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茅盾小说(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茅盾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认为,在茅盾的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早期的《蚀》、《虹》和后来的《子夜》。这些小说,以观察深刻、画面广阔、叙事结构宏大见长,它们以准确、生动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社会二十至四十年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长卷。本书为“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丛书之一,收录了6篇茅盾的小说精品。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茅盾是以小说著称的,特别是以长篇小说的巨匠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对此作家本人似乎也有所体认。人们会记得,在他的晚年,当他把自己的25万元的稿费捐献给作家协会时,他也是希望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事实上,他自己便以辛勤的劳绩,为中国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范例。当我们想到《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时,便自然地会想到他对长篇小说所做的贡献。

目录

大泽乡

喜剧

林家铺子

当铺前

儿子开会去了

试读章节

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着小嘴唇,她掼下了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小花噗的也跳上床来,挨着林小姐的腰部摩擦,咪呜咪呜地叫了两声。林小姐本能地伸手到小花头上摸了一下,随即翻一个身,把脸埋在枕头里,就叫道:

“妈呀!”

没有回答。妈的房就在间壁,妈素常疼爱这唯一的女儿,听得女儿回来就要摇摇摆摆走过来问她肚子饿不饿,妈留着好东西呢,——再不然,就差吴妈赶快去买一碗馄饨。但今天却作怪,妈的房里明明有说话的声音,并且还听得妈在打呃,却是妈连回答也没有一声。

林小姐在床上又翻一个身,翘起了头,打算偷听妈和谁谈话,是那样悄悄地放低了声音。

然而听不清,只有妈的连声打呃,间歇地飘到林小姐的耳朵。忽然妈的嗓音高了一些,似乎很生气,就有几个字听得很分明:

——这也是东洋货,那也是东洋货,呃!……

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她回家来没好气。她一手推开了又挨到她身边来的小花,跳起来就剥下那件新制的翠绿色假毛葛驼绒旗袍来,拎在手里抖了几下,叹一口气。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她撩开这件驼绒旗袍,从床下拖出那口小巧的牛皮箱来,赌气似的扭开了箱子盖,把箱子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花花绿绿的衣服和杂用品就滚满了一床。小花吃了一惊,噗的跳下床去,转一个身,却又跳在一张椅子上蹲着望住它的女主人。

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全都不能穿了么?可是她——舍不得,而且她的父亲也未必肯另外再制新的!林小姐忍不住眼圈儿红了。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么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呃——”

忽然房门边来了这一声。接着就是林大娘的摇摇摆摆的瘦身形。看见那乱丢了一床的衣服,又看见女儿只穿着一件绒线短衣站在床前出神,林大娘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愈是着急,她那个“呃”却愈是打得多,暂时竟说不出半句话。

林小姐飞跑到母亲身边,哭丧着脸说:

“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林大娘摇着头只是打呃,一手扶住了女儿的肩膀,一手揉磨自己的胸脯,过了一会儿,她方才挣扎出几句话来:

“阿囡,呃,你干么脱得——呃,光落落?留心冻——呃——我这毛病,呃,生你那年起了这个病痛,呃,近来越发凶了!呃!……”

“妈呀!你说明儿我穿什么衣服?我只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们要笑我,骂我!”

但是林大娘不回答。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儿披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小花又挨到林小姐脚边,昂起了头,眯细着眼睛看看林大娘,又看看林小姐;然后它懒懒地靠到林小姐的脚背上,就林小姐的鞋底来磨擦它的肚皮。林小姐一脚踢开了小花,就势身子一歪,躺在床上,把脸藏在她母亲的身后。

暂时两个都没有话。母亲忙着打呃,女儿忙着盘算“明天怎样出去”;这东洋货问题不但影响到林小姐的所穿,还影响到她的所用;据说她那只常为同学们艳羡的化妆皮夹以及自动铅笔之类,也都是东洋货,而她却又爱这些小玩意儿的!

“阿囡,呃——肚子饿不饿?”   P6-17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茅盾是以小说著称的,特别是以长篇小说的巨匠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对此作家本人似乎也有所体认。人们会记得,在他的晚年,当他把自己的25万元的稿费捐献给作家协会时,他也是希望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事实上,他自己便以辛勤的劳绩,为中国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范例。当我们想到《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时,便自然地会想到他对长篇小说所做的贡献。

茅盾在长篇小说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风范,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一)他的小说是社会全景式的历史观照为重要特征的。深广的社会生活描写,清晰地时代风云的展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概括以及心理现实的细腻捕捉,使他的小说具有着史诗般的品格。(二)茅盾的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他在三十年代立意以新的写实主义为自己创作的主格,他在创作上,是以理性、社会型的作家留存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种理性精神,可以说,是他的文艺观的一部分。这种理性精神,趋向于崇尚科学的趋实精神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它在艺术实践中,注重科学态度,努力艺术的本真。比较来说,更为侧重于人物的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历史,仿佛已经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空间,而转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大角色”。可以说,人物的生命律动,都受制于这个无所不在的“巨人”所左右。这就是他所尊奉的历史怪圈和规律。就作家的心理类型来说,茅盾比较近于心理平衡型的作家。这在他的创作中多注重冷静与客观的态度。他的作品中,较少地表现出非常情绪化的参与精神,他的文本话语世界,思维细密,话语翔实,但叙述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隐蔽在事件的背后,而将生活中的事理人物的纠葛推给解读者去品味与破解。

我们这里选的《虹》,是他在三部曲《蚀》之后,写下的一个长篇。这部长篇完成于1929年的4—6月。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6—8期上,1930年由开明书店印行。这正是他在大革命后客居日本的历史期间。《蚀》和《虫D)都是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但两者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来。不用说,前者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后部分知识青年的苦闷的精神状态,因此画面上的情调也是较为阴暗的。而《虹》则正如命题所象征的,它所呈现的是雨后天霁时的光彩。可以说,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对于生活中前进的力量的获取是作品的主要精神。

《虹》是在“五四”和“五卅”的广阔历史背景上,反映知识青年寻求和走向新生活的途程。《蚀》中反映的不妨视为知识者的群体;而《虹》则主要是由主人公梅女士构成的。她从孝女、少奶奶的封建牢笼中冲决出来,谋得了独立的社会职业;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她安置在“虚幻光明”的境地。腐朽的社会,“新外衣”下面荒唐的生活,依然围袭着她。梅女士“因时制变地用战士的精神”冲决着一切。“征服环境,征服命运!”经验给她的教训便是“不要依恋过去,也不要空想将来,只抓住现在用全力干着”。新的生活终于吸引了她。作品描写当她接触到革命者梁刚夫后,便产生这样的感觉:“从最近起,我才觉得有许多事我不懂得,而且摆在我跟前,我也看不到,我总想把不懂的变为懂,看不到的变为看到,什么事情部得从头学。”

对于新奇丰富生活的仰慕,逐渐地削弱着她的矜持、自负、孤独的个人主义襟怀和狭小的见地。作品写道:“广阔生疏的新环境将她整个儿了进去”,“迷失了她本来的自己”。这种新的生活,在健康的革命的思潮中她不断地成长着。小说的结尾,梅女士投身到“五卅”运动的洪流中去。她对女友徐绮君说:“时代的壮剧就要在东方的巴黎开演,我们应该上场,负起历史的使命来,你总可以相信吧,今天南京路上的枪声,将引起全中国各种的火焰,把帝国主义,还有军阀套在我们头上的铁链烧断!”

《虹》像作家的许多长篇一样,并没有写完。按照作者最初的意图:“欲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就此说来,不失为宏远构想的一种尝试。

《虹》的创作与《蚀》比照,可以构成不同的写作方式。在《蚀》的写作中,作家是经历着充分的生活体验的。茅盾告诉我们,那是在大革命的复杂纷纭的斗争以后,作家回到了上海,当作者命笔之际乃至“凝神片刻,便觉得自身已经不在斗室,便看见无数人物扑面而来”(《茅盾文集》1卷432页)。《虹》的写作则处于另一种境况。这时作家客居日本。他的艺术构想,主要是客观的素材。按照茅盾的说法,“《虹》的主人公是以胡兰畦为模特儿的”(1973年12月,21日致陈瑜清信)。梅的名字就是由兰转化生成的。这个人物,在大革命时代,茅盾曾经几次接触到,但都是远距离的。在日本时期,经过秦德君的转述,萌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于是经过升华和组合,构成一个时代的新的女性。所以当胡兰畦读到《虹》后也认为故事中的许多事都不是她所经历的。她甚至认为茅盾把她写歪曲了。这种“歪曲”,恰恰显示出创作的功用。这表明,茅盾在创作中,不仅有着广泛的生活积累,同时对艺术创作中的虚构和拼接和组合能力,已经把握到了。如果说,在三部曲《蚀》的创作过程,对于小说的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创作,还处于一种试练阶段,那么在写《虹》的过程中,对于长篇小说的艺术运作,已经比较适应了。正因为如此,他会把间接听来的故事和累积的生活,融化整合,构成全新的意境,同时,即使没有亲自感受的事物,也会描写得情景交融。据悉茅盾当时并没有到过三峡,但是对于梅女士初出夔门的景观,峭壁的山势,隐显的巫峡,翠绿的松柏,却描绘得逼真如画。艺术的实践表明,艺术创作的内在情感自然需要获得相应的形体,但这些感情不一定需要艺术家亲自体验到,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通过一种“想象的同情”活动领悟到的。(参看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177页)。在我看来,这种“想象的同惰”,会自然地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从记忆的仓库里,提取相关的客体材料,形成艺术上的对接。《虹》的创作正是如此。所以,《虹》出版后,四川的作家沈起予才不无感慨地对茅盾说:“未曾经过三峡而能写得如此逼真”是不容易的。

自然,梅女士并非是作家表现中的一个定型的新女性。《虹》是一个象征性的命题,它取自希腊神话中墨耳库里驾虹桥从冥国索回春之女神的意义。茅盾说:“虹有迷人的魅力,然而本身是虚空的幻想。”就人物来说,她参加了革命,甚至入党,但这只是形式上是个党员,精神上还是她自己掌握命运,个人勇往直前,不回头。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只是“涂在梅女士身上的一种幻美”(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37页)。所以在《虹》之后,茅盾曾有完成《霞》的构想,但终于未能完成。按照作者的设想,“《霞》将是《虹 》的姊妹篇”。在《霞》中,梅女士还要经过各种考验。

茅盾是长于长篇巨制的。但是他的短篇与中篇,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如《春蚕》与《林家铺子》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性的名篇。

自然,茅盾对于自己的短篇创作始终是很谦虚的。他说:“短篇小说,我写得不多。因为我觉得写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许比写长篇还难些。我自己知道,我所写的短篇,严格说来,极大多数并不能做到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长。”可见茅盾对于短篇小说的品味要求是很高的。不过如此,也反映出他的短篇小说的某些特征。有人说:茅盾的短篇小说,是“在丰富的生活内容上构成严格的布局,寓精练于从容裕如之中,作者有自己的特点(唐弢语)。这见解是很好的。短篇小说固然应该短小精悍,窥一斑而现全豹;但精练而充实的作品,却不一定以短小为度。鲁迅的小说,自然有《一件小事》、《孔乙己》等名篇;也有像《祝福》与《伤逝》等从容不迫的力作。两者都是严谨精练的艺术珍品。茅盾的短篇小说,有借“生活的横断面”,而展示典型的社会现象的。如《喜剧》、《搬的喜剧》等篇便属这一类。然而也确有被作者称为“压缩了的中篇”的创作。如三部曲《舂蚕》、《秋收》、《残冬》以及《林家铺子》等篇,但部是寓严谨精练于裕如之中的作品。

就取材来说,作家的艺术天地是十分开阔的。在这些短篇中,有的揭示市民灰暗人生的,也有的描写劳动者被压榨的苦难;有的则反映城镇经济的凋敝,有的暴露农村生活的破产。作家总是从繁复的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看取生活,精心组合,在敏锐地感受中揭示在帝国主义的侵吞和买办官僚的统治下,人民群众的痛苦生活和历史命运。就某一篇章来说,可能是一事一物,一种生活的断面,然而汇集起来,却不难看出时代和社会变异的面貌。

应该说,在现代文学中,揭示农民苦难的乡土文学的母题,早在五四时期便被鲁迅等作家提出来了。就这一思想来说,茅盾的小说中,可以说是鲁迅传统的承传与发展。但是,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变异以及作家思想的嬗变,在茅盾的作品中,则表现为明显的变化。这在他的农村三部曲中,得到充分的显现。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可以视为一部连续性的农村变革史。由老通宝的老一代中华儿女,到多多头等的“抢米囤”行动,作家在努力突现“穷则思变,变则通”的思想。

在农村三部曲中,茅盾是怀着农民能够走向斗争的确信来反映生活的。如果说,老通宝是老中国儿女的写照;那么,多多头则在生活的磨难中合乎逻辑地体现了上述的思想。按照作品的显示,多多头在《秋收》中已经成为村坊中斗争风潮的骨干。用老通宝的眼光打量,他不仅混在像阵头风似的卷来的人群中,而且是他在敲锣!所以老通宝劈头就骂,教训儿子说:

“畜生!杀头胚!……”

“杀头是一个死,没有饭吃也是一个死!去罢!阿四呢7还有

阿嫂?一伙全去!”多多头笑嘻嘻地回答。

坚定、开朗,多多头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一语道出了走投无路的农民的生活意向。他说服了阿四、阿嫂,人们嚷嚷闹闹地走向了斗争。这情境逼使得老通宝不能不觉得“当真这世界变了,变得他想来想去想不通,而多多头他们却耀武扬威!”到了《残冬》里,这些不安分的农民已经从最初的经济斗争转向武装斗争了。作品以多多头等冲进庙里,胜利地和“三甲联合队”进行斗争结束了全篇。这使得多多头的形象,更加充满了行动的力量。

《春蚕》是三部曲的第一部。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景象。诚如当时的一位编者所说:“近年以农村经济破产的题材的创作,自从茅盾先生的《春蚕》发表以来,屡见不鲜,以去年丰收成灾为描写重心的,特别的多,在许多刊物上发表。”其中如叶圣陶的《多收三五斗》、叶紫的《丰收》、夏征农的《禾场上》以及洪深的《农村三部曲》等,都是在茅盾之后出现的有影响的作品。

不消说,茅盾的农村三部曲等作品出现后,立即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它们曾以《秋收》“有描写抢米风潮之处”;《残冬》“诋毁当局”等罪名,禁示它的发行。但是,到了1934年《春蚕》却被改编成电影与观众见面。

与《舂蚕》创作的同时,茅盾又写了《林家铺子》的创作。这两篇作品是彼此互应的。在《故乡杂记》中,茅盾就已经在构想它的主题了。他说:

我想要是今年收成不好,那么,这镇上的小商人将怎么办哪?

他们是时代转变中的不幸者,……虽然他们身受军阀的剥削,钱庄

老板的压迫,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身受的剥削都如数转嫁到

农民身上。……然而时代的轮子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向前转,乡镇小

商人的破产是不能以年计,只能以月计了!

《林家铺子》的创作便是在这种构想中完成的。这篇作品完成于1932年6月。作品描写的是“一·二八”事变前后江南小镇的故事。它像当时举国动荡不宁的缩影一样,展示了民族危难中惶惶逼人的景象;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借民族危难,对于人民强盗”似的敲诈和掠夺。作品中林老板以及那些孤苦无依的穷苦人的命运,便是那罪恶世界的逼真写照。

在作品的写作中,作家一方面注意到林老板这样小商人的命运;一方面也写下了小商人对农民的盘剥,这种复杂的立意在艺术的描写中,也得到了显现。在乡村与城镇的社会剖析中,展现出厚重的历史韵味。

2003年11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茅盾小说(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中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4231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1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7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8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