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郁达夫小说散文(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内容推荐

作品即人,从郁达夫的小说、散文作品中,读者可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情趣,这本书虽然只选了郁达夫一小部分作品,相信读者还是能够从中认识郁达夫,热爱郁达夫的。

目录

小说部分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过去

东梓关

迟桂花

散文部分

归航

还乡记

零余者

小春天气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试读章节

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

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真同嚼蜡一般,毫无半点生趣。天气清朗的时候,他每捧了一本爱读的文学书,跑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贪那孤寂的深味去。在万籁俱寂的瞬间,在水天相映的地方,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有时在山中遇着一个农夫,他便把自己当作了Zarathustra,把Zarathustra所说的话,也在心里对那农夫讲了。他的megalomania也同他的hypochondria成了正比例,一天一天的增加起来。在这样的时候,也难怪他不愿意上学校去,去作那同机械一样的工夫去。他竟有连接四五天不上学校去听讲的时候。

有时候他到学校里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背脊上的样子。

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看看他的同学,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在那里听先生的讲义,只有他一个人身体虽然坐在讲堂里头,心思却同飞云逝电一般,在那里作无边无际的空想。

好容易下课的钟声响了!先生退去之后,他的同学说笑的说笑,谈天的谈天,个个都同春来的燕雀似的,在那里作乐;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像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他也很希望他的同学来对他讲些闲话,然而他的同学却都自家管自家的去寻欢作乐去,一见了他那一副愁容,没有一个不抱头奔散的,因此他愈加怨他的同学了。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

一到了悲愤的时候,他总这样的想的,然而到了安静之后,他又不得不嘲骂自家说: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你当然是没有同情的,因为你想得他们的同情,所以你怨他们,这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

他的同学中的好事者,有时候也有人来向他说笑的,他心里虽然非常感激,想同那一个人谈几句知心的话,然而口中总说不出什么话来;所以有几个解他的意的人,也不得不同他疏远了。

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他们在那里谈天的时候,若有偶然看他一眼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是在那里讲他。他同他同学中间的距离,一天一天的远背起来。他的同学都以为他是爱孤独的人,所以谁也不敢来近他的身。

有一天放课之后,他挟了书包回到他的旅馆里来,有三个日本学生同他同路的。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馆的时候,前面忽然来了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在这一区市外的地方,从没有女学生看见的,所以他一见了这两个女子,呼吸就紧缩起来。他们四个人同那两个女子擦过的时候,他的三个日本人的同学都问她们说:

“你们上哪儿去?”

那两个女学生就作起娇声来回答说:

“不知道!”

“不知道!”

那三个日本学生都高声笑起来,好像是很得意的样子;只有他一个人似乎是他自家同她们讲了话似的,匆匆跑回旅馆里来。进了他自家的房,把书包用力的向席上一丢,他就在席上躺下了——日本室内都铺的席子,坐也席地而坐,睡也睡在席上的——他的胸前还在那里乱跳;用了一只手枕着头,一只手按着胸口,他便自嘲自骂的说:

“You coward fellow,you are too coward!  ’  “你既然怕羞,何以又要后悔?

“既要后悔,何以当时你又没有那样的胆量,不同她们去讲一句话?

“Oh,coward,coward!”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刚才那两女学生的眼波来了。

那两双活泼泼的眼睛!

那两双眼睛里,确有惊喜的意思含在里头。然而再仔细想了一想,他又忽然叫起来说:

“呆人呆人,她们虽有意思,与你有什么相干?她们所送的秋波,不是单送给那三个日本人的么?唉!唉!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我是支那人了,否则她们何以不来看我一眼呢!复仇复仇,我总要复她们的仇。”

说到这里,他那火热的颊上忽然滚了几颗冰冷的眼泪下来。他是伤心到极点了。这一天晚上,他记的日记说:

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

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

到日本来倒也罢了,我何苦又要进这该死的高等学校。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这五六年的岁月,教我怎么能挨得过去。受尽了千辛万苦,积了十数年的学识,我回国去,难道定能比他们来胡闹的留学生更强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佳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P6-9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璀璨的作家群中,郁达夫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是“自传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在散文领域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散文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这部《郁达夫小说·散文》精选了郁达夫的部分代表作品,以飨读者。

郁达夫1896年生于山川秀美的浙江富阳,这座富春江畔的绮丽小城赋予了郁达夫唯美的气质,家境的贫寒又铸就了他多愁善感的性格。郁达夫兄弟三人,他排行最末,自小身体赢弱多病,3岁丧父。两位兄长又一直在外地读书,只有奶奶和寡母抚养着年幼的郁达夫。父亲去世以后,家中的一切事物都得由母亲操劳,身体的劳累自不必说,孤儿寡母还时常受到邻居亲戚们的欺凌。家里的田地被盗卖,收取的租谷被窃去,祖坟上的树木被砍伐,遇到这种情况,母亲的反抗显得那样无力,只有抱着郁达夫在丈夫的遗像前痛哭一场,才能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由于奶奶年事已高,母亲又常年在外面奔波,实际上真正陪伴他长大的,是家里的一个使婢翠花。幼年的这段经历,对郁达夫小说和散文创作的影响是潜在的,他在自己的小说和散文中,总是同情弱者,鄙视一切权贵。

1913年,郁达夫的长兄郁华作为外交人员被派往日本,17岁的郁达夫随哥哥来到日本学习经济,并于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但郁达夫最终并没有成为经济学家,他在日本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西洋文学的影响尤深。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中国留学生一起,在东京共同发起组建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团体一创造社。这一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回国以后,郁达夫曾经在北京创办《创造》季刊。1926年他与创造社成员发生矛盾,遂退出创造社。1928年在上海与鲁迅合编杂志《奔流》。1930年“左联”成立,经鲁迅提名,他成为“左联”最早的成员之一。但不久又与“左联”成员发生矛盾,声明退出“左联”。1933年郁达夫举家移居杭州,过起了不问世事、游山玩水的生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人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38年末,郁达夫远渡南洋从事抗战文艺运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辗转来到苏门答腊,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9月17日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沉沦》的发表与作者在日本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

郁达夫受到的思想影响,以17岁为界。17岁以前,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当他17岁到日本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政治、经济迅速强大的时期,日本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生活观念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正处于青春期的郁达夫一方面感到作为弱国的子民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歧视和凌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日本社会开放的两性关系又使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严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等训条显得那样苍白和可笑。陷入了人生苦闷、性苦闷的他把这一段人生经历成了自传体小说《沉沦》。

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这篇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受“五四”运动洗礼后的青年一代,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

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的失意、苦闷之外,还有一些作品是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30年代以后,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郁达夫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小说创作中愤世嫉俗的情绪减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平缓抒情的对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的歌颂,如《东梓关》;在描写两性间关系时,摆脱了肉欲的影子,两性间的感情变得纯洁无邪,与乡村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人性返归了自然,如《迟桂花》;同时,他开始摆脱自传体小说的模式,注重了小说写实手法的运用。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第二,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性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们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第三,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同样秉承了他在小说创作中的自叙传性质,在他看来,‘觋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部来得强”。(《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导言》)因此,他的散文中自叙传的倾向更强烈,这就是他的“个性”。

郁达夫对散文的理解是非常宽泛的,他认为,除小说、戏剧、诗歌之外,所有不押韵的文字都可以归入到散文之列。郁达夫本人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极强,在散文领域中,他对抒情散文、记事散文、小品、杂文、书简、游记、随笔、日记、传记等文体部有涉猎。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数量庞大,成就斐然,因篇幅所限,我们精选了其中的19篇。这19篇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重在表现作者的心情和行踪,带有强烈自叙传性质的散文。如《归航》写郁达夫结束了10年日本留学生活,在踏上归程时对日本既恨又恋的复杂感情。《还乡记》则记叙了作者在上海连续失业半年后,不得不由上海返回故乡时的心情。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情绪大起大落,他在火车上酒足饭饱后,站在火车最后一节车厢的眺望台上,“一手捏住铁拦,一手用了半枝火柴在剔牙齿。凉风一阵阵的吹来,野景一幅幅的过去,我真觉得太幸福了”。但他看见一个农夫和他的妻子抱着一个小孩在桑树影下笑乐,马上联想到自己在上海颠沛流离的失业生活和不得不把妻儿送回故乡的窘境,立刻就想要自杀。郁达夫的一生一直过得很失意,虽然才高八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像这样充满失意、落寞、感伤情绪内作品还有《零余者》、《一个人在途上》等。

二是偏重于写景的散文。郁达夫是写景的高手,他本人又特别喜欢旅游,游踪所及,大部分都留下了他描写当地景物的墨宝。如《钓台的春重量》、《半日的游程》、《浙东景物纪略》、《故都的秋》、《雁荡山的秋月》、《扬州旧梦寄语堂》、《江南的冬景》等。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富有神韵,以《故都的秋》为例,选取的虽然是在北平的普通人家中就能看到的秋景,但把北国之秋的色、味、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描写清、静、悲凉的秋景时,把作者惆怅的心情也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写景散文中的精品。

三是记叙某地风俗的散文。如《婿乡年节》、《饮食男女在福州》分别记叙了在杭州过春节的情景和福州的饮食文化。

四是表现爱国精神的散文。郁达夫虽然在早期的散文作品中,不免流露出失意文人颓唐的心境,但他是一个大爱国者,这种爱国精神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如火山般喷发出来。郁达夫1933年移居杭州后,脱离了左翼文艺运动,过了一段相对安适的游山玩水的生活,这一时期的写景散文大多表现出闲适恬淡的心境。1937年坑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战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从《全面抗战的线后》、《在警报声里》两篇散文可以看出郁达夫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

五是记人散文。郁达夫与徐志摩、鲁迅、沈从文等文人部有很深的交往,因此这类记人散文写得非常感人。郁达夫与徐志摩是中学同班同学,徐志摩去世后,郁达夫写了《志摩在回忆里》纪念这位中学同学。《回忆鲁迅》则用了较长的篇幅回忆与鲁迅的交往。郁达夫是很重情的人,他在福建惊闻鲁迅先生逝世,第二天早晨就踏上了轮船,成为唯一的从外地日夜兼程特意赶往上海奔丧的人。《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写给沈从文的,当时沈从文从湖南来到北京时,求学无门,投稿不中,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当他实在混不下去时,大着胆子给当时蜚声文坛的郁达夫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素不相识的郁达夫接到信后马上来看望他,还拿出5块钱,同沈从文出去吃了饭,把找回来的零钱都送给了沈从文。这是发生在1924年冬天的事,当时郁达夫自己的生活也很困顿,冬天里甚至没有一条棉裤,连外套也买不起。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郁达夫是极富同情心的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作品即人,从郁达夫的小说、散文作品中,读者可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情趣,这本书虽然只选了郁达夫一小部分作品,相信读者还是能够从中认识郁达夫,热爱郁达夫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郁达夫小说散文(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4163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7
15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8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