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神:中华文化的幽情壮采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华字文化大系》中的一本,探讨“神”这一关键词的研究,从其概念形态出发,回到批评原点,探源衍变谱系,彰显思想资源,既是欣赏、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也是抽象、归纳和演绎的过程。本书探源“神”的本根渊源和概念基础,考察其话语资源和价值范式。在研究视域上,把“神”所属话语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罗列整理走向观念的创新阐释,注重“神”的阐释生衍;从横向的断面研究走向纵向的系统研究,注重“神”的理论体系;从传统的理论原型走向现代的话语范式,注重“神”的跨学科观念。在研究方法上,既继承了古典观念史和思想史的路径,考察“神”的阶段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也借鉴了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对“神”之概念、主题、内容及原则进行梳理,凸显其语义特征和思想资源,揭示“神”的文化精神与美学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追根:“神”的原生语境 第一节 阴阳之交的自然元气 第二节 瞻外察内的人物品鉴 第三节 情深文明的音乐美学 第二章 问境:“神”的沿生契机 第一节 “有无之辨”与“神”的义理 第二节 “形神之辨”与“神”的义理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神”的义理 第三章 致用:“神”的再生机制 第一节 从“养气”到“得神” 第二节 从“气静”到“神远” 第三节 从“气始”到“神结” 第四章 化艺:“神”的知识脉络 第一节 开创与奠基阶段 第二节 改造与规范阶段 第三节 容纳与革新阶段 第五章 体常:“神”的概念谱系 第一节 从“精义入神”到“穷神知化” 第二节 从“情深文明”到“气盛化神” 第三节 从“神通气行”到“神与物游” 第六章 尽变:“神”的理论构型 第一节 文机涵育与文机化感 第二节 审美蕴藉与审美效应 第三节 生命活力与生命情致 第七章 认知:“神”的思维取向 第一节 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二节 妙万物而为言者 第三节 人心之感于物也 第八章 感知:“神”的审美取向 第一节 初级体验:悦耳悦目 第二节 中级体验:悦心悦意 第三节 不错体验:悦志悦神 第九章 致知:“神”的阐释取向 第一节 自由的把握方式 第二节 本真的生存方式 第三节 诗意的栖息方式 第十章 降格:“神”的语言困境 第一节 语力弱化:名实不副 第二节 语义曲解:概念空转 第三节 语用背离:观念移位 第十一章 错位:“神”的结构难题 第一节 “内外有别”的转向 第二节 “主辅之争”的牵引 第三节 “话语和谐”的搁置 第十二章 要义:“神”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道法自然的艺境追求 第二节 守中致和的价值秩序 第三节 内外兼修的知识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神:中华文化的幽情壮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孙盼盼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21977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76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