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格桑花姿姿势势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者刘琼个人散文集从塞外到江南,游历于文学与历史之河横跨二十余年的写作点滴,慰藉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格桑花姿姿势势》是作者刘琼个人散文集,共分为三辑:“格桑花姿姿势势”“叙述、存在与历史”“文学与人文”。此书汇集了刘琼多年写作生涯的思想精髓。作为一名专业的批评家,刘琼博学慎思、感觉敏锐,她用精炼独到的语言以及犀利的眼光向读者传达出她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悟,对文学的见解,让读者在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文字之中,享受到心灵的震颤。 目录 第一辑:格桑花姿姿势势 格桑花姿姿势势 刚察往事 泗水流,静静流 通往查济的路上 福清的小和大 找回张掖 环滁皆水也 祖父的青春 姨妈 第二辑:叙述、存在与历史 叙述、存在与历史 从非虚构写作勃发看文学的漫溢 从扎耳洞开谈 画像石、西王母与审美变迁 新媒体时代的春节文化 现实主义的实 读书与读人 第三辑:文学与人文 文学与人文 重建文学写作的有效性 女性与文学五题 一个人的“五四”——首先想到鲁迅 一个人的“五四”——《两只蝴蝶》及新诗 重建写作的高度 —— 致敬李修文和《山河袈裟》 后记:是记录,是唤醒 精彩页 格桑花姿姿势势 从张掖城区驱车两个半小时,然后弃车,爬上一道缓坡,用彩色藏文刻在石碑上的“马蹄寺”三字出现了。 愿意的话,停下来,转一转经轮。对面是祁连山,山顶的皑皑积雪此刻看得最清楚。马蹄寺挂在左边的石壁上,需要继续上坡。虽然深陷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合围的黑河冲积川地,毕竟海拔也有2400多米,这会儿节奏放慢点儿好。坡道两边,格桑花姿姿势势,在缺水少雨的西北高寒腹地,头顶八片纤秀的花瓣,浅粉、玫红、酱紫、橘黄……一枝一枝,一簇一簇,从意想不到的角落又一次冒了出来。 第一次看见这花,是在楼下邻居家的院墙上。小区落成不久,因为涉外,外国人以及台湾、香港人不少。他们是英格兰人,一大家子,夫妻俩加上三个大男孩,还有保姆,体形都很健硕,看起来更像北欧人。健硕的女主人经常穿着白色长袍在庭院里走动,影影绰绰间,我总把他们当作印巴人。或许是有在印巴生活的经历吧?没有问过,碰面只是微笑。他们的英伦特点其实很典型,比如安静的性格,比如对园艺的热爱。对园艺的热爱,使他们即便在北京这样一个雨水少沾、风沙肆虐的城市暂居,也不忘种花植草。庭院像一枚狭长的书签,栽在盆里、挂在墙上的,便是这种花草。在北京,它们叫波斯菊。波斯菊蓬蓬勃勃,又纤纤柔柔,从仲夏一直开到初秋。初秋之后,我看见他们家的庭院里曾种过另一种枝叶和花都十分细小的草本植物。 花有千姿百态,各花入各眼。比如土生土长的“老北京”,甚至包括我们这些已经被改造的一代二代移民,有了露天阳台或者院子之后,首先种的总归是月季之类。各种各类各颜各色的月季,构成了北京的花草背景。如果是在风清气朗的日子,又恰好是月季盛开的日子,你就会看到全天下的月季似乎都被栽到了北京城,单瓣的、双瓣的,大棵的、小枝的,有香味的、无香味的,杂交的、纯种的,应有尽有,饱满、生动以至完美。此时此刻,仿佛所有的辛劳、疲倦、不适,所有的怀旧、比较、不满,都可以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眼前这北京的好。北京的好,当然不止这一条。我在北京三四环边上住了二十多年,眼瞅着人多了、楼高了、路堵了,间或有外地朋友特别是那些一直住在山清水秀地方的朋友会调笑,问,住在北京到底有什么好?北京的不好显而易见,可以枚举,比如房价高、交通拥堵。但北京的好更好,比如冬天有暖气夏天干爽,比如开放包容,等等,难以言尽。只冬天有暖气这一条,江南的朋友就艳羡不已。四季分明的江南,一进三九,大家只能生扛着挨过潮湿寒冷的冬天,那种阴冷的滋味可真是刻骨铭心。北京的四季里,最令人挂怀的还是老舍先生曾经怀恋和吟咏过的“北平的秋”。北京秋季的好,也与植物有关,比如银杏,比如秋菊,比如火柿子。天安门城楼旁边的太庙劳动文化宫,以前每年秋天都举办菊展,熙熙攘攘,去看的人不少。比起菊花,我更爱银杏。三里屯东五街的银杏大道,在我的眼里,真是比巴黎的枫丹白露还要美。银杏的美是高贵的美,精致的造型,灿烂的颜色,美得如此洋气,却不娇气,银杏比杨槐好养。有了银杏的北京,整整一秋,都散发着诗意。在这样的季节,在北京,再加上枝头挂着的那些火红的柿子,不需要去什么香山后海,随时随地,都可以入画。 比较起来,波斯菊是北京庭院的外来户,不常见。因此,第一次在英国人的庭院里看见时,我想一定是它们的主人把乡愁种到了北京,温湿的西欧才是它的故乡。它们的模样看起来即便不是长在“牛奶和蜜之所”,也应该长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波斯菊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也是洋妞在北京。所以,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把它们与格桑花,与高寒联系在一起。虽然,格桑花在我的记忆里,像唐古拉山,像青藏高原,像珠穆朗玛峰,仿佛比传说还要久远。 使劲想了想,第一次接触格桑花,应该是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双卡录音机里,听到藏歌《格桑花》。“格桑拉,祝我们大家幸福哟,祝我们大家吉祥,格桑拉……格桑拉,今天我们在一起,手捧洁白的哈达,格桑拉……”一遍一遍,循环地唱,自此,记住了。格桑花,又名格桑梅朵,是藏语和藏文化地区的本地叫法,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格桑花名气大,大概也与“美好”之寓意有关。 格桑花究竟是不是波斯菊?为什么又叫波斯菊?争议不少。手头有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年6月刚刚出版的《中国植物(西北分册)》,从头翻到尾,既没看见“格桑花”字样,也没看见与波斯菊相关的图样。无奈,只能借助互联网,用“百度百科”搜索,在“格桑花”的词条下,图片很多,大致都是眼前这花的模样。“这是一种生在高原上的花朵,从植物学特征上讲,菊科紫菀属植物和拉萨至昌都常见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按这个解释,格桑花是个集合,即便在高原上,也还存在着大于一种的格桑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波斯菊的叫法?或者说是先有格桑花后有波斯菊,还是先有波斯菊后有格桑花?往下翻,看到一段补充,大意是说波斯菊植株要比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格桑花姿姿势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022381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5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2300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5-13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