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翻译的传说 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晚清民初,以一种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现代性焦虑为背景,中国“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种话语与实践的纠缠混合下,逐渐浮现。而作为对话的桥梁。翻译无疑为探究这一生成过程提供了不错的视角。作者通过考察各种文体、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并置、比较形象类型,对“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及“罗兰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产、流传以至移植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追踪。这些经典“传说”都将成为建构中国“新女性”的重要资源;而通过对它们的生动剖析,《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从整体上也构成了一个展示中西文化对撞、磨合与再生,凸显想象他者与自我再想象之复杂关系的精彩“传说”。 目录 鸣谢1 导言浮现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1重塑女性5才女:她的本土他者9西妇:她的异国他者12译者:“叫旦之鸡”?15 第一章《孽海花》:一个跨界传说28迷失(Disorientation)28伪造的地图38来自柏林的一张照片45在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教导下57历史的线索67“叙述主调”(MasterPlots)及其历史性不足74《红楼梦》;或者,金雯青梦中的浪漫故事75《金瓶梅》与彩云对一夫多妻制的批判79 名妓,缺少文化83 第二章移植“茶花女”87偶然的译者92包装“茶花女”98建构“茶花女”104分解“茶花女”:巴黎的多重含义112第一次移植:林纾自己的“茶花女”118第二次移植:“茶花”化为“鸳蝴”123第三次移植:作为现代女性的“茶花女”129 第三章从索菲亚到苏菲亚138索菲亚印象141索菲亚之死:传记144苏菲亚的生活:小说的再发明150索菲亚的中国姐妹们154 第四章罗兰夫人及其中国姐妹190全球为我所有194“女性国民”对“国民之母”200觉醒的梦208关于罗兰夫人的第一印象:梁启超的传记211第二印象:弹词所表演的罗兰夫人219翻译罗兰夫人的通常“花样”227 结语238 参考文献243 索引269 译后记28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翻译的传说 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胡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566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43000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9.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