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精)》向读者还原了一段不被时间改变、不因际遇转移的纯粹的爱情故事,这在当今时代、当今世界尤其显得珍贵与震撼。本书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的时候,人还能存在。于是,他一笔一笔,从美棠童年画起……就这样亲手构建和存留下了的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精)》以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记述了两位老人的一生。作者饶平如先生如今九十余岁,经历过抗战,与妻子从“旧时代”相识相恋,并相濡以沫。妻子去世后,他以画笔细细记述他们在时代转变、世事波折的背景下,度过的平淡、艰辛却相爱并有精神守持的生活,家常话似的语言以及丰子恺式的画风,似白水,却静水流深。

目录

一 少年时

二 从军行

三 点绛唇

四 携手游

五 十字街头

六 间归期

七 君竟归去

附录一 家世简表

附录二 寒来暑往

附录三 我的父亲母亲

附录四 却道海棠依旧

试读章节

南城普通人家的生活,亦是鱼米之乡自古而来的活泼热闹,祖父曾作小诗:

阿婿宁州买翠茶,阿姑渡背种新瓜。

小郎无事划船去,夜藓松脂斗铁叉。

故乡四季分明。昔时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小孩子心上本无闲事,逢到节日,就真的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是过节,无论是清明、立夏、端午,_还是七夕、中秋、重九,菜肴也总比平常丰盛些。这大概是小孩爱节日更重要的原因。

南城立夏时节有个“撑夏”习俗。“撑夏撑夏,气力加码”——这里的“撑”,南城人读第四声,方言里就是硬塞进去的意思。到这天,大人就嬉笑着告诉我们:“你们放开量吃,今天是‘撑夏’,过了今天,就不许吃太饱了!”立夏之后,天气渐热,饮食也逐步减量且趋于清淡。作为一个分界线,除了大吃一通外,南城的立夏还有“称人”习俗。在我家,每年这天要借一杆大秤来,由烧饭大师傅老敖和洋车夫荣发2-X撑着,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包括我、三弟、庆曾、绍曾等称一称体重。等夏季结束了再称一称,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我猜想是夏季里吃得少,体重变化大,又容易生病,称个体重好做保健方面的参考?女孩子可不必称,侄女韵琴就能免此手续。

端午时节,据县志记载,太平桥畔当年是有龙舟竞赛的,场面好不热闹,可惜我未曾亲见。端午节的碱水粽倒是印象颇深。我家习俗是早饭吃点别的东西,到了午时才吃粽子、熟鸡蛋和大蒜头。碱水粽据说是用稻草烧成灰,加水,拿来置糯米内制成,包紧煮烂后,个个模样粗壮,颜色淡黄,以红糖蘸食,妙不可言。我和美棠小时候都食惯了这种碱水粽,来到上海后,数十年未尝此味。直到--

二○○三年,偶然在家附近的“杏花楼”看到有碱水粽出售,忙买来与美棠一起品尝。但究竟觉得碱性不足,滋味与糯性不及家乡的好。

每至中秋夜里,家里便在天井处备上方桌,围上大红桌围,匕供香烛果品,主角当然就是月饼。南昌的月饼薄而稍扁,一般都有饭碗口那么大,更大的也有。饼的馅子是冰糖、红绿丝、核桃和瓜子碎末。饼的表面撒白芝麻,其上再以黑芝麻写个“月”,若是更大的月饼,就写“中秋月饼”四个字。硬而甜,自有其特殊味道。

小孩子最喜的是过年。早在过年前一个月,家里就开始忙于准备。先是买鱼买肉做成咸鱼腌肉。备菜、洒扫以外又要给各人做新衣裳。我和弟弟都制绸面长袍,多为深蓝色或绿色绸子,都是正色。

腊月廿三日是“奉灶”的日子。晚间,点亮香烛,父亲带着哥哥和我、弟弟等人向灶神菩萨行作揖礼,打爆竹,并将一些剪短了的稻草混合着谷子撒出去。因为据说灶神菩萨一年到头都在厨房办公,观察我们的所作所为,直到此时,他要骑着马到天庭去跟玉皇大帝“述职”了。这些碎稻草和谷子是给他老人家的马儿在路上吃的。这个仪式也很隆重,大人们在撒稻谷的时候嘴里还要不断喊:“啊……噜噜噜噜……”这是在招呼马,叫它吃饱了好上路。

至于奉给灶神老人家的供品,有一样必不可少,就是家乡的饴糖。饴糖用米制成,又甜又黏。灶神吃了这个据说嘴就甜了,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尽说我们好话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怕他不记得这一点,特为在他的神像左右又贴了一副对联作为提醒,叫作: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廿四日是小年了,各家素肴祭祖。经过半个多月来的忙碌(称为“忙年”),准备工作终于大致就绪,可以开始享受过年的快乐。小孩子就更别提了,这样新年快到、目前却还没有到的关键时刻,确实就是他们过年最为快活的时刻。照例,小年这日我们小孩子几个每人要吃一碗“索粉汆肉”。“索粉”就是线粉,“肉”是肉丸。线粉和肉丸放到沸水里,火候一到立刻起锅不致其老,做法简单但是味美。这索粉汆肉也是我对小年最要紧的记忆。

八岁以后,我们举家搬到南昌。说来得意,在南昌的几年里,一般人家总是年三十夜里过年,可我外婆家却是廿七日过年。据说外祖父杨仪臣在南昌是客籍,上代是广西迁来的,故在南昌并无宗族祠堂。而外婆家在廿七日过年,我猜想许是广西某地风俗。怎样都好,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一年能过两个年,就是最大又最特殊的享受。

廿七日一早,母亲和我及三弟三人就换好新衣,喊上两辆人力车——一辆总是老余,另一辆由他去叫熟人。外婆家在南昌西书院街八号,这里从前是宰相府,外婆家只买下其中的三分之一房屋,然而已经极大,足有十三进,外婆住在正厅东面的正房里。拜了年,压岁钱都由母亲代收代管,我们身上放着两三块银元已属心满意足。三弟和我拜过年后就是到处玩耍,或在年哥(年哥是我的表哥,二舅的次子杨大年)房里看他的《小朋友》杂志,或到外婆房外东侧的小花园里做游戏——比如摧折些园中草木扎成草屋,再把个唐三彩的陶马给赶进草屋里……有时,母亲喊我们进去吃点心,吃好也还是继续玩。

晚上就是廿七日的年夜饭了。外婆从不出来同我们一起吃,她在自己房里有另外的菜色。我们和舅舅、舅妈等人在正厅后边摆一张大圆桌吃。十舅会把一块红烧肉夹到我碗里,一面说:“平儿吃呀!这是‘大块文章’呀。”原来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名句,“大块”本来是指大地,这里则戏指大块红烧肉也。吃了“大块文章”,对面十舅母起身挑起一长串粉丝也送到我碗里,一面说:“平儿呀!要常(长)来常(长)往呀!”

……

P14-17

序言

1

认识美棠那一年,饶平如二十五岁,从黄埔军校毕业,在一百军六十三师一八八团迫击炮连二排,打湘西雪峰山会战,差点丢了性命。身边战友被打中肚腹,肠子流了出来,惨叫之声让他“多年无法忘记”。他被枪弹压得趴在山坡上,手紧紧抓着草茎,抬眼看青山之巅,深蓝天上,白云滚滚而过。

“这就是葬身之地了,也好。”他说, “那时候一个人,不怕,不知道怕,男孩子的心是粗的。” 战争结束,1946年夏天,饶平如的父亲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订亲。“父亲即带我前往临川周学岭3号毛思翔伯父家……我们两家是世交。走至第三进厅堂时,我忽见左面正房窗门正开着,有个年的二十面容娇好的女子正在揽镜自照,涂抹口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美棠的印象。”

“觉得美吗?”我问。

“那时觉得女孩子都是好看的。”老先生老实地说。

两个人也没讲什么话,她父亲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两个青年都觉得好笑,笑之余,去她房间坐,妹妹们绕床玩,美棠拿张报纸卷筒,唱歌,还拿相册给他看。

他觉得她大概是喜欢自己的,从相册中抽了几张带走。

回军营路上,他穿军装站在船头,看滚滚长江上的波光,觉得自己的命从此轻慢不得,因为命里多了一个人。

他最喜欢美棠的一张照片,石榴花底下少女鲜明的脸,卷发尖脸细弯眉,放大贴在军营墙上,还把照片分赠战友——我简直不能明白男生这种心理,问他,他承认“还是有几分得意的”。之前邻居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常来,有日,看到照片,问:“你女朋友?”脸色一黯,后来再没来过。

内战之后开始,他不想打,请假回家成婚。

八十八岁时,美棠去世,他今年九十一岁,画了十几本画册,叫作

“我俩的故事”。把石榴花的黑白照片重新冲洗,涂一点唇红,底下写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笔一笔,从她童年画起,幼年时如何在课室里羡慕小丫鬟在外打秋千,如何与好朋友卷发旗袍去舞场跳舞……都按她当年所讲画来。两人婚礼的照片在“文革”中烧了,他靠记忆,把当时的建筑、场景、人都画进去。画的时候并没什么用意,只是觉得全景的角度可以把大家都画进去,一个不少。

看的人不免觉得,这个角度像是对两个人的背影隔了岁月的凝视。

2

婚后时局动荡,饶平如带着美棠,在贵州当雇员,为了躲劫匪,首饰藏在车轮子里头。又在南昌经商,他画下那个年代里的细节,写“开面店生意不佳、上夜校学会计、面试粮食局、投简历给测量队、卖干辣椒搞不清楚秤——美棠嘲笑我根本不像个生意人,我自思也的确如此,至今还未弄明白称盘秤要扣除盘重是怎么一回事”。

居然这一段回忆最快乐,他画年轻人无事打“梭哈”——我根本不如这是什么纸牌玩法,他兴味地向我解释半天,我也不解。只看他画五人,座次都标得清楚,还像小孩子一样标上每个人的身份“老吴”“定且”……还有“平如”和“美棠”在板凳上紧靠着,相视而笑。

夫妻俩住的房子只是一个亭子加了四面板改成的房间。

“那个时候真的不觉得苦,好玩,为什么?一到那个下雨,狂风大作,那窗噼里啪啦地响,又打雷,风呼呼吹,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诗意,水泥房子领略不到这种山间的野趣。”

“中国人爱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你为什么觉得有诗意?”

“我想跟那个心境有关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由些诗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有诗意的。”

3

到了1949年,饶平如本来要随众去台湾,又想, “岳父把他女儿家给我,是希望总要有个依靠,我要走就不负责任”。就留下来,觉得总有地方容下个寒素的家庭。

1958年,他被劳动教养。没人告诉他原委,也没有手续,直接从单……大,我要扫就扫,不扫就不扫,它对我也没妨碍,何必呢?我不去动它,我进屋,不动它。”

我当时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第二天,我再到院子一看,这个骨头变成白色的了。原来蚂蚁把它外面的这些肉屑都吃得干干净净,就剩下骨头,蚂蚁也没有了。”

我问他:“这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它是生命,我也是生命。为什么我有能力,我有权,我就要它死?我一踩,它就死了,但又何必呢?它对我没有妨碍。它也是生命,它也要生活。”

这个采访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我记得这些话,但没细想过,有天看书看到黄永玉说,“美比好看好,但好,比美好”。

我看到这儿,想起那根赤白干净的骨头,这就是好。

8

前阵子,编导王瑾(外号“蚂蚁”)拿来一封信,老先生给摄像、编导每人画了一张肖像,还注明,“给小王的裤子上画了八个洞,为了时尚起见”。

送我的是这张画:一对男女靠窗对书而坐,上面写“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期节目,每个参与的人,“蚂蚁”、小余、天舒、老范、李伦、邹庚涛、沈超、陈曦……对画册都珍视宝爱。“蚂蚁”把画册从上海运到北京,再运回去。我平时马虎,这次也怕掉了哪怕一个纸片,看完一本本摞好,放在小茶几上。夜半三点一声巨响,小几塌了一半,还好没损失画册。装在大纸箱里封好,挪到楼下,蚂蚁和天舒嘻嘻哈哈把它们抬走了。

这一期不过是寻常巷陌的情理,也没什么传奇可言,就是一个世纪来一对普通男女的生活,我们也明知收视不会太好,但还是要做这一期。老先生的小孙女欣欣在信中写过“时代是不一样的了,像他的画册里有一页‘相思始觉海非深’那么严重的句子,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和有勇气可以引到自己身上的”。策划小余回信说:“换了我,我也会问自己,会不会不遗余力长久做一些无望的事。但我想,因为喜欢,所以情愿。时光可以让一个人面目全非,也可以让另外一些人愈加清晰。”

我问过饶先生:“这画册中写了很多的内容,你最希望后代能够记住什么?”

“一个人做人要忠厚。忠厚的人总归是可以持久的。”

这二字他践行一生,像一点润如酥的雨,落下无形无迹,远看才草色青青,无际无涯。

本文来自柴静新浪博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饶平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12546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201323720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91
143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