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5)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全书共收录36篇学术论文,分为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和著述综述几大部分。在新一辑的成果中,学者们的学术生产呈现出了更为自觉的文献学意识:对新的文献的主动发现、开掘和读解都尽力往精细化的方向去靠拢,且越来越注重以小见大,在有限的文献史料的现象背后去获取丰富的信息,而学科打通后的多重视域考量帮助我们提升着这本辑刊的学术潜质。 目录 “川大学派”专题研究 巴蜀兴鲁学,异彩生光辉——论林如稷先生的文学贡献 论华忱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专题研究 灵魂的讽喻——论鲁迅杂文的审美形式(之二) 人—尸—鬼:鲁迅“骂之为战”中的语义递进 作为记忆的叙事与文学化的思想启蒙:重读鲁迅小说《怀旧》 郭沫若专题研究 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经解篇简介及原文披露 “声音”的技艺与修辞:郭沫若的战时演讲动员 郭沫若致吴一峰书信辨真及题画佚诗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中的性别书写与国族建构 大文学视野 瘟疫的科学性来源——近现代中美科学小说里的人种论述及其想象 场域竞争与文化创新: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科幻文学 论川藏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的现代新变 “学术性解读”的另一种方式——以贾植芳小说对鲁迅的仿写与改写为中心 《孽海花》“梦魇”与解构“佳话”——论张爱玲的自传性小说对祖辈事迹原型的改写 文学档案 周作人1943年南行史料补遗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5)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怡 毛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2076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6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2-55,I206.6-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