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是把上海视作他的“第二故乡”的。无论他失败还是胜利,落难还是荣耀,困顿还是成功,上海都敞开胸怀接纳、欢迎、支持他。一个伟人与一座城市就是这样不离不弃、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因此,应当真实地再现孙中山与上海的因缘际会,尽力地挖掘孙中山与上海的时代记忆。
《孙中山在上海》作为一部长篇历史纪实文学,是以历史为写作依据、以纪实为叙事方式的,这需要收集、查阅、考证、分析、梳理大量的文献史料,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有新的史料发现或考证出新的结论时,便有收获的喜悦与突破的兴奋。
| 图书 | 孙中山在上海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山是把上海视作他的“第二故乡”的。无论他失败还是胜利,落难还是荣耀,困顿还是成功,上海都敞开胸怀接纳、欢迎、支持他。一个伟人与一座城市就是这样不离不弃、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因此,应当真实地再现孙中山与上海的因缘际会,尽力地挖掘孙中山与上海的时代记忆。 《孙中山在上海》作为一部长篇历史纪实文学,是以历史为写作依据、以纪实为叙事方式的,这需要收集、查阅、考证、分析、梳理大量的文献史料,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有新的史料发现或考证出新的结论时,便有收获的喜悦与突破的兴奋。 目录 第一章领袖选择了上海 第二章民国初筹的摇篮 第三章民国成立前的重大决策:改阳历新纪元 第四章总统上任,上海绅商送上七百万两白银 第五章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开国元勋 第六章与老战友宋耀如的再聚首 第七章陈其美深感先生的艰辛 第八章出席上海各界欢迎会 第九章面对收受袁世凯百万贿款的谣传 第十章筹备成立国民党 第十一章毅然北上会袁 第十二章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开办 第十三章宋教仁血洒北火车站 第十四章在上海发起的二次革命失败 第十五章陈其美在上海寓所被暗杀 第十六章黄兴远行了 第十七章孙中山在上海反击张勋复辟 第十八章入住莫利哀路,致力著述《孙文学说》 第十九章孙中山与五四运动 第二十章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建设》 第二十一章莫利哀路寓所,成了护法救国总部 第二十二章坐镇上海指挥粤军回粤讨桂 第二十三章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 第二十四章会见苏俄代表马林及中共代表 第二十五章《孙文一越飞宣言》在上海发表 第二十六章此次是乘胜而归上海 第二十七章黄浦江水似镜,定格了这永恒的挥手身影 尾声革命尚未成功 后记一个伟人与一座城市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孙中山在上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琪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2859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30000 |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