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子留下的十三篇兵法,即《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

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

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目录

孙子谈战争

 慎战——兵者,国之大事

 慎交——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军争的利与危——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途有所不由——途有所不由

 半济而击之——令半济而击之利

 利导思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突然袭击——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协同配合一一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

 重在力与慑——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谈将才

 五德——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武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将帅之道——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之安危之主也

 成为得力助手——将者,国之辅也

 大胜无名——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君命有所不受——君命有所不受

 将有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目标很重要——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冷静平正——将国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制怒——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孙子谈治兵

 制定法度——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激将法——杀敌者,怒也

 重赏之下有勇夫——取敌之利者,货也

 恩威并施——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以身作则——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爱兵如子——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有罪必罚——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若骄子可用也

孙子谈谋略

 兵行诡道——兵者,诡道也

 学会伪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以利相诱——利而诱之

 声东击西——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以弱示人——卑而骄之

 不战而屈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借钱生财——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上兵伐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隐藏实力——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争取主动——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以迂为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兵不厌诈——兵以诈立,以利动

 人性的弱点——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顺敌之意——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先见之明——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谋事在人——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用间——用间有五:有因问,有内间,有反间,有死者,有生间

孙子谈攻防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主动退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

 自我保护——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疾而有节——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围师必阙一围师必阙

 穷寇勿迫——穷寇勿迫

 提高警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乘虚而入——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孙子谈制胜

 扬长避短——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

 取长补短——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减少损失——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收放自如——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上下一心——上下同欲者胜

 做好准备——以虞待不虞者胜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先为不可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谨慎小心——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集中优势——胜兵若以镒称钵,败兵若以铢称镒

 周密计划—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因地制宜——夫地利者,兵之助也

 天时地利——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保护胜利成果——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日费留

孙子谈机变

 造势——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因势利导——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发展创新——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机动灵活——悬权而动

 兼顾利害——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能屈能伸——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随机应变——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动静合宜——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人及拒

孙子谈虚实

 避实击虚——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因敌取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攻心战——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静待哗——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佚待劳——以近待远,以佚待劳,此治力者也

试读章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原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译】

把士卒投进最危险地区,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全军将士陷于危难之中,然后才能赢得胜利。

【历代论引】

曹操曰: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梅尧臣曰:地虽日亡,力战不亡;地虽日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未陷难地,则士卒心不专;既陷危难,然后胜败在人为之尔。

张预曰:置之死亡之地,则人自为战,乃可存活也。项羽(将)救赵,破釜焚庐,示以必死;诸侯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遂虏秦将是也。士卒用命,则胜败之事在我所为。

【兵法札记】

用孙子自己的解释来看,所谓“亡地”、“死地”,就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陷之死地”虽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却能因“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客观形势,唤起万众奋力死战的决心,因而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项羽鏖战巨鹿,破釜沉舟,灭秦主力;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这类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励了全军士气。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红巾军3万人由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夺取了大量的粮食。

红巾军中有很多将士是和州人,时值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继续进军。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前功尽弃,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

徐达和常遇春都点头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

全军将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想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我们必须攻下太平城把它作为立足之地,然后攻取金陵,成就大业。”

将士们面面相觑,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

【人生感悟】

人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是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奋斗,便可以创造转败为胜、起死回生的奇迹,孙武提出“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思想是具有某种人生意义的。在争夺激烈的商战中,人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只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车到山前必有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重振旗鼓,是会“柳暗花明”的。只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有“置之死地而后”的精神,在前进的路上不管有多艰难险阻,就不会害怕。

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不完美,也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不给自己以希望,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找到出路,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P34-36

序言

孙子,即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因著《孙子兵法》而闻名后世。春秋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家的人如过江之鲫。然而,兵家之所以称得上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主要是由于有孙子其人。

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避难奔齐,改称田完。田完的五世孙田书攻打莒国功勋卓著,齐景公赐姓孙氏。田书就是孙武的祖父——齐国名将司马穰苴,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著有《司马穰苴兵法》。

当时的齐国,形势极为复杂,旧贵族内部发生了“四姓之乱”。正是这种纵横捭阖的斗争。在客观上为孙武提供了洞察统治集团上层斗争的机会,锻炼了他善于应变的机智才能。后来,由于“四姓之乱”,孙武离开了故土齐国,去到南方新兴的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一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政治动向;一面与他的好友伍子胥亲密合作,协助吴王修运河,建都城,经国治军,发展生产,加强战备。他和伍子胥共同拟定了“三分疲楚”的持久消耗策略,把吴军分为三部,第一部出兵击楚,等楚军集结反攻时,即刻退走;楚军一解散,第二部又出击,逼得楚军再度集结,如是再三。“三分疲楚”策略的机变运用,仅一年时间,便令楚军不胜烦扰,战力消耗、士气低落,以致用来牵制吴国的重要据点也被一一击破。

孙子将这种“三分疲敌”的消耗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吴王本有意乘胜追击,长驱直捣楚国,但孙子阻止吴王这样做。他认为:士卒征战经年,需要休息,况且大别山附近尚有若干小国未服,南面来自越国的威胁未除,胜利的态势还未形成,此时不宜出兵。

直到四年后,吴国逐步攻占了大别山麓以东及汉水、淮河一带,使附近的小国全部臣服。而原先楚的属国唐、蔡也因故与楚交恶,蔡遭楚讨伐,转而向吴国求援。正是在这一有利形势下,孙子抓住这一用兵的时机,奏请吴王攻楚。伐楚决定下来后,孙子便亲率吴军,先结纳唐、蔡两国军队,一举突破桐柏山这一大别山的天险,迅速深入到楚国境内。同时,另一支部队从北面由淮河西上,越过三隘口,与南路军会合。

孙子的规划,大出楚国意料之外。楚国的判断是:吴军的主力必在北面,且北路军行动趋缓,楚军完全可以先将吴军留下的舟船破坏殆尽,断其退路,然后赶到三隘口,堵住吴军去路,使吴军进退不得。不料,人算不及天算。楚军尚未抵达目的地,吴军的北路军便已神速通过三隘口,与南军会师。更不为楚军所料想的是,未加防备的南路军竟然是主力。这更显出孙子的高明之处。

吴军越过大别山,宛如行于无人之径,未遭任何抵抗。当楚国发觉,吴军早已到达柏举,以逸待劳,击溃仓促来袭的楚军。楚军将帅之间本来彼此钩心斗角,竟相邀功,整体战力无以发挥,柏举一败后,士气全无,自此兵败如山倒。吴军在孙子指挥下,从柏举直人楚国都城郢都,一路追击楚军,前后达十日之久,逼得楚王弃城而逃。吴楚争战七十年,至此终告一个段落。

孙子作为一位统兵元帅,理应为此次的胜利感到满意。然而,此时孙子的心境万分沮丧和失落。他目睹吴军攻入郢都后,从吴王到文武大臣,个个都贪恋于楚王室的美女财宝,军队则恣意搜刮,打杀劫掠,纪律荡然无存。而伍子胥为了报仇,竞将死去多年的楚平王从棺木中挖出鞭尸。各种恶行,令孙武不禁自问:六年来的策划、部署、训练、征讨、枕戈待旦,步步为营,到如今转战千里,完成破楚大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个人的报仇泄愤,逞纵私欲吗?严酷的现实。使孙子的境界突然跃出了兵法的迷宫之外。  ,  当秦国应楚国之请,派兵前来救楚,将吴军击败后,伍子胥希望反攻,力保江山。而孙子却劝他适可而止——既已破楚国都,逐走楚王,且又掘尸泄恨,夫复何求?孙子在吴军班师回国后,急流勇退,飘然隐去,不知所终,史书上再也寻不出他的踪影,只留下兵法十三篇,传诵人间,影响和左右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战争进程。

孙子留下的十三篇兵法,即《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它不仅讨论了战争这种人类社会现象,而且透过战争触及人类本质的一些属性,所以,到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体育竞争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

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凡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7158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5-4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