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戴建业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万千网友点赞的戴建业教授作品集。
◆《人民日报》盛赞:红得有理。
◆戴建业教授深耕中国古典文学40年,精选论文结集。
◆采用高品质进口芬兰轻型纸张,环保轻盈。
内容推荐
戴建业作品集(九卷本)(万千网友点赞的教授戴建业,作品集结发布)
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陈引驰教授、六神磊磊倾情推荐,从庄子陶渊明到李白苏轼,从老庄哲学到魏晋风度,从《世说新语》到两宋诗词,戴建业为你讲解中国文学的精华)
目录
精彩页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1.何必见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不管是孔夫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还是刘峻《广绝交论》中“势交”“贿交”“谈交”“穷交”“量交”等“五交”,都是讲理性的算计而非朋友的交情。刘峻的“五交”本质上不是“交友”而只算“交易”,是用金钱或权势来进行“情感投资”,以便当下或将来获得更高的回报。即便是孔子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也仍然是通过与人交往让自己获益——或提高修养,或改正错误,或扩展见闻。“益三友”与“五交”的差别,只在于后者是得到世俗的利益,前者是得到精神的升华。二者表面上虽然在论“交”谈“友”,实际上交友的目的全是为了自己的好处——对自己有好处的就算是“益友”,对自己有害处的就划归“损友”。中国人很少那种“莫逆于心”的纯洁友情,大家交友不过是为了好在这个世上“混得开”,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刘峻“五交”的势利一目了然,所以人们一直暗暗地这么干,但谁也不会明目张胆地这么说;而孔夫子交友之道隐含的世故有点转弯抹角,两千多年来没有被人识破,“益三友损三友”至今还是大家的处世格言。
连交个朋友也要掂量掂量,到底是让自己受“损”还是获“益”,一切都要放在利益的天平上称一称,所有行为都必须获得收益,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谋而后动”,很少人懂得“兴之所致”。
这种“活法”不累才怪!
杜牧在《润州》诗中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诗中的“旷达”“风流”是互文,这两种特点共属南朝与东晋。东晋的“旷达”与“风流”,包括东晋士人倜傥潇洒的仪表风度,卓异出众的智慧才华,任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这篇小品以一个士人雪夜访友的细节,为后世生动地勾勒了东晋士人“旷达风流”的侧影——
文中王子猷即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的门第既显赫高贵,个人才气又很好不群。在“世胄蹑高位”的魏晋,王子猷无须钻营也可荣登高位,不必奋斗也能坐致富贵,《晋书》本传说他“不综府事”,从不以世事萦心,为人洒脱不羁,放旷任性。《世说新语·任诞》篇载:“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对顶头上司关于府事的询问,仍是一副傲然不屑的神态,全然不在乎个人仕途的升降沉浮,这种迈往之气,这种简傲之仪,看上去酷似飘然远举的神仙。
有一年冬天,王子猷辞官待在山阴的家里。山阴就是今天浙江绍兴,用他父亲《兰亭集序》中的话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家的大庄园就建在这儿。夜里忽然大雪飞扬,他半夜一觉醒来,连忙开门赏雪,并命家童酌酒。只见夜空中雪花飘飘洒洒,四望一片晶莹皎然。皎洁的大地,清亮的美酒,澄明的心境,真个是“表里俱澄澈”。他情不自禁地起身,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吟起左思《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因眼前白雪联想到有“白雪停阴冈”的《隐士诗》,又因《隐士诗》想到了正隐居剡溪的画家戴安道。子猷忽地一时兴起,当即乘上小船前往访戴。剡县位于山阴东北面,剡溪在曹娥江上游,由山阴的曹娥江溯江而上,到戴安道隐居地有百来里行程。小船抵达戴安道门前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叫人大感意外的是,冒着鹅毛大雪,顶着刺骨寒风,乘一夜小舟,好不容易才到戴的门前,他竟然没有叩门造访,马上又调转船头打道回府。有人大为不解地问他是何缘故,他只简简单单地回答说:“我原本是乘兴而行,现在则是兴尽而返,为什么非要见戴安道呢?”
是呵,为什么非要见戴安道呢?
“兴”是这篇小品之骨:王子猷见夜雪而起“兴”,因“兴”而开门赏雪,因“兴”而命童酌酒,因“兴”而雪夜吟诗,因“兴”而连夜访戴,又因“兴尽”“不前而返”。“兴”是这一系列行为的动因,没有“兴”就没有王子猷这一连串活动,当然也就没有这篇迷人的小品。
那么,什么是王子猷所说的“兴”呢?
“兴”是因特定情景而产生的一种飘忽的思绪,一种飘逸的兴致,它来无踪去无影,恰似“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用司空图的话来说,“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兴”近似于纯感性的意识流,即王勃所谓“逸兴遄飞”,或李白所谓“俱怀逸兴壮思飞”。它可能忽然而起,也可能戛然而止,它全不着痕迹,因而不可事前逆料,也不可人为控制。
今天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经过周密的成本计算,和某人亲热不是因为情趣相投,而是此人对我有用;与某人关系疏远不是因为此人讨厌,而是由于特殊原因必须保持距离。哪怕是恋爱结婚也要斤斤计较,有的婚前还要搞财产公证,以免日后离婚产生财产纠纷——准备结婚的同时,又在准备离婚。今天开公司和开商店更近于欺诈,只要能掏空你口袋中的钞票,可以昧着良心不择手段。如今,“兴之所致”是任性的代名词,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是必须克服的“幼稚病”。幼儿园的儿童也变得非常“老练”,从小就知道把目光盯着权和钱,因为这是衡量成功与失败的专享标准。几年前,广州某小学一年级一个女生“畅谈理想”,她说自己优选的愿望就是做贪官,因为她妈妈告诉她贪官都既有权又有钱。人们起初是只用智而不用情,后来变成只有智而没有情,最后对所有人都冷酷无情。我们没有任何兴致,没有任何激情,我们心灵的泉水越来越枯竭,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荒芜,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庸俗……
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事前并无任何安排,来时是“乘兴而行”;到了戴的门前却不造访,回去是“兴尽而返”。无论是来还是返,他都无所利念无何目的。无利念而愉悦,无目的而合目的,这不正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吗?“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王子猷摆脱了所有世俗的羁绊,“乘兴而行”不是求官,“兴尽而返”也不是逐利。他适性任情循兴而动,雪夜开室“四望皎然”,“兴”起便连夜乘舟前往,他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充满美感,他给晦暗的人生带来诗情。在他“兴尽而返”的一刹那,王子猷的人生晶莹剔透,一尘不染。

《戴建业精读老子》
你不争就没人和你争:

    韩非子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财货多,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野果和兽肉,丈夫不必下田耕种也不会挨饿,遍地都很容易找到又轻又暖的兽皮,妻子不用上机纺织也不至于受冻。不劳而食足,不争而愿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就无从谈起。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有五子不嫌多,其子又各生五子,祖父还健在的时候便有二十五孙。人民多则财货寡,耕作勤却供养薄,虽倍赏重罚仍不免于争夺。
    晚近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风行后,妇孺都讲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也认为地球上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仅以算术级数增长,有限增加的生活资料,养不活无限膨胀的人口。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不希望自己富有?可社会财富又只允许少数人如愿以偿,大多数成员只得贫穷潦倒。强悍狡诈者因多占而富贵,势单力薄者因少得而贫穷。这样,残酷的竞争就在所难免:从暗中的勾心斗角到公开的明火执仗,从斗智的拉帮结派到斗力的战场厮杀,其目的不是争权,便是夺利,或者二者都是。
    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很少见到明火执仗的厮杀,但激烈的竞争却无所不在:政客们忙着争权,商人们忙着争利,文人们忙着争名,连小学生也争着进快班或上名校,因而官场、商场、文坛和学校无一不变为战场。
    在这充满残酷竞争的时代,人要有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上和单位里领导别人而不被别人领导,商品要有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而不被挤出市场,企业要有竞争力才能吃掉别人而不被别人吃掉--这似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而厂家都希望顾客相信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让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壮聪明,在学校里排名第一,在社会上没有对手,在工作中独领风骚。可是,世事并不总是天随人愿,商品"价廉物美"绝非像广告上胡吹的那样容易,要真的"价廉物美"势必要减少厂家和商家的利润,孩子更不是家家的都聪明能干。因此,狡猾的厂家和商家就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夸大商品的"好处",聪明的父母都要自己的孩子学会"推销自己",不但要尽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展露出来,甚至还要孩子学会为自己做虚假"广告"--让自己无知而显得有知,让自己无才而看似"天才"。
    然而,想征服天下的人必定要成为天下的公敌,终将为天下人所唾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纳粹和日本侵略者;想爬在众人头上的人必定为众人所憎恨,终将被众人踏在脚下,如我们司空见惯的那些可悲的奸猾之徒;想争赢天下的人就是天下人的对手,终将被天下人斗输,我们何曾见过永远称雄天下的拳王?何曾见过每次选美都夺冠的"花魁"?
    只要一心存争竞,友人马上就成了对手;只要一想逞强,满眼便都是敌人。
    委屈自己反而能使自身得以成全,枉屈自己反而能使自己得以伸展,谦让少取反而能使自己多得,贪婪多占必定要使自己困窘迷惑,这就像那些地势低洼的池塘反而雨水盈满,又像那些凋零的树木和敝旧的事物反而有可能重现生机。
    道德高尚的人处处委屈自己,时时戒贪而少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天下的楷模,一举一动都成为人伦的典范。
    有能力却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叫别人佩服;认识了真理却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使自己出头;做了好事却不自我夸耀,反而更能显示你的功德;满腹才华却不恃才傲物,人家反而对你更加敬重,反而更要推你为首领。
    何苦要亟亟于求"全"求满?何苦要迫不及待地自夸自炫?何苦要处心积虑地争强抢先?不就是为了在单位里捞点蝇头微利,为了在社会上争那点蜗角虚名吗?有"好处"就想捞、见风头就想出的人,最令人厌恶,最招人忌恨,大家就得让他一辈子捞不到"好处",让他一辈子也不能得意出头。
    假如不天天想着争名争利,你在天下可能就没有对手;假如真的是与世无争,天下就没有人会和你相争。有道是:
    君若无心同人竞,天下谁与子争先?

《你听懂了没有》
爷们

    美国犹裔心理学家弗洛姆有一部名著《逃避自由》,大意是说,人们对自由的态度近似"叶公好龙",说起来大家都向往自由,骨子里人们却逃避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就得自我担当--要想享受自由的快乐,就得承担自由的责任。
    同样,那些天天把"热爱生活"挂在嘴边的人,他们可能又更希望能逃避生活,因为官场过于阴险,商场极其狡诈,学界已成江湖,日子实在艰难。
    陶渊明临死前的绝笔《自祭文》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这与今天说的"活得累"或"亚历山大"是一个调子,看来古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轻松。古今都有人因不堪其苦而逃离,有的弃官归隐,有的远离商场,也有的淡出江湖……
    逃避外在的险恶易,摆脱内心的痛苦难。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生命过程就是欲望、骚动、痛苦、满足,满足之后马上又有了更大的欲望,更强烈的骚动,更深沉的痛苦,更加难以满足的贪婪……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是生命,它是生存意志自身的内在本性。可见活着就意味着欲望和痛苦,生命力越旺盛的人其痛苦也越深。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敢"与狼共舞",他们在与痛苦的搏杀中越战越勇敢,在与命运的较量中越来越刚强,这样的人生就是人们所仰慕的"彪悍人生",
    这样的人就是人们所敬重的"爷们"。
    "爷们"的本质是笑饮生命的苦酒,笑对人生的成败,生命因其"彪悍"而深广,人生因为"爷们"而坦荡。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爷们"者非李白莫属。李白是唐代诗坛上横刀立马的英雄,他单枪匹马在心灵的王国中纵横驰骋。这位精力弥满、才情奔涌的天才,不乐于也不屑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才是他的创作方式。清人说"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文字就是他笔下的千军万马,强烈的激情就是他驱动的滚滚洪流。李白诗中常常一些宏大的意象,冲撞着另一些同样宏大的意象;一种猛烈的激情,冲击着另一种同样猛烈的激情;一种强烈的意念,排斥着另一种同样强烈的意念;他像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突然跳跃到情感的另一极。他时而淹没在愤怒的大海,时而又被逼上绝望的悬崖,时而又登上风光旖旎的峰顶,只有生命力极其旺盛的诗人,才会在心灵深处形成这种凶猛的海啸。我们来看看他如何面对人生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会儿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和迷惘,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阻碍与绝望,一会儿又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追求与希冀,刚露出一线前途光明的希望,马上又堕入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怒吼和彷徨,最后又从迷茫彷徨中挣扎奋起,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高唱入云收场。这种相互对抗的意绪,这种紧张骚动的激情,使诗情诗境酷似大海的惊涛拍岸,给人以头晕目眩的震撼。
    李白靠前亢奋的生命激扬,不可一世的傲兀狂放,出人意表的想象夸张,深刻地表现了我们民族处在鼎盛时期伟大的民族活力。再看看李白身边那些朋友兄弟,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开阔境界,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远大追求,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目空一切的气概,还有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张狂荒唐,更有那"可怜锦瑟与琵琶,玉壶清酒就娼家"的轻狂放荡,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爷们",更深切地感受恢宏、雄强与浪漫的时代精神。李白及身边那伙兄弟全是高声大气的"爷们",找不到一个今天这种嗲声嗲气的"娘炮"。这帮"爷们"逢山开道,遇水筑桥,迎敌冲锋,携友醉倒……他们孕育于民族血气方刚的盛年,闯荡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春天。
    到一个时代激情消尽而民气消沉的时候,"平安是福"就开始走俏,"知足常乐"就开始吃香,"难得糊涂"就开始时髦。
    为什么大家热衷于这些玩意儿呢?
    人们的生命力已经萎缩孱弱,没有半点"万里可横行"的豪情,没有丝毫"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一遇坎坷就胆战心惊,一见波澜就哆嗦退缩,于是就希望生活像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才是人生的福惠。既不能纵横商场,又不敢承担风险,一生与成功、富贵、风光绝缘,于是便琢磨如何苟且偷生。"知足常乐"的意思是说,连吃狗屎也喷喷香,连住狗窝也睡得甜,连捡破烂也很有趣。我最讨厌全民热捧的人生格言--"难得糊涂",它的潜台词是要告诫人们:遇事别分是非,见人别说真话,逢上只赔笑脸,受辱绝无怨言,总之,活得像猪那样平静,活得像狗那样开心,无知无欲、无是无非、无爱无恨……
    唉,我还能说什么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戴建业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建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2402220000009
开本 其他
页数 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1-2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