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越民系民居
内容
内容推荐
“南方民系民居建筑丛书”编写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南方汉族民居、聚落、村落的由来、发展与血缘、地缘、习俗、社会文化的关系,族群、民居和村镇的迁徙、演化过程,以及各地的生活方式、居住模式、族群特征、地域特色等样态,给现代住宅建设积累资料,提供信息和经验,为创造我国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服务。
溯流穷源,南方汉族村落、民居,基本上是北方汉民族南迁与当地土著同化、融合演化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民居研究主要流行从器物本身或文化的角度进行,而从人口的流动、地缘角度进行的研究不多。村落和民居,原初意义是日常生活场所,包括物质实体、使用住宅的人和环境三要素。而这三个参量是构成不同族群的主要条件,其中乡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家乡显著的特征,人们从小就用方言进行思维,方言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影响建筑形式和营造习惯。因此,采用人文、语言、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方法——从“民系”角度进行研究,较易深入“民居”的内核。
出于同样的原因,《吴越民系民居》侧重探索民系民居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不是侧重它的历史。
《吴越民系民居》采用阅读史籍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使读者不至于产生阅读疲劳,凡引用他人资料或观点的,尽量在文内说明,每节后不设注解;同时,使用通俗语言,一些构件名称采用当地称法。
目录的格式和取名,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的,尽量突出地域特色和尊重当地人对大屋的称谓。
目录
绪论
一、民系的概念
二、吴越民系地理范围

第一章吴越民系民居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人口迁徙中融合演进
一、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二、古有分土无分民
三、人口迁徙和建筑文化传播
四、吴越建筑文化的源流
第二节吴越地理环境特征
一、吴越地理环境的基本格局与优势
二、吴越的战略、经济地理优势
第三节吴越民系的形成和吴越文化的演进
一、关于“越”“吴”“吴越”“江南”
二、于越族和华夏族的早期交融及其对以尧、舜、禹为象征的华夏文化的认同
三、秦汉三国:于越族与中原文化的同化期
四、六朝:于越族和华夏族的融合期
五、隋唐五代:吴越文化的崛起期
六、宋、元、明、清:吴越文化的辉煌期
第四节吴越民系社会形态特征
一、平民宗族和礼仪建筑优先
二、市镇文化和近代工业
三、士人和望族
第五节吴越民系文化特征
一、善水、机智,以柔克刚
二、重商利义
三、思想自由,个性解放
第六节十七世纪江南建房风尚

第二章吴越村落历史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聚落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吴越古村落形成的历史踪迹
第三节吴越古村落的分布形态
第四节吴越古村落物质形态的民族特征
一、血缘与宗法特征
二、环农业
三、环境意识和生态智慧
第五节吴越古村落风貌的地域特色
一、粉墙、黛瓦、马头墙
二、绵绵众檐
三、砖雕门楼、八字墙门
四、水街、窄巷、小天井
五、礼仪建筑、聚落公共空间及水口

第三章吴越民系民居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独具风采的干栏式形制和榫卯结构技术
一、干栏式形制和榫卯结构技术
二、高台基、大房子
……
第四章吴越民系民居的主要类型和地域分布
第五章江南大屋
第六章皖南民居
第七章浙西民居
第八章浙南民居
第九章吴越民系民居和中原民居的互摄与共振
结语关于传统民居保护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越民系民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俊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62173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241.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