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隋唐五代道教文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隋唐五代道教文学》主要以隋唐五代道教的时代特征及其与文学的关联为中心,重点探讨这一时期道教的文学创作、入道文人的创作。在了解相关宗教发展历史及其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文学性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探寻和发现宗教文学经典,建构宗教诗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唐代道教的“国教”地位和“重玄”内核·001 第二节隋唐五代道经的普及和道教知识背景·005 第三节隋唐五代“洞天福地”与道教文学的空间分布·009 第四节道教文体与俗世文体的会通互融·013 第五节隋唐五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业绩·016 第二章隋唐五代道教实践语境与特征·019 第一节隋唐五代帝王与道教·019 第二节隋唐五代道教的主要特征·032 第三章隋唐五代道经的传播及对文人的影响·04 第一节隋唐五代道经的广泛传播·043 第二节道经对隋唐五代文人的影响·052 第四章吴筠的文学创作·067 第一节吴筠的生平思想和交游·067 第二节吴筠的诗歌创作·074 第三节吴筠的论体文与赋作·084 第五章施肩吾的文学创作·097 第一节施肩吾的生平事迹·097 第二节施肩吾诗歌的内在意蕴·102 第三节施肩吾诗歌的艺术特征·112 第六章杜光庭的文学创作·121 第一节杜光庭的生平及著述·121 第二节杜光庭的神仙传记·130 第三节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137 第四节杜光庭的诗歌创作·144 第五节杜光庭的斋醮科仪文学·151 第七章吕洞宾的文学创作·175 第一节吕洞宾的生平与著述·175 第二节吕洞宾的诗歌创作·180 第三节吕洞宾的词作·191 第八章唐代女冠的文学创作·199 第一节唐代女冠现象概述·199 第二节李冶的诗歌创作·205 第三节鱼玄机的诗歌创作·212 第四节其他女道士的诗歌创作·220 第九章唐代文人入道及其文学创作·227 第一节李白的道教文学创作·227 第二节顾况及其他道隐茅山的文人·244 第三节道教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256 第十章唐五代文人游仙诗与步虚词·275 第一节唐五代文人游仙诗·275 第二节唐五代文人步虚词·297 第十一章唐五代敦煌道教文学·313 第一节唐五代敦煌道教诗词·314 第二节唐五代敦煌道教叙事文学·326 第十二章道教与唐人小说、辞赋·339 第一节道教与唐人小说的故事类型·342 第二节道教与唐人小说的人物形象·356 第三节道教与唐人小说的时空建构·362 第四节道教与唐五代文人仙道辞赋·370 参考文献·381 后记·39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隋唐五代道教文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振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7466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60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9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