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掌管天下的女人/绝代红颜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那些奋斗在政治旋涡之中,一度成为皇朝权力中心,执掌了天下国家大权的女人们,有的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有的却祸国殃民;有的显示了卓越的才华和坚毅的性格,有的却展现了人性中的卑劣和残忍。虽然说她们都是女人,她们的政治斗争,比起男人们来,更为艰苦、更为不易,但其残酷性,确也不减分毫。

本书将这些历史故事,比较客观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读者自己去体味、领会和评判。

本书由北大才子、古文献专家李剑雄先生以通俗历史笔法精心写作,比较客观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11位权利女性或坚毅智慧、或缺陷甚至邪恶的一面,适合一般大众尤其是女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执掌天下大权的11位女性——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宣太后、汉朝第一皇后吕稚、汉朝窦太后、西晋贾南风皇后、北魏冯太后、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大周女皇武则天、辽国国母萧太后、清圣祖玄烨祖母布木布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等女性政治人物,是如何在政治漩涡之中奋斗,又是如何成为皇朝权力中心的。她们有的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有的却祸国殃民;有的显示了卓越的才华和坚毅的性格,有的却显现了人性的卑劣和残忍。虽说是女人,可她们的政治斗争比起男人来更为艰苦,而其残酷性,也不减分毫。

目录

历史上第一个临朝治政的女主

——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宣太后

女人中的最强者

——坚忍刚毅的汉代第一皇后吕雉

“让夸夸其谈的儒生去跟野猪辩论吧!”

——文景之治与固执的窦太后

东汉以仁德著称的两位临朝太后

白痴皇帝身旁的强女人

——泼辣而野心勃勃的西晋皇后贾南风

风流多智威猛善变

——北魏女政治改革家冯太后

辅佐夫君开创大唐盛世的女人

——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以诈谋和铁腕获取帝国最高权位的女人

——大周女皇帝武则天

杰出干练的契丹女主

——辽国国母萧太后

不显山露水的杰出女人

——清圣祖玄烨祖母布木布泰

最后的女皇

——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试读章节

辅佐夫君开创大唐盛世的女人

——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英主,以能容纳,并善于汲取臣子们直率的批评意见而著称。魏徵则是以忠君爱国,直率地批评君主的过失而闻名的直谏之臣。由于这对君臣的相互配合,广容众智,唐太宗在位时期才得以政治清明,天下治理,逐步创造出一个大唐盛世来。

然而,牙齿与舌头有时也会打架,唐太宗与魏徵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其原因,主要是魏徵的批评有时非常尖锐,没有给唐太宗留一点面子,让一位威风赫赫的君王在朝臣面前下不了台。再虚心的君王毕竟是君王,有逆鳞,有虎威,因此,好几次让唐太宗真正地动了肝火,恨得将牙齿咬得格格作响。

一年仲春的一天,唐太宗从外廷回到后宫,长孙皇后帮助他宽去朝服,他坐在胡床上,阴沉着脸,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待唐太宗的气稍平息后,温和地问道:“什么人敢惹陛下如此生气?哪个是乡巴佬?”

“谁?就是那个魏徵!”太宗仍然气愤愤地说。

长孙皇后听后,吃了一惊,忙问:“魏先生如何让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魏徵每每在朝廷上,当着众大臣的面侮辱我。今天,天气晴朗,我想去打打猎,散散心。刚带着侍卫和群臣,走到宫门口,就被魏徵撞上,死活不让我去。你说,我事事听他的,日理万机,抽空玩玩也不可以吗?他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原来,当时魏徵一见到唐太宗臂上架着苍鹰,骑着骏马,卫士们牵着猎狗,哄哄闹闹地,正要出城去,便拦住马头,进谏道:“眼下春气萌动,万物复苏,兽禽幼小,正是上天赋予万物以生命的时节,不宜杀生。望陛下体上天好生之德,暂停这次打猎吧。”唐太宗好不容易起了这个念头,竞被魏徵当头一瓢冷水,浇得兴致索然,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大失面子,非常不甘心,就叫人把魏徵拉开。可是魏徵挡在路上,不肯让道,还嚷道:“陛下把我杀了,我也不走开。”

因为唐太宗平时常常赞扬魏徵,说魏徵是忠谏之臣,是他的一面镜子,可以正得失。还号召朝臣们向魏徵学习,所以唐太宗也不便当场发作。只得放弃了这次打猎,怒气冲冲地返回宫中。

长孙皇后问明了情况,静静地退进寝宫,换了一身正式的朝服,按着礼仪,来到唐太宗的面前,隆重地行了叩拜大礼。这下倒让唐太宗吃了一惊,问:“皇后,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郑重地回答道:“臣妾向陛下祝贺。”

太宗问:“朕正生气,有什么好祝贺的!”

长孙皇后不紧不慢地说出一番道理:“臣妾听说,只有有了圣明的君主,才会有鲠直的忠臣。现今魏先生如此鲠直,不避生死,犯颜直谏,正是由于陛下的圣明啊!臣妾怎敢不祝贺?”

一席话扫去了唐太宗心上的阴霾,“龙心”大悦。不但不再生魏徵的气,还立即传旨,对魏徵大大赏赐了一番。

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深明事理,性情温和,而又聪明智慧的女人,是一个对唐太宗和当时的朝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女人。她不像历代许多皇后那样,对权力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和野心,甚至当唐太宗向她询问对政事的看法时,她都委婉地推辞,说出一番“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传统伦理。她手上没有掌握什么实际的权力,但对于唐太宗如何运用权力,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她是有很大的权力的,借用现代流行的一个术语来说,这或许可叫“软权力”。说她真正在“母仪天下”,是当之无愧的。

长孙皇后是河南洛阳人。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任骁卫将军,她的母亲高氏,是隋朝的洮州刺史高励(字敬德)的女儿,她的舅舅名高俭,字士廉,后来在唐朝也做到高官。长孙皇后生活在这样一个官僚士族家族,从小受到儒家文化和礼教的熏陶,喜欢读书,特别喜欢史传故事,聪明而善良,温柔而贤惠。她的家人希望她将来能嫁到一个显贵人家。

再说唐太宗的母亲窦氏,是隋朝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窦毅的夫人是周武帝的姐姐。窦氏小时生活在她的舅舅北周武帝的宫中。那时,周武帝娶了个突厥族女子为皇后,却不喜欢她。而小窦姑娘竟悄悄地向她的舅舅建议,一定要好好待这个突厥族皇后,她说:“国家的四境强敌环峙,并不安定,突厥的军力却很强盛,希望舅舅以安定天下百姓为念,控制住情感,对突厥皇后温存些,争取突厥的帮助,则江南、关东的军队就不会对我们周国构成祸害了。”周武帝对这个小女孩竟能发表如此有战略眼光的意见,很为惊奇,立誓要为她找个好丈夫。最终看中了唐太宗的父亲唐国公李渊。窦氏嫁过来后,与李渊生育了唐太宗及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玄霸、李元吉四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即平阳公主。

长孙皇后的叔叔叫长孙炽,听说李渊的夫人窦氏是这样一个聪明神奇的人物,认为她生的子弟一定也会是个奇人,便向长孙晟建议,与李家联姻,于是,长孙姑娘便成为了李世民的妻子。此时,李世民才十七岁,而长孙夫人才十三岁。

李世民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奇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起兵于太原,参加反隋的战争,从此南征北战,打下一座大唐的江山。

史书上说,长孙姑娘嫁到李家后,有一次“归宁”——回娘家时,她舅舅的小妾偶然看见她的居室外面,竟站立着一匹骏马,有两丈多高,嘶鸣咆哮,四蹄如雪,非常恐惧,赶快向高士廉报告。高士廉也很紧张,立即请算命的术士来占了一卦。所占的是个《坤卦》,依照《易经》的规则,此卦还要变化为《泰卦》。依照组合的卦象,《坤卦》是阴卦,象征大地,象征柔顺,象征承载万物,《泰卦》由下部的乾和上部的坤组成。乾象征天,天则君临天下,照耀万物。而马属于《坤卦》的物象。《泰卦》则象征天地阴阳和谐沟通,是个很好的兆头。无论《坤卦》、《泰卦》,他们最尊贵、位置最好的第五爻都是阴爻,象征女子处于最尊贵的位置,是后妃的象征,也就是说,将来会成为皇帝的夫人妃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样的卦象,真是贵不可言。此种传说,不论是长孙家人后来的粉饰,还是一次偶然的巧合,都反映了她的家人们对她抱有莫大的期望。

尽管长孙夫人的家人为此受到很大的鼓舞,而她自己却以平常的心情淡然处之。回到李家,她一如既往地恪尽妇道,尽心服侍公姑及丈夫,愈加地勤劳、温柔和贤惠。

李渊父子的军事行动,发展得很快,不久,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夫人终于应了卜卦的预言,成了秦王王妃。

但随着隋朝的灭亡,李唐皇朝的建立,李家兄弟间的太子和皇位的争夺,却激烈起来。史书说,李渊生有二十八个儿子,但最拥有实力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与李元吉兄弟三人。建成为皇太子,元吉为齐王,是为一党;李世民为秦王,自为一党。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军队、官属、府署,各自招纳豪杰之士,培养本身的势力,随时准备发动一场血腥的搏斗。就秦王这边来说,武将有李世勋、程咬金、秦叔宝、翟长孙、秦武通、尉迟恭等,都是能征善战猛将;文官则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于志宁、孔颖达、盖文远、许敬宗等,称为“十八学士”。

长孙王妃一开始就处于这样的政治旋涡中,但她尽量在家族生活中保持着一种坦然的态度,悉心侍奉公婆和照料好丈夫的生活起居,并且努力与妯娌间处好关系,培养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扫平群雄的战争中,她态度鲜明地与丈夫站在一起,支持丈夫始终有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去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但是,李氏兄弟间的争斗越来越白热化。有消息传来,说是建成、元吉要谋害秦王,就要下手了。秦王手下的许多谋臣武将们都很激动,纷纷请求秦王抢先发动,否则大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了。他们不断地列举太子和齐王将要动手的证据。秦王的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武将尉迟恭等,主战尤力。

消息纷至沓来,秦王不得不信。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秦王布伏兵在玄武门内,上表高祖,请求召太子与齐王人宫议事,以释兄弟之间的嫌隙。已有人向建成、元吉密报了秦王的意图,元吉主张发兵自卫,不要入宫,建成说:“怕什么,我们的军队已经安排好了,谅秦王也不敢有什么动作。待见到父皇,听个准消息,再作决定不迟。”兄弟二人跨上坐骑,只带着少数侍卫就朝皇宫走去。当他们进入玄武门,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头,便掉转马头,赶马往太子东宫方向逃去。然而,已经来不及了,秦王的伏兵立即突出,建成、元吉兄弟二人只得仓促抵抗。混战之中,兄弟二人都被杀死。  P167-171

序言

从历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早期,大多经历过母系权力社会的阶段。在那个阶段里,社会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社会的权力,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家族,乃至一个部落、部落联盟,也即当时的天下国家,权力多集中在女性首领手中。

中国古代的姓氏,偏旁大多从女字,而众多古圣贤王出生的历史神话传说,大多没有他们父亲的名姓,或者虽有父亲,却不是由其父亲亲生,而是由其母亲感应天神的灵迹得孕。如商人的始祖契,其母简狄,虽说是帝喾之妃,却是因为在野外洗澡时,拾到一枚燕子身上掉下来的卵,吞下肚去,才怀了孕,而生契。《诗经》、《史记》中都有记述。又如周人的始祖稷,也是他的母亲姜螈在野外踩着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后,才怀孕生稷的。见《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螈。……履帝武敏歆……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些文化现象和古史传说,不能仅以神话视之,也不能仅因封建帝王故神其说以证君权神授而弃之,实际上正反映了上古时母系社会女人掌权的遗迹。

自从社会进入以男权为中心的父系社会以后,女性的大权便“旁落”了。从家庭生活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女性到处都处于从属、边缘的地位。尤其进入封建社会后,以等级制为基础的礼法制度与专制社会的确立、巩固、深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愈加下降,而完全丧失其社会的主体地位和权力,更加依附于男性权力的庇荫,处于压迫之下。儒家为女性规定的“宪章”是“夫为妻纲”,“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民间的俗语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若冒犯了这些规则,在家则为“悍妇”,在国则为恶后,为僭位司晨的“牝鸡(雌鸡)”。《尚书·周书·牧誓》说:“王日:古人有言日:‘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孔安国注说:牝鸡“无晨鸣之道。”“索,尽也。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其后果是乱礼乱政,亡国破家。对于“悍妇”和“恶后”,在民人之家,可依“七出”之条赶出家门,在帝王之家则随便可废黜,不是赐自缢,就是打人冷宫,永世不得翻身。

然而,尽管儒家(也包括封建时代其他一些学派)从礼法上给女性规定了许多防范,但中国历史上女主“干政”的事,却也不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层出不穷;杰出的女性,也不只是一人两人。这是因为,儒家虽然主张剥夺女性参预政事的权力,而仅给予她们“主内”的义务,但这种义务,在适当的条件下,未始不会转化为一种特殊权力。而且,封建制度的根基是等级制,虽说按一般原则,女性的权力位于男性之下,但处于不同等级的女性,其权力的等级能量也就不同。处于高等级地位的女性,譬如皇后,特别是有才能的女性,她的权力,显然大过于处于低等级的男性与女性。这种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母权,是一般臣民的男权压抑不住的。这就为某些具有一定条件的权势女性扩大其权力,提供了空间。例如,自汉代以来,有一种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临朝称制的制度,每当在位的皇帝死去,继任的皇帝年龄幼小或者体弱有病,不能执政,其祖母或母亲作为长辈,晋升为太皇太后或皇太后,便会行使此种母权,实行垂帘听政,辅助和代替小皇帝执政。这虽只是一种权宜的、临时变通的办法,却能给有野心、有才能的杰出女主,提供一个“干政”的机会和空间。而权力之欲的拥有与夺占,实在是不分男性、女性的,是处于权力中心的人通常都会具有的,一种人类共通的自然欲望,是由合适、成熟的环境条件孕育和催化而成的。因此,儒家传统和历代皇朝的创业之祖虽有限制女主干政的严格的“宪章”,历代以来却也断绝不了女主“干政”事件的发生。因此历史上为执掌天下权力而嗜好血雨腥风的女强人也就不绝如缕了。

不过,这类能够干政的女主的出现,是要有一些条件的,不是任何身处高位的女人都能成为掌握中心权力的女强人。一是她要具有相当的政治进取心(或者说野心)和干练的从政能力。二是要具有坚强的毅力,有铁石的心肠。她要从男人手中夺取她所追求的权力,关键时刻顾不得儿女情长。为大事者不顾家,是封建时代夺利争权者的一个准则,无论男人、女人都一样。何况,在同一阶层里相对处于弱势的女人,要达到她自己的政治目的,有时需要比一般的男人更坚忍、更无情、更凶残。三是她要受到她做皇帝的丈夫的极度宠爱和信任,要在朝臣中扶植自己的势力,具有坚强的政治基础,要在她的丈夫对她失去信任和专宠之时善于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四是要机缘凑巧。譬如,皇帝死了,她一时之间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太后,而继任皇帝年幼无知,无力执政,由太后垂帘听政,代掌大权。五是,在位的皇帝或无心从政,或身体不好,性情软弱,无力从政,又极为宠爱自己的皇后,任由皇后代自己处理政务,大权旁落,等等。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拉那氏,她们之所以能成为执掌天下大权的强权女人,成为一国之女主,正是各自据有这样那样的条件和她们自身左冲右突、顽强竞争的结果。

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礼教的势力毕竟非常强大,古来虽有许多企图夺取天下国家权力的女强人,但真正成功的不多,而正式称女皇帝的更是凤毛麟角。晋代郭璞注《山海经》,其注《大荒西经》之“女娲之肠”一语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是说女娲氏是曾经做了女皇帝的神女。又有传说,说女娲治理天下有一百三十年。然而,这只是神话,是不足为凭的。考古发掘,曾挖出商代一座大墓,墓主是个女性,名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墓的规模很大,陪葬的物品有大量的礼器和兵车驷马,说明妇好生前当是一个拥有很大军事权力的杰出女人。但因为缺少更多的文献资料,很难判明这位军事女强人是否掌握过商朝国家的大权,称过王称过帝。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胆量称帝,而且实际称帝的,只有武则天一人而已。然而,即使是武则天,到她的晚年,她还是自己去掉了帝号,将皇帝的名义及实际权力归还了李氏子孙。

古代这些奋斗在政治旋涡之中,一度成为皇朝权力中心,执掌了天下国家大权的女人们,有的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有的却祸国殃民;有的显示了卓越的才华和坚毅的性格,有的却展现了人性中的卑劣和残忍。虽然说她们都是女人,她们的政治斗争,比起男人们来,更为艰苦、更为不易,但其残酷性,确也不减分毫。

从道德价值上说,“女主干政”的现象,封建时代的舆论,都是给予彻底否定的;但用今天的价值体系来衡量,则难以笼统地说个“好”或者“坏”、“是”或者“非”字,一切都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和对社会的作用来判断。

本书的目的,不过是想将这些历史故事,比较客观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读者自己去体味、领会和评判。

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一看古代这些曾经沐浴在夺取权力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血泪的急湍中的女人们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回顾古代历史的图景,她们展现了古人的毅力、智慧、力量或者孱弱,以及人性的光辉与缺陷、善良和邪恶,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古人和古代社会的形象材料。我不想通过这些故事来做什么古今的比附,或作隐喻。将她们歌颂为古代女性的解放的先驱,或将她们诅咒为“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祸水,都同样是迂腐之论。古人的放荡,逾越礼法,毕竟不同于现代女性的平等解放。古代的女人们只是在古代的社会秩序、礼法制度、思想观念下作了一些抗争,与男人们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抗争的恶与善,有时是很难明白地分析清楚的。

这本书题名《中国古代掌管天下的女人》,然而,古代宫廷的权势妇女们,她们争权夺利,斗争是残酷的,有的曾有过短暂的成功,但真正成功做到执掌大权,有为于天下的,却不是很多。不过她们的事迹,有足资谈助或借鉴者,所以本书兼而载之。

又如唐太宗之长孙皇后,虽未临过朝称过制,也谈不上掌管天下。但她作为“国母”,在辅助自己的夫君执政时,起到过很积极正面的作用。她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唐太宗等“明君”治理天下的成功,也应有她或者她们的一份功劳。说她们与夫君共同执掌了天下国家的大权,恐怕是不为过的,所以本书也酌情收入。

或许,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人生之路有所感悟,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生活中,在奋斗的路途中,有所鉴照,虽不是笔者写此书的预先确定的目的,却也是笔者所乐于见到的。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掌管天下的女人/绝代红颜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剑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80688
开本 32开
页数 4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