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人物事件
内容
编辑推荐

年度最具关注的和正义的人物与事件;普通网民广泛评议,专业媒体深度解读;汇聚各种声音,集结各方观点。

你所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尽在《2011人物事件》中!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黄广明倾力打造!

《2011人物事件》源起于文汇出版社的创意,即以“事件简介+各方观点”的形式,梳理本年度的热点新闻事件,其重点在于“各方观点”,而观点的来源,则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

内容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黄广明倾力打造!《2011人物事件》源起于文汇出版社的创意,即以“事件简介+各方观点”的形式,梳理本年度的热点新闻事件,其重点在于“各方观点”,而观点的来源,则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毫无疑问,在今天,无论以何种形式发端的言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博客与论坛评论,微博的140字,网友跟贴,乃至口头传播的段子……只要略有价值者,网络都不会漏掉。

《2011人物事件》内容的操作并不复杂,从海量的观点中提取有价值者,考验眼光,同时也考验体力。我更愿意谈一下这本书成立的前提,即今天我们存在于一个“众议时代”,社会的言论量足够丰沛,让我们有撷取的空间——不敢掠美,“众议时代”这个说法,首见于我所尊敬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集,并深表认同。

相对于之前少数人把持舆论阵地拥有发言权,今天中国内地公众发言的爆炸式增长,表明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众议时代,中国内地的舆论场已进入一个相对民主的阶段,其表现就是音源的多样化、议题的广度与深度、尺度的相对宽松。

目录

一 民生悲喜

 “八毛门事件”凸显医患关系紧张

 动车追尾事件

 多地大雨内涝

 国税总局声称文件遭伪造

 “京十五条”颁布

 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众怒

 校车事故l9童死震恸国人

 最高法发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

二 权力PK权利

 非议故宫

 郭美美与红十字会

 平民大使骆家辉

 上海地铁追尾引发公共安全忧虑

 天价酒事件

 辛亥革命l00周年

 徐武飞越疯人院

 中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

三 世道、人、心

 “五道杠”与“绿领巾”引发教育反思

 《建党伟业》

 草根英雄“最美系列”

 多起老太跌倒事件

 李娜夺冠

 吕丽萍孙海英歧视同性恋事

 裸模苏紫紫迅速走红

 小悦悦事件拷问国人良知

 姚明退役

四 这个动荡的世界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

 “9·11”事件十周年

 利比亚革命与阿拉伯之春

 挪威枪击案

 欧债危机

 乔布斯逝世

 日本大地震

 英国骚乱

 英国王子大婚

 占领华尔街

五 罪与罚

 李双江之子伤人

 李阳家暴

 山东泰安袭警案

 微博打拐官民联动

 药家鑫案的反思

 金正日逝世反响不一

试读章节

百余城市大雨内涝 基础设施现短板

6月18日,进入梅雨季节后的武汉迎来第三场强降雨,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暴雨被认为是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1998年那场特大暴雨被称为百年罕见,11小时降雨量多达280毫米),降雨量达192毫米,相当于15个东湖(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武汉全市三镇(武昌、汉阳、汉口)共有82处路段出现滞水,部分地区积水甚至没过腰部,过往民众不得不挽起裤脚、脱掉鞋袜蹚水而行。

虽然数据上略逊于1998年,但暴雨给市民带来的影响仍然十分麻烦。武汉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中心城区多处变成汪洋一片,车道成“河道”,据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介绍,全市绝大多数地方水深都在40厘米以上,10余条公交停运,天河机场临时关闭一小时。

进入夏季以来,北京、广州、合肥等多个大城市出现类似的严重涝灾,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城市排水等基建滞后为广大民众所诟病。

分析与质疑

我们整体上来讲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这是一个方面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它起步起看重的就是一种形象型的,而对支撑一个城市正常运转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绝大部分都是埋在地下,你看不见,没有什么显示度,所以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存在认识上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已经是几十年城市建设当中的一个老毛病了。

第二方面就是这些年整个气候变化,北方城市过去很少遭遇这么短时的大规模降雨,这也是一个客观上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我们国家过去在给排水这些方面,特别在排水系统的考虑上基本上是以排为主,整个城市是以全硬化地面为主,以铺砖为主,变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场地,地表的这些雨水落下来本来说中国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干旱的国家,北京又是一个比较干旱的城市,好不容易落点雨都是琢磨着怎么尽快把它排出去,很少考虑怎么让雨水多一点渗透量,现在这么一个瞬时暴雨都排出去其实挺可惜的,况且你也没那么大本事把它都排走,这可能跟长期以来技术上的一种趋势也是有关系的。

——一次又一次,一场雨使一座城市陷入瘫痪,这背后的原因何在,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分析了这其中的原因。

武汉市政建设这10年主要集中在路面以上,地下的排水系统可能没啥变化,这算不算是面子工程的一个方面?

——网友质疑。武汉水务部门透露,武汉现有管网有的还是清朝年间修建,排疏能力退化严重。

中国的城市供水漏损水量高达每年60亿立方米,这些水可以把北京市区变成一个深达4米的游泳池,主要原因就是城市供水管网都在漏损。供水系统尚且如此,排水管网不畅也就很容易想象。

——《南方周末》报道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南都周刊》杨猛文章

段子

1.在华科七年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带女朋友到武大去看海。2.今天是6月18日,6月份里武汉只下了两场雨,一场10天,一场8天。3.在武汉不会开公交车的司机不是好船长。

——网友调侃武汉大雨,据新快报

建议华科和武大正式更名为华中海洋科技大学和国立武汉水族馆。  ——有人建议

武汉将发挥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东方威尼斯。

——2008年9月,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没想到三年之后一语成谶。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雨果。150多年前他在《悲惨世界》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

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台湾作家龙应台

被大雨拍在了外头,跑到附近的报刊亭:老板,给我拿份报纸!老板说您要哪种?我说能挡雨挡到地铁站的。老板思忖片刻,取来精品购物指南:这种版面多,开数大,而且广告多,所以纸厚,封面还过了油,最适合挡雨。真不愧是专业卖报人员……

——作家马伯庸

深度评论

“百余城市内涝”并非全因天灾

对某些“城市病”,不少已经病在其中的城市政府,依然在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辩解。

人夏以来,南方地区汛情不断。7月2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刘宁指出,部分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城市严重内涝,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

百余城市内涝,除了遭遇强暴雨袭击这个客观情况,也暴露了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是否尊重了自然规律,做到了人与城市的共生共荣。自汛情发生后,在一座座被泡了汤的城市中,各种曾经隐身的“城市病”,开始一一暴露出来。

比如,在一栋栋鲜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不少城市的排涝系统非常落后。在建设之初,并没有参考科学系统的水文气象变化数据,造成防汛标准与实际不配套;城市中能自由呼吸的土地越来越少,难以渗水的水泥路面越来越多;城市中能自由奔腾的河流越来越少,在有些城市,不但天然河道被硬化,而且在河道里建起了永久性建筑物;城市中能自然生长的湖泊越来越少,许多湖泊被围湖造田、围湖建厂、围湖造屋,造成湖泊蓄水容积减少,削减了湖泊的调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事实上,城市内涝本身,就是各种“城市病”集中发威的结果。

在安徽芜湖,银湖被填后,建起了高尔夫球场,但当地政府称“建高尔夫不影响防洪”(7月21日《环球时报》);在四川雅安,宾馆大楼修建在河道中,当地水利电力局称,这“不影响河道安全行洪”(7月21日《中国青年报》)。违背了常识,居然如此振振有词,难怪内涝这种典型的“城市病”,不但越来越重,而且已成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周展(学者)P21-24

序言

本书源起于文汇出版社的创意,即以“事件简介+各方观点”的形式,梳理本年度的热点新闻事件,其重点在于“各方观点”,而观点的来源,则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毫无疑问,在今天,无论以何种形式发端的言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博客与论坛评论,微博的140字,网友跟贴,乃至口头传播的段子……只要略有价值者,网络都不会漏掉。

内容的操作并不复杂,从海量的观点中提取有价值者,考验眼光,同时也考验体力。我更愿意谈一下这本书成立的前提,即今天我们存在于一个“众议时代”,社会的言论量足够丰沛,让我们有撷取的空间——不敢掠美,“众议时代”这个说法,首见于我所尊敬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集,并深表认同。

相对于之前少数人把持舆论阵地拥有发言权,今天中国内地公众发言的爆炸式增长,表明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众议时代,中国内地的舆论场已进入一个相对民主的阶段,其表现就是音源的多样化、议题的广度与深度、尺度的相对宽松。

网络是这场转变的最大推手,其中最有代表性者,莫过于近两年兴起的微博。作为一名新闻业者,今年年中的时候我曾提过一个专题选题——“毁于微博”,微博在中国出生不久,其犯下的“毁灭”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多少名流、权贵、机构败绩、毁名或陈尸于“微力”之下?唐骏、红十字会、故宫、铁道部、中国高铁、他爸李刚、疯狂李刚、五道杠少年……不胜枚举。

微博的毁人不倦立足于其信息组织和传播的低成本,一种“众目睽睽”、“众声喧哗”的效应由此形成。在传统媒体和信息不畅不自由不对称的时代,专家学者、权贵名流们的形象和地位,以及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的权威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公众质疑的成本很高,渠道阙如,而今,他们的论点、论据、逻辑、品位、情操、人文科学精神、价值观出发点,无一不逐人逐条地被各方检视,正是在这种来自民间的、海量的、巨细靡遗的挑剔中,大小领袖、名流、权威、成功者、教科书、机构组织暴露出了种种短板,或隐匿的不公、腐败、罪恶、讳饰……

从另外一面看,微博成的人、事,与毁掉的人、事,几乎同样多。一批真正有智慧和情操的人,富有远见与洞察力的人,关心公平正义并身体力行的人,由默默无闻到天下共知,赢得了公众的尊敬: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各式各样慈善项目,世界文明先进思想的引介,民间的自我教育,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得以传播推行,赢得喝彩。

因此,无论败事与成事,微博能掀起巨澜的基础,在于网民、公众的广泛参与,言论相对的自由与畅通,让他们拥有了态度上的投票权。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与网络言论兴起的这十几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阶段进入深水区的时期,转型期的阵痛与矛盾剧烈,变革与保守拉据、荣耀与羞辱并存,我们经常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十几年中,财富以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大规模分配重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公权与私权激烈博弈,多种意识形态正面交锋,国家机器与民间社会此消彼长,中国奇迹论与中国威胁论相伴而生……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不断积聚,相比1980年代全民罕有的改革共识,今天对改革的认知则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撕扯;尽管如此,某些领域内改革的相对滞后,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这个背景下,相比后工业化国家民主化稳定国家的社会静态,中国经历着一个新闻事件高密度的时代,或喜或悲,或荒腔走板之事不断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领风骚三五天,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这个时代在中国生活一辈子的人,经历的事情,可能相当于在国外几辈子,他们的人生密度可能远大于一些社会静态国家的人民,虽然密度不等于广度与深度,也不等于幸福感。

研究者已发现,相比欧美等国Twitter以传递个人信息与生活娱乐信息为主,中国的微博更具备公共平台与媒体属性,消息与观点性文字比例更大,新闻的传播与评论成为微博最显眼的风景,甚至微博自身就引发了不少公共事件。

吃饭与说话,是嘴巴最重要的两个功能。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说话、发言的功能受到很大阻滞(此消彼长,用进废退,我猜想这是我们吃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拜网络之赐,中国人发言有一个相对便捷的渠道,压抑已久的发言欲望便倾泻而出。

在死伤惨重的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时评人童大焕的一段话传播极广:“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

温州动车事故,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发展模式的弊端;童大焕先生的这段话,则能代表当前民众的普遍心声。新闻是历史的草稿,梳理这个新闻高频时代的民众心声,为未来留存一份见证,一份底稿,是本书的愿望。正因如此,我对本书有了一个比喻:众议时代的留声机。

感谢本书编辑社乐渭琦、卫中先生的指教与帮助,感谢李瑞超、姜琳琳、李在磊、刘琳所做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他们付出了辛勤劳动。感谢我所供职的单位南方人物周刊。

从海量信息中撷取精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限于精力与眼力,难免挂一漏万,难免遗珠之憾,尚乞读者谅解。

最后说明一下,任何作品都有知识产权,本书所录文字,若原作者有稿费之主张,请与文汇出版社联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人物事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广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3930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