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艺术史九讲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系方闻教授于2004年至2012年在两岸三地所做的演讲汇编。方闻教授毕生致力于在西方世界构建中国艺术史的话语体系、推广中国艺术与文化史的独立价值。通过这九篇主题不同又形成脉络的文章,读者可以看到一位艺术史家如何「讲述」中国艺术史的「故事」,从而认识中国艺术「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进而对于中华文化史的发展有更为全新的认识。 目录 艺术即历史(代自序) “回家”的“故事” 第一讲 中国艺术与文化史 一、状物形、表我意 二、儒家“理学”与“心学”的分歧 三、“状物形”绘画的流变与“终结” 四、“终结”之后的再生 第二讲 书画同体 一、书法表现形态的结构 二、“形似”与“助记” 三、一阶与二阶“问题意识” 四、穷则变、变则通 第三讲 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 一、艺术史的“危机”? 二、传统中国谱系的艺术史学 三、模拟形似的局限 四、“风格”:走向山水画史 第四讲 分界与关联——中国绘画史现状 一、何谓“心印”? 二、传统中国绘画史论 三、“墨迹”与物质文化 四、从“形似”到“写意” 第五讲 汉唐奇迹在敦煌 一、艺术即历史 二、汉唐奇迹:敦煌的“虚拟幻觉空间” 三、外来冲击 四、中国绘画的应对:顾恺之与戴逵 五、张僧繇的“凹凸画”和曹仲达的“曹衣出水” 六、阎立本、韩斡、吴道子和王维 七、原始性复古运动 第六讲 重访两张董元 一、独特的视觉语汇 二、早期宏伟山水画的范式 三、董元的先例 四、用风格分析法对《溪岸图》和《寒林重汀图》断代 五、“图式与修正”:跨文化视角 …… 第七讲 王翚与中国艺术史 第八讲 视觉与文字:中西交汇 第九讲 东方艺术,西方面貌 附录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艺术史九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方闻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91179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5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