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的客体
内容
内容推荐
艺术作品是模仿吗?如果是,它们究竟在模仿什么?艺术家应该提醒受众,他们所见的实际上只是艺术技巧吗?抑或,艺术家应该首先极力说服受众将幻觉当作现实来接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知名品牌了始自希腊的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法国引发了极为热烈的探讨。
在《艺术的客体(18世纪法国幻觉理论)》中,玛丽安·霍布森教授分析了这些讨论,逐次聚焦绘画、小说、戏剧、诗歌和音乐。通过一个个实例,她将理论与当时的艺术作品联系,同时指出,每个艺术理论之内的争议(除了小说这个重要特例)都是围绕受众关注度的性质而展开的。一种观点允许作为技巧的艺术客体之意识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设法明令禁止这种意识,并使艺术的幻觉完整。在详述相关理论观点分歧的过程中,霍布森教授提出了一个新方法,以此勾勒伴随整个18世纪历史进程的艺术风格演变历程。
此外,本书还有着更广阔的全景。当模仿对狄德罗、卢梭及其他18世纪理论家而言是一个重要概念时,关于诗歌和音乐据称为模仿之作一事并未明了。如果这些艺术门类将在如是理论存,那么模仿必须将自身指向情感与思想状态,而非外在客体。在讨论如是概念转变时,霍布森教授亦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研究开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导言I 幻觉与近似
导言II 幻觉:新瓶旧酒
第一部分 幻觉与艺术:从模仿的真相到真相的模仿
第一章 幻觉与洛可可:“炫目”理念
第二章 艺术与复制品:真实模仿
第二部分 小说中的幻觉与形式
第三章 排斥虚假
第四章 虚假的包容:小说中的小说
第三部分 幻觉与戏剧:戏剧、观众与演员
第五章 戏剧
第六章 观众
第七章 演员
第四部分 幻觉与诗歌理论:从虚构到伪造
第八章 幻觉与诗人的声音
第九章 为何诗人用自己所用的语言?
第五部分 作为主体性的幻觉:音乐理论
第十章 音乐与幻觉
第十一章 音乐与模仿
结论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的客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玛丽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 著;胡振明 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63346
开本 32开
页数 445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30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5.6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