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作者刘永华)系统介绍了自1923年以来的中国古代车舆马具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并以考古资料、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有关研究者论述,以写实的作图手法绘出历代各种车舆马具的复原图,通过艺术再现,完整地呈现出实物当年的风韵,让读者从考古的残片中,得以领略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舞台美术、道具设计等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壹 车的起源
贰 先秦时期的独车
商代车的发掘与复原
西周车的发掘与复原
春秋战国车的出土与复原
叁 先秦独车的类型与用途
肆 先秦的马具、马饰与独车的驾挽方法
伍 秦汉时期的独车与双辕车
秦代车的出土与复原
汉代车的出土与复原
陆 秦汉车制革新与双辕车的类型和用途
高车的车轼与车转的改进
安车车厢结构的改进
柒 秦汉时期的马具马饰与独车、双辕车的
驾挽方法
捌 魏晋南北朝的马具与马铠
玖 魏晋南北朝以降的牛车与其他畜力车
拾 魏晋后各朝代的帝王辂车与明清民用马车
拾壹 隋唐以降的马具与马饰
附录 历代出土车舆尺寸统计表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世界各地最早出现的车都是独辅车,这已经由一系列中、外考古发现所证实。
     □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辕也”,既然已先称辅,何必又再称辕呢?对此《辞海》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中的说法做进一步解释:“按,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辅,故亦日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朱骏声是清道光时人,他在写书时可能还不知道东汉的一些大马车,双辕比独□还耍“穹隆而高”。所以孙机先生在《中国古独辅马车的结构》一文中作了新的定义:“马车称辅,牛车称辕;单根称□,两根虽装在马车上亦多称辕。”…
     总之,这是作用相同的部件的两种不同称呼,本书以后涉及这一问题时就采用孙机先生的定义。
     中国古代崇尚厚葬。远在石器时代已形成在墓穴中随葬劳动工具、装饰品、陶器、家畜和粮食等生产生活用品的风俗。商代以后,奴隶主贵族出于强化王权的政治需要,存所谓“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的思想支配下,不仅随葬大批昂贵的青铜器,还普遍以大量奴隶、牲畜为殉葬品,有商一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厚葬高峰期。西周时期厚葬之风依然如故,虽然青铜器、奴隶等殉葬品的数量有所减少;战国时期更以木俑、陶俑替代奴隶。以陶器取代部分青铜器,然而一些王侯之墓仍然使用数目惊人的动物、珍稀工艺品和纺织品作陪葬,靡费之风在社会上层依旧盛行。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车舆马具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源于发掘出的车马坑。车马坑是帝王陵墓的随葬墓,埋的是帝王生前使用的车与拉车的马,商周时期还经常一同埋葬驾驭马车的奴隶。这种墓大都没有墓室和棺木,一般只在坑底和坑面上用草席铺、盖后直接填土,随葬的人和马大都是被处死后下葬的,人土时依照生前所处的位置在车旁安放好,所以数千年后的今天重见天日时。我们仍可以根据遗骨、腐朽物的痕迹和金属物品来分辨、≠Ⅱ断出车的结构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发掘了六座商代车马坑以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进一步的探查工作只能中止。
     从1953年开始,在攻克了车马坑发掘的剥剔技术难关的基础上,六十多年来陆续于河南安阳等地发掘出商代车马坑二十几座,在北京琉璃河等地发掘出西周车马坑近20座。在山两太原等地发掘出春秋战国的车马坑十几座,近年来仍不断有新的发现。这些车马坑中除一部分由于被盗掘或其他因素的破坏,留存的遗迹遗物少而凌乱外,大都保存得十分完整。现在,有的经过处理已整体搬迁至室内收藏保护,有的就地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成功发掘的车马坑遗迹和出土的实物,十分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独辅车的面貌。
     中国近代田野考古目前发掘的第一座车马坑是1935年春在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东区七组“小墓”(应为祭祀坑)之南发现的,编号为1136―1137。第二年存安阳殷墟小屯东北地宫殿区C区乙七墓址之南又发现了五座车马坑,编号为M20、M40、M45、M202、M204。
     这五座车马坑有四座受到隋代墓葬的破坏、扰乱,仅存少量的马饰与马骨,唯有M20号车马坑保存尚属完整(图2―1)。坑内埋有一车四马三人,在车厢内外出土了三组武器、工具和马具。木车的遗迹限于当时的发掘条件和技术水平没有能够清理出来(包括‘1935~,的一座),只留下一些现场的文字记录,从几座墓中出土的车马上的青铜器物可以看出,有的车装饰得很华丽(图2,2)。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发现了一座车马坑(编号M175)。并成功地剥剔出车的木构残迹,可惜车舆的上部、车衡和车辅的大部分因覆盖土层的堆压、破坏而未能清理出来(辅、衡的位置是根据遗存的铜饰件推测出来的)。所以尚不完整(图2,3)。P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永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29534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980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5.3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6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