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内容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其涵盖了上市公司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保障等多个方面,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目录 第一部分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及指数报告第一章?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研究背景/002一、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开创性/003二、国内外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研究现状/007三、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特点/012第二章?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体系/014一、主要概念定义/015二、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方法/018三、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对象范围/022四、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构建/029第三章?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综合评价结果/037一、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总体情况/038二、上市公司科创能力TOP500评价结果/039第四章?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体系专题分析/059一、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区域分布比较分析/060二、行业分布与比较/072三、上市板块专题/084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分析/096五、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分析/110六、高增长性上市公司专题分析/118第五章?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分项分析/122一、科创投入评价分析/123二、科创产出评价分析/131三、科创保障评价分析/139第六章?工作建议/147一、依托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科创能力评价成果,探索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148二、积极探索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应用/149三、针对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科创属性强、具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设定精准靶向的科技金融融资工具/150四、鼓励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投资并购产业链配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1五、着力推进上市公司与高校院所开展研发合作与技术协同创新/152六、建议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合力提高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53七、建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科创能力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科创能力风险监测预警/155第二部分科创领军者成长5年调研报告第一章?募集资金投向/158第二章?资金链调查/169第三章?人才与技术之变/181第四章?营商环境变化/191第五章?产业链现状/198第六章?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206第七章?聚焦新质生产力/220第八章?建言献策/227第九章?六大重点产业/237第十章?制度不断完善/262第十一章?科创板的未来/274第十二章?科创板大事记/277第三部分科创优秀案例后记/38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光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6149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91000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322.0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