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游记(上中下名家批注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神魔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皆成正果的故事。整部小说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幻想世界。

内容推荐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小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个惊天地,动鬼神的人物形象——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敢做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深受读者的欢迎。

书中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斗二郎神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笔下那精彩的打斗场面却能让您身临其境,只要你翻开它,一切的一切将深深地吸引着你。

目录

前言

校评说明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官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岘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试读章节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众猴闻说,个个惊恐道:“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悟空闻说,满心欢喜道:“汝等在此顽耍,待我去来。”

   好猴王,即纵筋斗云,霎时间过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

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

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风高楼幌动根。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悟空才按下云头,径闯人朝门里。直寻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一见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几何?还使个分身法搬将去罢。”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人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却说那花果山大小猴儿,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次日,依旧排营。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麝、麂、獐、犯、狐、狸、獾、猪、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兔、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美猴王正喜间,忽对众说道:“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糠,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启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人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儿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悟空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龙王又着鲌大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害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甚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P22-25

序言

《西游记》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由作家吴承恩,据前代已盛为流传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主要是形成文字的各类形式作品,创造性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一样,由不知名作者和小有名气的小说、戏曲作者先做成毛坯,然后由大作家加工雕塑成精关的艺术品。

三藏法师陈玄奘是唐代初年去印度当留学僧的真实历史人物。陈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七年,回国后译出大量的佛经,成为佛教流派之一的唯识宗的创始人,他是中国佛教史、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陈玄奘去印度留学取经,是“西游”类故事和作品产生的由头,可以说宋元以来小说、戏曲作者写“西游取经”的平话和戏曲作品,都是对历史人物陈玄奘的借用,借用他的名号来叙写演述自己时代的新人物新场面。百回本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就更加如此。

以历史人物陈玄奘取经为由头写成的作品,今天还能见到原作或知其故事梗概的有: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有人考证说《诗话》可能是晚唐的作品),元末明初杨讷(又名杨暹,字景贤或景言)的《西游记》杂剧,元末明初的平话《唐三藏西游记》(它的故事梗概见《朴通事谚解》的介绍,《永乐大典》载有“梦斩泾河龙”一段,也可能就是《唐三藏西游记》平话的小节目)。有过著录的元初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已失传。还要加一笔的是传到现在的一个元代瓷枕,上面有唐、孙、猪、沙四众奔走途程的画面。吴昌龄的杂剧既然失传,内容不清,就不必说它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唐三藏不消说,有猴行者,明显是《西游记》孙行者的前身,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又说偷过王母的桃子。还有个妖魔叫深沙神,似乎与后来的沙和尚有关。缺的是没有猪八戒的影子。故事中有了女人国。由《诗话》可以推定,至少在宋代,《西游记》的骨架初步搭成了。到了元代,规模基本完备。那瓷枕上唐、孙、猪、沙俱全,唐僧赶路骑的便是白马,孙悟空持棍,猪八戒扛钯前导,沙僧撑一件似乎是遮阳伞后随。这说明元代民间关于唐三藏取经的轮廓和《西游记》小说已一致。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完整地写了唐僧的出身和取经发轫情景,孙悟空闹天宫和猪八戒假托朱太公的儿子骗裴太公的女儿即约同于《西游记》小说高老庄等情节也都具备,沙和尚在沙河为妖归属于取经队伍,有女儿国与火焰山等。《西游记》小说与它更靠近一步。然而杂剧比起《谚解》介绍的《唐三藏西游记》平话,仍有差距。杂剧的孙悟空号称通天大圣,他自称齐天大圣,是他兄弟三人中的大哥,本人是老二,平话则已是号齐天大圣。平话的“车迟国斗圣”自然即《西游记》小说的车迟国,杂剧无。杂剧中的孙、猪、沙未到西天即都圆寂,平话则共到西天,唐僧证果旃檀功德佛如来(杂剧无此佛封),行者证果大力王菩萨,八戒为净坛使者。遇到过的怪害患苦,穷山恶水,是“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钧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可见平话比之杂剧与《西游记》的亲缘更近。所以,谈源流,平话可以说是《西游记》的祖本(还不好说是母本或父本),杂剧是从祖本,而《诗话》只能占远祖本的位置,作《西游记》小说的吴承恩或未知它的存在。至于有人说百回本《西游记》之前还有个长篇的《西游记》,是百回本的母本,推论可以,如说一定有,吴承恩就是据之改写的,则无可证明。切实的说法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依据宋元以来的西游故事,尤其是形成文字的各类作品写成的,虽非一空依傍,但不谓之是伟大的艺术创造也不可,也不能说什么集体创作的话。犹之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皆有依傍,而要说这是汤氏的个人创作一样。

有依傍而创造性写成《西游记》的吴承恩,明南京淮安府山阳县人,字汝忠,号射阳居士(不是射阳山人),约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万历十年(1582)。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当过县学的学官,到父亲吴锐这一代,当了商人。吴承恩从小还是生活在城市中等生活水平家庭中的。幼慧,可能不到二十岁就进入淮安府学当生员(俗称秀才),文名藉藉在人口,但功名蹭蹬,屡乡举不第,嘉靖二十九年(1550)约四十七岁贡入都,拨南京国子监当太学生,在南京又十多年,去北京选官,嘉靖末任长兴县丞,仕途还是不得意,官当了两年,被罢免,虽有荆府纪善之补,似未去就职,回家乡淮安终老。晚年,无子女,心志不快。他的《西游记》是在壮盛之年的嘉靖中叶基本写成的(不是晚年之作)。

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还写有个唐传奇模样的《禹鼎志》短篇集子,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这是吴承恩留存下来的《禹鼎志序》里边的自我剖白,可以看做是《西游记》的序。约在写《西游记》的同时,他写的几篇诗文亦值得注意,它们的名目是:《二郎搜山图歌》(诗歌)、《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散文)、《秦玺》(散文)、《答西玄公启》(散文),上述几篇诗文都收在他死后被编成的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内。这几篇诗文表露着吴承恩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做为旁证,对于了解《西游记》的写作是有帮助的,吴承恩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态度等,都通过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灌注到《西游记》里边了。一个作家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特有的艺术敏感,接触的各种信息,都要反映到作品中来。作品里有作者的独特情调,有作者的个性。

……

《西游记》用了大量的以淮安为中心的苏北方言词语,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唐传奇小说是史汉史传文学亦即韩柳古文式的语言,前期有个别的骈俪文,都是脱离人们口头通俗语的书面语。宋话本一变,但今天流传下来的可以称之一话之本的如《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多文白相杂,说话以之为本口,讲起来当是另外的模样。话本小说是在说话人口讲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修饰的,说话人口讲的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自然被保存下来,这样的话本小说深得读者喜爱。元末明初形成长篇,通俗云者包括讲述内容,结构形式,尤其是所使用的流俗语,《三国志演义》虽采自史鉴,也纳入平话的通俗语句。《水浒传》则是用流俗语的典范作品,它之形成今天看到的繁本的模样,是在元末明初,抑或是明中叶的前期?姑置而不论,总之,应在吴承恩《西游记》前。《水浒传》方言俗语属于何种类型(何地方言为主),尚无定论,《西游记》是以淮安为中心的苏北方言毫无疑问。由此,似乎可以说《西游记》不算是第一个使用大量方言俗语入小说者,也是有影响的前几名。吴承恩的家乡淮安地处运河要冲,五方杂处,它的方言俗语,并非只有本地人懂得,苏南或再北的鲁南的人士也能通晓。《金瓶梅》之以山东方言为主,亦犹它也是运河流域的方言俗语。明代中叶,方言俗语涌入小说是小说语言的飞跃,是大进步,是文学语言上的革命,吴承恩《西游记》要在中国小说史或中国语言发展史的功劳簿上,占居前列。只是到清代,方言俗语之阑入小说,始有变化。这是后话,不烦更为评说。

苏兴执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游记(上中下名家批注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吴承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3835
开本 16开
页数 10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3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6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3
5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