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异域题材写作,主要涉及两类作品,一是具有跨域经验的中国作者的作品,比如晚清使官的域外游记,近代旅日留学生的作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的三代海外华人移民作家的作品;二是以异域生活为题材的外国作者的作品,比如西方及日本作家笔下的异域题材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具有两种以上文化视野,因而能用比较的眼光观照自身与他者。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加速,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中外文化交流与汇通的途径,《“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此问题作出了较好的回应。 目录 界定与梳理:“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 第一节 异域题材作品:跨文化写作 第二节 他者形象与文化欲望 第三节 身份建构与文化认同 异域玄想:国人看世界 第一节 清代之前的西方传奇与想象 第二节 先行者的眼光: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形象 第三节 “中和”之美:单士厘游记中的近代女性形象 第四节 理性的凝视与回眸: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 第五节 异域的延伸:许地山与林语堂的南洋叙事 东方幻象:西方人笔下的人间乐土抑或地狱 第一节 魔力烧酒:海涅笔下的魔性中国 第二节 香格里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诺亚方舟” 第三节 由赞美至蔑视:芥川龙之介的近代中国观 第四节 熟悉的陌生人:被同化的“功夫熊猫” 第五节 “格林之原”:格雷厄姆·格林的异域想象 离散空间:边缘人的身份建构 第一节 白先勇:留学生的文化焦虑 第二节 林湄:无边界的人类关怀 第三节 张翎:边缘人的挣扎与融合 第四节 我:“流乡人”的困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海燕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38310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8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