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和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继侯欣一教授继《创制、运行及变异——民国时期西安地方法院研究》之后的又一力作,思考的跨度从清末民国的西法东渐一直到新中国立法与司法,收录了侯欣一教授近年来的近期新随笔近百篇,将“讨论真实的中国问题,使用第一手资料,思虑论证尽可能周延,不作媚俗浮夸之词”的治学精神贯彻始终。本书既关注西法东渐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以及沈家本、伍廷芳、王世杰、张知本等影响清末民国法制近代化的重要人物,也关注了陕甘宁边区及新中国的司法经验,回顾了自民国以来法学教育的历史,还对近百年来影响广泛的大案进行了回顾,也希望与读者一起思考一些困扰中国法治近代化中的基本问题:到底是哪些原因,使我们许多曾有的智识不能恒久地保留下来;法治经验的积累如何才能不受时局的影响。 内容推荐 在中国,肇始于晚清的法治近代化之路已走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人们常说革命是近现代中国的主旋律,其实法治也早已或深或浅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法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以及应该起的作用。本书是一部专题式的学术随笔集,分为彼时、那时、那人、那事(新闻出版、法学教育、立法、司法)、那案等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篇章,将中国的法治近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并尝试梳理其中的逻辑。本书的文字,或纪事,或写人,自始至终都秉持学术的严谨,以史料为支撑,尝试触摸历史的真实。因而,文字中既无风花雪夜之高雅,也没有无病呻吟之深沉,更不做事后判官指斥前人。本书试图在中国法治近代化的历史河流中寻找出几朵不该遗忘的浪花,在他人不太关注的平缓处辨析出若干潜在支流,为日渐高度体系化的历史叙述增添一些人性化的细节,丰富读者对中国法治进程的认知。 目录 001彼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司法制度 对刑讯麻木的“法官” 审判之随意 菩萨办案 送礼与索贿 酷刑与法外用刑 跪拜礼仪 私刑的泛滥 无人关注的监狱 一言难尽的领事裁判权 035那时 伍廷芳的身价 为何要以日本为师 心态与参照 从改法修律到预备立宪 法治建设中的文化保守主义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和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侯欣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8521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8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9.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