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吉林秋笳曲》收录了作者土默热散文、随笔九篇,以吉林这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为基础,描写了吉林雄奇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民族的优势、民族语言的优势、民风民俗的优势,旨在研究、开掘、推介、弘扬吉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领域。
图书 | 寥廓吉林秋笳曲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寥廓吉林秋笳曲》收录了作者土默热散文、随笔九篇,以吉林这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为基础,描写了吉林雄奇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民族的优势、民族语言的优势、民风民俗的优势,旨在研究、开掘、推介、弘扬吉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领域。 内容推荐 吉林这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有雄奇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寥廓吉林秋笳曲》是土默热立足吉林古地世居民族和民族语言优势,对故乡历史地理和风俗文化研究的成果。作品在清初流民研究、古驿路研究、柳条边研究、古旧地名以及少数民族地名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开掘和探索,对今人重新认识吉林山河,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目录 代序:谁识东北之大——写在年志勇小说《大东北》出版之际 寥廓吉林秋笳曲——吴兆骞《秋茄集》所记载之吉林省古地理详考 吉林省境内柳条边考略 洪皓使金流递处冷山位于吉林舒兰考辩 康熙大帝松花江捕鱼记 “棒打狍子瓢舀鱼”旧情新忆 吉林省古旧地名拾趣 《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再谈《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红楼梦》怎么写鳇鱼贡 后记 试读章节 与吴兆骞几乎同时的流人杨宾,在所著《柳边纪略》中也记载:“宁古塔人每年一次往高丽会宁府互市,亦以八月,然命下遣官监视,每年十一月方行,(按《实录》,天聪七年二月始遣备御郎格吴巴海携宁古塔货物赴朝鲜会宁府贸易,又《会典》崇德间定例,每年市易礼部差通事二员,宁古塔骁骑校笔帖式各一员,前往监视,凡貂皮水獭猞猁猻江獭等皮不准市易,定限二十日即回,今添差防御一员)市会宁者,多以羊皮袄布疋往易牛马纸布饔盐,而书特贵,康熙初姚琢之以明季遗文易牛一头。 由此可见,当时宁古塔与朝鲜边界贸易的主要地点在会宁府,会宁府位于图们江东岸朝鲜境内,与今吉林省龙井市隔江相望。当时从宁古塔来这里贸易,最便捷的路线便是经过珲春,沿红旗河抵图们江畔,再沿江上溯至会宁府。据《宁古塔纪略》载:“宁古塔西南地名红旗河,与高丽接壤,颇近海,今已设有官府”。这里说的“红旗河”即今吉林省珲春市境内的珲春河,据《珲春乡土志》考,珲春河旧名红溪河,在那时便已讹音为红旗河,因此旧时亦称河畔的珲春城为红旗街。 吴兆骞在宁古塔期问,来往最频繁的地方,当属吉林乌拉,这与此期间吉林乌拉迅速崛起,宁古塔将军逐步移驻于此有关。如前所述,吴兆骞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关途经此地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尼失哈。但吉林乌拉地方濒临松花江,西接松辽平原,南邻盛京辖境,沿江下行可直抵黑龙江口,水陆交通便利,造船历史悠久,在明代即有“船厂”之称。今吉林市阿什乡临江断崖上有两处明代摩崖刻石,即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碑”,记载了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在这里的造船历史。 明代后期,船厂衰落了,旧造船之所已荡然无存。吉林乌拉的重新崛起,与清初抗击沙俄侵略的战争需要直接相关。顺治十五年(1658年),受朝廷之命,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1598~1659年),在今吉林市临江门一带重开斧锯造船,并组建水师营;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将军派遣副都统安珠瑚驻扎船厂,并筑“吉林木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衙门正式移驻“船厂”。及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著名的雅克萨战争时,吉林乌拉已是大清朝在东北战略全局中最重要的舟师基地了。 吉林乌拉迅速崛起的另一原因,是康熙皇帝为“感天佑而仰祖功”在此创设的长白山“望祭”制度。满族尊长白山为祖宗发祥之地,皇室要经常行祭拜长白山之礼。但由于亲至长白山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圣祖玄烨首次东巡期间,创制了在吉林乌拉之小白山行“望祭”长白山神之礼。康熙皇帝在这里“诏封长白山神,秩祀五岳,自是,岁时望祭无阙”,遂成为爱新觉罗皇族后人一直遵行的祖制。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势下,吉林乌拉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缘便利和战略优势,开始逐步取宁古塔而代之,走向宁古塔将军辖境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位。据与吴兆骞同时流徙宁古塔的张缙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载,此时的吉林乌拉,“近立驿传通往来,百货鳞集,江直北通乌龙、黑水、东接大海。”已是一个开边通海、八方通衢、万商云集、百货充盈的繁华街市了。 与吴兆骞同时的另一流人杨宾,在所著《柳边纪略》一书中也记载道:“船厂即小吴喇,南临混同江,东西北三面旧有木城,北二百八十九步,东西各二百五十步,东西北各一门,城外凿池,池外筑土墙,周七里一百八十步,东西门各一,北门二(康熙十二年建造)。今皆圮,惟东西北三木楼在耳。康熙十五年春,移宁古塔将军镇之。中土流人千余家,西关百货凑集,旗亭戏馆无一不有,亦边外一都会也。” 此时宁古塔将军辖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虽然已经转移到了吉林乌拉地方,但衙门和官职仍称为“宁古塔将军”。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朝廷方命宁古塔将军衙门及所属关防印信一律改铸“船厂”名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礼部铸给吉林将军印信,又将汉书“船厂”二字改作“吉林”字样,从此方正式称为“吉林将军”。从宁古塔将军到吉林将军的转变过程,历时将近百年,当然这已是后话了。 P024-027 序言 代序:谁识东北之大——写在年志勇小说《大东北》出版之际 小友丹飞寄来青年作家年志勇小说《大东北》清样,并嘱托我写几句评语。对于小说一道,我的确是个“槛外人”,但对于东北的密林沃野、风土民情,却可以自豪地宣称为绝对的“槛内人”——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可以说全身每个毛孔都透着大东北的特有味道。以“槛外人”的身份说几句“槛内话”,虽然有点勉为其难,也算分内之事。 《大东北》的要义,全在一个“大”字。前几天黑龙江省在中央电视台作旅游广告,广告词的每句话都不脱一个“大”字,什么“大森林”、“大草原”、“大粮仓”、“大界江”、“大油田”、“大煤矿”……其实不仅是黑龙江,关东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都可以在自己广袤的大地上,找出一串串以“大”为标志的事物来宣示自己。每听到这个“大”字,凡东北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东北人似乎祖祖辈辈都对这个“大”字有着特殊的偏好:“大小伙子”、“大姑娘”、“大老爷们儿”、“大老娘们儿”、“大胖小子”、“大胖丫头”、“大天白日”、“大年初一”、“大秧歌”、“大雪泡天”、“大车老板儿”、“大掌包的”、“大骡子大马”……东北人日常的每句话中,似乎都离不开这个“大”字。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东北人性格大大咧咧么?是因为东北人习惯妄自尊大么?似乎都不是。说到底,一个“大”字,乃是大自然和大历史赋予关东这方水土这方人的最显著标志。 说起东北之大,人们往往都会津津乐道于大东北作为共和国大工业、大交通、大农业、大教育的发源地:最大的油田,大庆;最大的汽车厂,一汽;最大的军垦农场,北大荒;最大的产粮县,榆树;最大的大学,吉林大学;最大的军事院校,“哈军工”;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不错,这些大工厂、大矿山、大农场、大铁路、大学校,的确是东北之大的显著标志物;但是,却很少有人会联想到,东北之大,绝不仅仅是自然、物产、经济、社会、城市、乡村方面大的表象,更深层意义上的东北之大,却是潜伏于东北大地上的博大人文精神。 且不说远古的肃慎、扶余、渤海时代那些悠久恢宏的历史,仅仅发源于东北的大辽、大金、大元、大清这些彪炳史册的王朝,在中华民族通天梯上那几步显赫的台阶,也足以证实东北那无与伦比的大历史和大文化。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东北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与土著族群最融洽的大舞台与大熔炉,作为中华民族为自由独立而百年悲壮抗俄、抗日、抗美援朝的大战场和大后方,作为共和国初步建立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的最大试验场,东北之大的人文精神,便可以淋漓尽致地一览无余了。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煌煌大民族,特别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大东北和这片黑土地上的以“大”自豪的男男女女,需要有与其大文化相适应的大气磅礴的文学作品,供自己品尝并馈赠朋友。年志勇的小说《大东北》,从大清王朝“龙兴之地”的盛京围场切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厚重雄浑的大东北近现代史全图。作为一名年轻的业余作家,且不论其作品中可圈可点的文学建构功力,也不论其稍显稚嫩的写景状物手法,只就这种弘扬黑土地博大文化的拳拳之心来说,也足以告慰大东北之魂了。 我和年志勇并不熟悉,只知道此前他还有《天下》、《洗牌》等作品问世。作为一个青年业余作家,其勤奋创作的精神固然可嘉,以“虎魂”比拟大东北人文精神的立意选材更为可喜。这部《大东北》的策划人、“新东北人”丹飞是我多年的“小友”,从他继承大禹精神的治水生涯,到他畅游文学海洋的出版事业,十几年来联系虽不算频繁,却多有关注——虽然我这个文学“槛外人”对他并没有多少帮助。作为一个老东北的“槛内人”,只有祝愿我的两个东北年轻老乡,把自己血液中流淌的大东北精神,转化成更多更好大气磅礴的图书,以壮大东北声色,以飨大中华读者。 2010年10月29日 后记 土默热是个地道的关东老汉。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不仅我本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生活于斯,而且作为一名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的子孙,祖祖辈辈都是在关东大地繁衍生息的土著,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白山松水的气息。土默热并非我的笔名或化名,而是我的蒙古语名字的汉语音译,意为坚硬的石头或钢铁。 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的故乡,热爱吉林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热爱黑土地上的风俗文化。为了故乡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我从基层做起,历经师范教育、地方党政、省劳动、水利、工会、政府、人大等多个岗位,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地付出了青壮年时期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一年前的一天,我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现:廉颇老矣——组织上通知我,下届省人民代表大会,我不再作为提名人选,随后又主动申请退出了工会领导岗位。从忙忙碌碌的工作岗位上裸退下来,虽说获得了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无所事事的烦恼,难道从此真的要优哉游哉、颐养天年了么? 我这个人一辈子缺点多多,但自觉还有一个小小的优点,就是生活兴趣狭窄,业余爱好不多,对无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从来不感兴趣,平时从不打麻将,不去歌厅舞厅,不参与聚会闲聊消磨时间。生活要求不高,但求知欲望强烈,有志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时刻刻不敢倦怠。 我的生活很规律,退岗之前的四十五年工作历程中,大体上每天都是按三个八小时运转:上班工作八小时,吃饭睡觉八小时,业余读书撰述八小时。先后出版过十六部学术专著,累计创作超千万字。除了结合业务在劳动工资学、水利学、工运学方面,取得一些获奖成果外,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收获了诸多有影响的成果。 退下来后,自由支配的时空多了,除了延续生命所必需的八小时外,另两个八小时并在一起,我将有更宽裕的时间充实和丰富个人爱好,开辟新的梦想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深切地感到,退岗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老人故去了,孩子长大了,工作摆脱了,身体还可以,正是自主支配人生、开辟新境界的最佳时机。 吉林这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有雄奇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民族,灿烂的文化,有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和研究素材。加之世居民族的优势,民族语言的优势,民风民俗的优势,在研究、开掘、推介、弘扬吉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领域,我自觉海阔天空,游刃有余。 我在大学是学地理的,毕业后又长期沉迷历史知识,因此退下来后,在吉林古驿路研究,吉林柳条边研究,吉林古旧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以及地名资源研究等方面,所下工夫独多,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并将其笔之成秩,先后结成九组研究论文。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后,得到了组织上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在实地考证和文章撰写过程中,相关各地党政领导以及文化界专家,给予了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文集结集出版过程中,省委宣传部、时代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热情指导和精心编排。在此书出版问世之际,谨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这是白山松水间一匹伏枥老骥,在秋笳声中壮心不已的嘶鸣。 作者 2015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寥廓吉林秋笳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土默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7432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8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8 |
CIP核字 | 2014058133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