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AI 我们正失去这个世界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AI(人工智能)的深入探讨——书中不仅讨论了AI技术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还深入分析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和潜力,特别是在绘画领域的应用。★哲学和艺术的结合——作者将技术、哲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探讨了AI如何改变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AI技术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的反思——作者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不同艺术家对于AI绘画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反映了艺术界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适应过程。★对未来艺术方向的预见——书中预测了AI技术将如何推动艺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可能性,并探讨了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挑战。★对技术伦理的讨论——作者不仅关注技术的积极作用,还对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如何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持对技术发展必要的警惕和批判。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艺术、文学之关系的哲学生活随笔二十余篇。基于其在艺术领域多年的审美积淀,以哲学的思辨方式,提出了“与AI和解”的概念,即承认技术的影响和干预,并不意味着对人与自然、人为与人性的否定,而是以接纳的心态和进步的思想理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当人感知到对技术过度依赖时,也无须回避由此可能产生的自我生存危机的觉醒,要用建设性的眼光,不断构建、完善在新技术时代与之相匹配的原则和规则,以保护人本驱动下艺术审美的创造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促进社会正向发展。当然,作者也对泛技术侵吞人类个性等现象提出了警告,并指出抵抗机器复制对艺术的肤浅消费,呼吁艺术家重视艺术的纯粹性,避免流俗。 目录 汉娜·阿伦特的两个噩梦思想的套路与风险技术时代的艺术选择技术与消费正侵吞我们的个性我们正加速失去这个世界吗? 人类走向危险的原因AI与上帝海德格尔的追问 “人是上帝的羔羊”吗? 欧洲近代哲学发展及艺术家创新图像时代的思想、对话与批判从阿特金斯购买头像看监控和刷脸时代人的私权问题机器的价值和机器的伦理技术时代语言的合法化与非合法化所有的光属于五维空间把捉虚无:AI将艺术带向新的开端关于AI绘画的一次对话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AI 我们正失去这个世界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德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95015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9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36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P18-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