文化生态系统比较/006 一、外生态系统复杂化/007 二、内生态系统行业化/014 三、动力系统的多样化/017 四、核心系统的一体化/021 第二节 闽台文化生态系统中南音散曲传承的繁盛表征/022 一、经费投入与政策支持多源化/022 二、社会机构参与薪传普及化/023 三、南音人参与薪传功利化/023 四、闽台南音音像数据库建设合作化/023 五、惠民工程演出定期化/024 六、闽台馆阁活动与交流常态化/024 七、闽台南音传播梁道现代化/025 第二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散曲传承的局限性/026 第一节 闽台南音曲唱中“人”传承的局限性/026 一、现有南音社会组织机构中曲唱名家存量递减/026 二、现有南音组织机构中师资曲目存量减少/027 三、现有南音人对南音曲唱传统知识认知减弱/028 第二节 闽台南音曲唱传统中“乐”传承的局限性/029 一、南音体裁内容传承的紧迫性/029 二、上、下四管音乐体制之传承局限性/046 第三节 闽台南音散曲艺术中“观”传承的局限性/054 一、何谓南音散曲艺术传统/054 二、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价值观及其局限性/061 第三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大陆标本 —马香缎的曲唱艺术/068 第一节 马香缎的南音曲唱人生/069 一、马香缎的南音养成过程/069 二、改革开放后的南音活动/074 三、马香缎的海外教学与南音交流经历/077 四、泉州市艺校教学与最后生涯/081 第二节 马香缎的南音曲唱艺术风格/083 一、马香缎演奏演唱曲目/083 二、马香缎的曲唱风格理念/089 第三节 曲唱传统差异之根源/182 一、个人条件/182 二、师承流派/184 三、南音人生/186 四、文化隔离的社会环境/187 五、海外传播/191 第六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之成因与对策思考/196 第一节 误识及其引发的闽台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196 一、误识理论的层次化特征及其在闻台文化生态中的表现形式/197 二、南音物种“名与实”的歧义性是产生误识的根源/203 三、误识引发的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表征/209 第二节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一、教学机构传承南音曲唱传统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二、研究机构传承南音传统的主体实践/216 三、民间社团为复原与传承南音曲唱传统所做的尝试与实践/220 第三节 多层次存异求同化解传承与发展之间矛盾的策略/227 一、保存与复原应成为传承南音传统的主要方式/227 二、专业化传承与大众化普及是传承南音的重要手段/232 三、区别对待传统南音与现代南音的发展路线/233 四、构建闽台传承平台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234 结论/236 一、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传承的局限性与困境/236 二、从文化记忆特征的学理认知推进复原南音曲唱传统价值观/237 三、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作为闽台南音曲唱传承标本的意义/238 四、南音散曲艺术传统及其价值观的活态传承与有效传承/240 五、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护传承与发展南音散曲艺术的优先关系/240 第三节 曲唱传统差异之根源/182 一、个人条件/182 二、师承流派/184 三、南音人生/186 四、文化隔离的社会环境/187 五、海外传播/191 第六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之成因与对策思考/196 第一节 误识及其引发的闽台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196 一、误识理论的层次化特征及其在闽台文化生态中的表现形式/197 二、南音物种“名与实”的歧义性是产生误识的根源/203 三、误识引发的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表征/209 第二节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一、教学机构传承南音曲唱传统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二、研究机构传承南音传统的主体实践/216 三、民间社团为复原与传承南音曲唱传统所做的尝试与实践/220 第三节 多层次存异求同化解传承与发展之间矛盾的策略/227 一、保存与复原应成为传承南音传统的主要方式/227 二、专业化传承与大众化普及是传承南音的重要手段/232 三、区别对待传统南音与现代南音的发展路线/233 四、构建闽台传承平台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234 结论/236 一、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传承的局限性与困境/236 二、从文化记忆特征的学理认知推进复原南音曲唱传统价值观/237 三、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作为闽台南音曲唱传承标本的意义/238 四、南音散曲艺术传统及其价值观的活态传承与有效传承/240 五、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护传承与发展南音散曲艺术的优先关系/240 第三节 曲唱传统差异之根源/182 一、个人条件/182 二、师承流派/184 三、南音人生/186 四、文化隔离的社会环境/187 五、海外传播/191 第六章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之成因与对策思考/196 第一节 误识及其引发的闽台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196 一、误识理论的层次化特征及其在闽台文化生态中的表现形式/197 二、南音物种“名与实”的歧义性是产生误识的根源/203 三、误识引发的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表征/209 第二节 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一、教学机构传承南音曲唱传统的主体诉求与实践/211 二、研究机构传承南音传统的主体实践/216 三、民间社团为复原与传承南音曲唱传统所做的尝试与实践/220 第三节 多层次存异求同化解传承与发展之间矛盾的策略/227 一、保存与复原应成为传承南音传统的主要方式/227 二、专业化传承与大众化普及是传承南音的重要手段/232 三、区别对待传统南音与现代南音的发展路线/233 四、构建闽台传承平台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234 结论/236 一、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传承的局限性与困境/236 二、从文化记忆特征的学理认知推进复原南音曲唱传统价值观/237 三、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作为闽台南音曲唱传承标本的意义/238 四、南音散曲艺术传统及其价值观的活态传承与有效传承/240 五、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护传承与发展南音散曲艺术的优先关系/240 六、未来研究/242 附录/243 一、马香缎演唱曲目《中滚·望明月》琵琶、唱腔谱/243 二、蔡小月演唱曲目《南北交·心头闷憔憔》琵琶、唱腔谱/248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闽台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艺术传承比较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曾宪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99006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2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4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3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