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5惊世风暴普及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又名《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通俗历史学家蔡东藩的传世名著,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和《民国演义》,共11部,1040回,六百多万字。

《民国(5惊世风暴普及版)》是其中一册,介绍了民国历史。

内容推荐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留下了一部可以当作二十四史的辅助读物。

《民国(5惊世风暴普及版)》是蔡东藩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民国(5惊世风暴普及版)》是其中一册,介绍了民国历史。

目录

第一回 两代表沪渎续议 众学生都下争哗

第二回 遭旁殴章宗祥受伤 逾后垣曹汝霖奔命

第三回 春申江激动诸团体 日本国殴辱留学生

第四回 停会议拒绝苛条 徇外情颁行禁令

第五回 迫公愤沪商全罢市 留总统国会却咨文

第六回 乘俄乱徐树铮筹边 拒德约陆徵祥通电

第七回 罢参战改设机关 撤自治收回藩属

第八回 易总理徐靳合谋 宴代表李王异议

第九回 领事官袒凶调舰队 特别区归附进呈文

第十回 对日使迭开交涉 为鲁案公议复书

第十一回 挑滇衅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

第十二回 张敬尧弃城褫职 吴佩孚临席摅词

第十三回 罢小徐直皖开战衅 顾大局江浙庆和平

第十四回 吴司令计败段芝贵 王督军诱执吴光新

第十五回 闹京畿两路丧师 投使馆九人避祸

第十六回 日公使保留众罪犯 靳总理会叙两亲翁

第十七回 废旧约收回俄租界 拚余生惊逝李督军

第十八回 月色昏黄秀山戕命 牌声历碌抚万运筹

第十九回 真开心帮办扶正 假护法军府倒楣

第二十回 莫荣新养痈遗患 陈炯明负义忘恩

第二十一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

第二十二回 赵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驰函劝吴

第二十三回 取岳州吴赵鏖兵 演会戏陆曹争艳

第二十四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

第二十五回 澡吏厨官仕途生色 叶虎梁燕交系弄权

第二十六回 争鲁案外交失败 攻梁阁内哄开场

第二十七回 强调停弟兄翻脸 争权利姻娅失欢

第二十八回 启争端兵车络绎 肆辩论函电交驰

第二十九回 警告频施使团作对 空言无补总统为难

第三十回 唱凯旋终息战祸 说法统又起政潮

第三十一回 徐东海被迫下野 黎黄陂受拥上台

试读章节

却说各省抵制日货,一致进行,再接再厉。闽省学生,亦常至各商家调查货品,见有日货,便即毁去。日本曾与前清订约,有福建全省,不得让与外人的条文,因此日人视全闽为势力范围,格外注意。侨居闽中的日商,因来货趸积,不能销售,已是忿懑得很;更闻中国学生检查严密,越加愤恨,遂邀集数十人,持械寻衅。民国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下午,游行城市,适遇学生等排斥日货,便即下手行凶,击伤学生七人。站岗警察,急往弹压,他竟不服解劝,当场取出手枪,扑通一声,立将警察一人击倒,弹中要害,呜呼毕命。还有路人趋过,命该遭晦,也为流弹所伤。警察见已扰事,索性大吹警笛,号召许多同事,分头拿捕,拘住凶手三名,一叫作福田原藏,一叫作兴津良郎,一叫作山本小四郎,当即押往交涉署,由交涉员转送日本领事署,并将事实电达政府,请向驻京日使,严行交涉。驻闽日本领事,袒护凶手,反电请本国政府,派舰至闽,保护侨民。日政府不问情由,即调发军舰来华。真是强权世界。闽人大哗,又由交涉员电告中央。政府连得急电,便令外交部照会日使,提出抗议。日使总算亲到外交部公署,声明闽案交涉,已奉本国训令,决定先派专员,赴闽调查真相,以便开始谈判。此项专员,除由外务省遴派一名外,并由驻京日使馆加派一名,会同前往。所有本国军舰,已经出发,碍难中止。惟舰队上陆,已有电商阻云云。外交部只好依从,惟亦派出部员王鸿年、沈觐□等,赴闽调查。

为此一番衅隙,北京中学以上各校学生,全体告假,出外游行演讲,谓:“日人无端杀人,蔑理已甚,应唤起全国同胞,一体拒日。”各省学生,先后响应,并皆游行演讲,表示决心。就是闽省学生,前已发行《学术周刊》,提倡爱国,至此复宣布戒严,示与日人决绝。官厅恐他酿成大祸,即取缔《学术周刊》,勒令停止,并将报社发封。各学生等,遂皆罢课,风潮沿及济南。济南学生联合会,正为着青岛问题,常怀愤激。此次闻闽中又生交涉,越觉不平,拟开国民大会,并山东全省学生联合会大会,誓抗日本。事被官厅阻止,也一律罢课,且拟游行演讲,致与军警发生冲突。有好几个学生,被殴受伤。学生以日人无理,尚有可原,军警同为国民,乃甘心作伥,实属可恶,决计与他大开交涉。官厅却也知屈,特浼教育会代作调人,允许学生要求,始得和平解决。惟闽中一案,明明是曲在日人,日领事恃强违理,非但不肯将凶手抵命,反去电请军舰,来闽示威。一经日政府派员调查,也觉得福田原藏等,所为不合,独未肯宣付惩戒,反令日舰,游戈闽江,逗留不归。中国外交部迭次抗争,乃始下令撤退,并在东京、北京、福州三处,声明一种理由,略云:

帝国政府,曩团福州事变突发之结果,该地形势极为险恶,深恐对于我国侨民,仍频加迫害,侨民殴伤学生,击死警察,反说闽人要迫害侨民,理由安在?特不得已派遣军舰,前赴该地,以膺我侨民保护之责。惟最近接报告云,该地情状,渐归平稳,当无上述之悬念。帝国政府深加考量,特于此际决定先行撤退该地之帝国军舰,此由帝国政府考察实际情况,自进而所决行者也。帝国政府中心,切望中国官厅对于各地秩序之维持,与我侨民之保护,更加一层充分之尽瘅,幸勿再生事态,使帝国政府为保护我侨民利益之被迫害,再至不得已而派军舰焉。

看这口吻,好似日侨并未犯罪,全然为闽人所欺凌;并咎及中国官厅,不肯极力保护,所以派舰来华,为自护计。好一种强词夺理,是己非人!最后还说出再派军舰一语,明明是张皇威力,预示恫吓。中国虽弱,人心未死,瞧到这般语意,难道就俯首帖耳,听他架诬吗?各省民气,激昂如故,就是外交部亦调查确实,再向驻京日使,提出撤领、惩凶、赔偿、道歉四项,要他履行,日使一味延宕,反谓:“我国各省官吏,不肯取缔排日人民,应该罢斥,并须由政府保证,永远不排日货。”两方面各执一词,茫无结果,时已为民国八年终期了。

政府东借西掇,勉过年关,正要预备贺岁,忽闻前代总统冯国璋病殁京邸,大众记念旧情,免不得亲去吊奠。就是徐总统也派员致赙,素车白马,称盛一时。原来冯下野后,仍常往来京师,猝然抱病,不及归乡,遂致在京逝世。冯虽无甚功业,究竟代理总统一年,故特叙其终。越二日,即系民国九年元旦,政府停止办公数日,一经销假,便由驻京日使递到公文,大略如下:

联合国对德讲和条约,业于本月十日交换批准,凡在该批准约文上署名之各国间,完全发生效力。日本依该讲和条约第四编第八款,关于山东条约,即第一百五十六条乃至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由日本政府完全继承胶州湾租借权,及德意志在山东所享有之一切利权。日本政府确信中国政府对于继承上列权利一节,必定予以承认。盖以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所缔结之中日条约中,关于山东省部分之第一条,曾有明文规定云:中国政府允诺目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于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故也。以上权利,交还中国政府。至关于此事,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两国所交还胶州湾换文中,曾言明:日本政府于现下之战役终结后,胶州湾租借地,全然归日本国自由处分之时,于下开条件之下,将该租借地交还中国。(一)以胶州湾全部开放为商港。(二)在日本国政府指定之地区,设置日本专管租界。(三)如列国希望共同租界,可另行设置。(四)此外关于德国之营造物,及财产之处分,并其他之条件手续等,于实行交还之先,日本政府应行协定。是以日本政府为决定交还关于胶州湾租借地,及其他在山东各种权利之具体的手续起见,提议中、日间从速开始交涉,深信必得中国政府之允诺也。

公文中既云交还,又云继承德国旧有一切权利,是明明欲占领胶澳,不过涂饰人目,以为日本承受权利,乃是一个租借权,并非绝对的领土权。然试问向人假物,辗转借用,原物未归故主,但声明由何人所借,便好算得交还吗?此时外交总长陆徵祥等,尚在巴黎,因为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诸国,和议尚未就绪,所以留待签字,不得遽归。外交部次长陈篆,当将日使来文,提交国务会议。国务员乐得推诿,统说待陆总长回国,再定办法,因此把来文暂行搁起,不即答复。广东军政府,闻悉此事,也电致北京,反对山东问题,由中、日直接交涉,文云:

迭据报载,日使向北京政府交涉声明协约国对德条约,已发生效力,日政府自己完全继承租借胶州权,并德国在山东各种权利等语。查我国拒绝签字和约,正当此点。如果谬然承认,则前此举国呼号拒绝签约之功,隳于一旦。即.友邦之表同.情于我者,至此亦失希望,后患何堪设想?如果日使有提出上列各节情事,亟应否认,并一面妥筹方法。再查此案我国正拟提出万国联盟申诉,去年盛传日使向北京政府直接交涉,当即电询,旋准尊处电复:“青岛问题,关系至重,断不敢掉以轻心,现在并无直接交涉之事”等语。此时更宜坚持初旨,求最后胜利。究竟现在日使有无提出?尊处如何对付?国脉主权所关,国人惴惴,特电奉询,统盼示复!P45-47

序言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魇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鲜,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下有清议,偶触忌讳,即罹刑辟。世有明哲,亦何苦自拚生命,与浊世争论是非乎?故非经一代易姓,从未有董狐直笔,得是是非非之真相。即愤时者忍无可忍,或托诸歌咏,或演成稗乘,美人香草,聊写忧思,《水浒》、《红楼》,无非假托,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而一孔之士,固无论已。今日之中华民国,一新旧交替之时代也,旧者未必尽非,而新者亦未必尽是。自纪元以迄于兹,朝三暮四,变幻靡常,忽焉以为是,忽焉以为非,又忽焉而非者又是,是者又非,胶胶扰扰,莫可究诘,绳以是非之正轨,恐南其辕而北其辙,始终未能达到也。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迄未有成。袁氏以牢笼全国之材智,而德不足以济之,醉心帝制,终归失败,且反酿成军阀干政之渐,贴祸国是。黎、冯相继,迭被是祸,以次下野。东海承之,处积重难返之秋,当南北纷争之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豆萁相煎,迄无宁岁,是岂不可以已乎?所幸《临时约法》,绝而复苏,人民之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尚得蒙约法上之保障。草茅下士,就见闻之所及,援笔直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此则犹受共和之赐,而我民国之不绝如缕,未始非赖是保存也。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我以为是者,人以为非,听之可也;我以为非者,人以为是,听之亦可也。危言乎?卮言乎?敢以质诸海内大雅。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古越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5惊世风暴普及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东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39516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