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近代政治转型中谭延闿的人际关系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清季以降,时代巨变,政局动荡,众多救国济世的风流人物纷纷登场。作为清末进士、旧式文人的谭延闿,历经清末新政、辛亥风云、南方革命、国共北伐和南京开府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由立宪转向共和,从追随孙中山到拥护蒋介石,最终成为国民党元老,步入国民政府的权力中枢,被誉为“不倒翁”和“药中甘草”。本书以《谭延闿日记》和相关人物的日记、年谱、档案等为史料,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探讨谭延闿在近代中国政局变动中的心路历程及其扮演的政治角色。 目录 序/ⅰ绪论/001第一章 新旧分野:清末新政中谭延闿与新士绅的养成/021 第一节 分流之源:改制学堂中的政治意识差异/022 第二节 初涉政坛:修筑铁路与新式士绅的成长/026 第三节 绅权扩张:谘议局成立与地方权力嬗变/032 第四节 弹劾地方:长沙抢米风潮中的官绅对立/036 第五节 抗拒清廷:请愿运动中立宪派的转向/042第二章 追求共和:辛亥革命前后的谭延闿与革命派/057 第一节 督湘前谭延闿与在湘革命党人/057 第二节 初任湘督:谭延闿维护革命的举措/069 第三节 南北之间:议和前后谭对共和的追求/080第三章 从游离到服膺:谭延闿对孙中山的认知与转变/094 第一节 从“二次革命”到“护国运动”/094 第二节 从“护法运动”到“联省自治”/102 第三节 仕途中的困境与思想上的新知/116 第四节 从入湘讨赵到东征讨陈/128 第五节 支持平叛商团和奉命出师北伐/154第四章 左右逢源:从军政府到“特委会”的人际关系/165 第一节 谭延闿和胡汉民在广州的合作/165 第二节 从“谭胡合作”到“汪谭协作”/186 第三节 妥协中合作:促进两广统一/225 第四节 中央特别委员会的建立和影响/233第五章 从同僚到属僚:谭延闿与蒋介石关系演变/252 第一节 走向合作:国民政府首次北伐前后的谭与蒋/253 第二节 共同应对:二次北伐中的“济南惨案”/278 第三节 谭内蒋外:北伐之后谭与蒋的合作机制/297第六章 人情与权力:谭延闿社交中的政治文化/316 第一节 饕餮之欲:谭延闿交往中的饭局与时局/316 第二节 诗文之雅:谭延闿社交情感的文学表达/327 第三节 书法之好:谭延闿政治社交中流动的礼物/341结语/350参考文献/357附录/373后记/37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政治转型中谭延闿的人际关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志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37499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8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