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铁索英魂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岁月不居,精神永驻。“画说”系列丛书,早从1950年莫朴先生的《入党宣誓》算起,跨度近七十年。以艺报国的初心未变,重视语言研究的特色亦不改。黎冰鸿先生的《南昌起义》以浓重、明亮的色彩,再现革命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首枪的时刻,那个场面也被广泛地认同为历史的现场,留在国家博物馆与人们记忆中。全山石先生的《井冈山上》以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法,表现井冈苍茫、队伍激昂的景象;《英雄赞歌》用红色天空塑造国歌召唤下的人民英雄群像。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在那窄窄的船头上,戏剧性地刻画了一个意味隽远的历史现场。井士剑的《铁索英魂》,突出浓烈的色彩,以夸张的用笔,再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这些画卷因几代创作者的年岁不同,与战火往迹的距离不同,其语言特色亦有不同,但始终有一种极具表现力量的绘画意涵贯穿其中。这种意涵面向动人往迹,总有一份特殊的丰盈。敢令凡常事物,尽变洒红的牲物;敢令日常景象,尽变荆花乍放、棣萼生光的难忘现场。这种语言的根性源于古典艺术的宏博苍茫,又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生机活力之中。这些艺者用真诚来再现历史,又用澎湃的激情呈现一种艺术的启蒙力量。这种重语言的传统延续已久。其中总包含一种诗性的幽微与人性的广大。在《延安火炬》中,蔡亮、张自薿先生以星夜里的火龙塑造人民的胜利;肖峰、宋韧的《拂晓》,真正的主人公是前排的老战士和小兵,他们互相依偎的身姿,既叙人情,又树铁律;杨参军、孙景刚等的《民族脊梁》,把历年的英模刻画成可爱可敬的中国人的代表……所有这些人物的镌刻中都流淌着一种人世间的情怀。重形象刻画,以求削外鐻之神;又得心应手,存持天然之韵。这份艺者的清明和适度,成就那种蓄涵气韵的艺格,织筑 目录 序 初心说画/许江 第一章飞夺泸定桥的事件背景 第二章创作缘起 一、团队组成 二、实地考察(速写、照片资料收集) 第三章创作过程(艺术家采访) 一、艺术风格的选择(同类题材参考资料) 二、场景构思(艺术家采访) 三、构思草图 四、创作过程 第四章不忘初心 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铁索英魂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叶玉,许江,高世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254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1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45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13.0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