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可道:老子的道论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老子的道论展开系统的论述: 一是老子之“道”的确切含义及丰富意蕴; 二是“道”与天地及万物的关系; 三是修道得道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四是知“道”守“道”的重要性; 五是《老子》中与“道”相关的重要概念术语。
目录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老子之“道”的确切含义及丰富意蕴

第一节 老子之“道”的确切含义 / 009
一、历代学者对老子之“道”的解释及存在的不足 / 009
二、“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一书中对“道”之含义的专享直接解释 / 012

第二节 “道”之本体的特点 / 019
一、“视之不见”“听不之闻”“搏之不得”——《老子》第十四章, 对“道”之本体的论述 / 020
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第二十一章,论“道”之本体若有若无,模糊不清 / 034
三、“道常无名、朴,虽小”——“道”之本体永远是无形无名且浑然整全的 / 041
四、“周行而不殆”——《老子》第二十五章,对“道”之本体存在及运行状况的论述 / 046
五、《老子》中关于“道”之本体与作用关系的论述 / 051

第三节 老子之“道”的丰富意蕴 / 069
一、“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作用可以言说,“道”之本体不可言说 / 069
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论“道”与“为”的关系 / 078
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论“道” 运动的特点及发挥作用的方式 / 082
四、《老子》第四十一章,论“道”与世俗观念之关系 / 087
五、“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老子》第六十二章, 论“道”的重要价值 / 093
六、“道大,似不肖”——《老子》第六十七章,论“道”之作用的特点 / 100
六、《老子》中“道”字的不同含义 / 105

第二章 “道”与天地及万物的关系
第一节 “道”是天地的根源和天下万物的母亲 / 144
一、《老子》第一章,论“道”是天地的本始和万物的母亲 / 145
二、“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论“道”是天下万物的母亲 / 154
三、“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论“道”是万物的宗主 / 160

第二节 “道”创生万物的具体过程 / 164
一、《老子》第四十章,论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的创 生过程 / 165
二、《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确切内涵 / 170
第三节 “道”创生养育万物而不以主宰者自居 / 179
一、“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第三十四章,论“道”对万 物的庇护养育 / 180
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第五十一章, 论“道”之“玄德” / 186

第三章 修道得道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第一节 “塞兑”“闭门”“涤除玄览”——通过内在的心灵修炼来悟道 / 200
一、“涤除玄览”——《老子》第十章,要求清除心灵中的尘垢 / 201
二、“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论使心灵达到空无 之境的方法 / 212
三、“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老子》第十五章中变浑浊为清澈、安定为生长的修道方法 / 224
四、“挫锐”“解纷”,“塞兑”“闭门”:老子论怎样达到至于“玄同” 之境 / 228
五、“为腹不为目”——《老子》第十二章,提倡只求内在的满足, 不求外在的享受 / 239
六、“为道日损”——修道,知识和欲望一天天减少 / 247

第二节 通过遵行“道”的原则以得道 / 253
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中介绍的悟道 之途 / 253
二、通过“无名”“阅众甫”——《老子》第二十一章中关于把握 “道”之本体的方法 / 261
三、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老子》第二十八章提倡 通过安守柔弱、暗昧、卑辱以与“道”合一 / 267
四、《老子》第十章,论如何通过虚与实、为与无为的结合来把握 “道” / 275

第四章 知“道”守“道”的重要性
第一节 知“道”守“道”的好处和作用 / 284
一、“执大象,天下往”——《老子》第三十五章,称守“道”者能 得天下人的衷心拥护 / 285
二、“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正 ”——侯 王 守“ 道 ” 而 成 为 天 下 的 君长 / 289
三、“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章, 称圣人因得道而具有异乎常人的功能 / 294
四、“知常曰明”,“没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称知“道”者终生不会有危险 / 299
五、“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第十五章,论得道者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境界 / 302
六、“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章,称得道者能像赤子一样精气充盈 / 309
第二节 与“道”相背的行为及其危害 / 314
一、“不道早已”——《老子》第三十章,认为不合乎“道”的东西会提前终结 / 315
二、《 老 子 》 第 二 十 四 章, 论 悖 道 者“ 企 ”“ 跨 ”“ 伐 ”“ 矜 ” 的危害 / 322
三、“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老子》第三十八章,论不合于“道”的“前识”是愚昧的根源 / 328
四、《老子》第五十三章,论“非道”的“盗夸”之行 / 337
五、“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中与“天之道”相背的“人之道” / 344

第五章 与“道”相关的重要概念术语
第一节 德 / 351
一、指“道”显现出来的作用 / 352
二、指得自“道”的性质、特性 / 352
三、指经过修行而达到的境界——《老子》第六十三、第七十九章 中的“德”的含义 / 367
四、指 恩 惠、 恩 德:《 老 子 》 第 六 十 章 中 的“ 德 交 归 焉 ” 之 “德” / 377
五、“玄德”:深奥玄妙的优选德行 / 380
六、《老子》第二十三章中的充满争议之“德” / 384
第二节 自然 / 390
一、《老子》中的“自然”大多指自己如此、自然而然 / 390
二、指“道”之本体——《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自然” / 400
第三节 “无”与“有” / 404
一、“有”和“无”:具体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 / 405
二、“无”比“有”更为根本 / 408
第四节 “无名”与“有名” / 409
一、“无名”与“有名”:“道”之本体与“道”之作用 / 410
二、“无名”与“有名”:没有名称与有名称 / 410
第五节 “一”与“抱一” / 418
一、“一”:包含本体与作用的宇宙万物本原 / 418
二、持 守“ 道 ”——《 老 子 》 第 十、 第 二 十 二 章 中 的“ 抱 一 ”
的含义 / 419
三、《老子》第十四章中“故混而为一”的“一”的含义:联合而成的整体,还是指“道”? / 422
第六节 天道 / 423
一、《老子》中的“天道”多指自然的规律 / 423
二、《老子》第四十七章中的“天道”指天体、气候的状况及其运行变化的规律 / 432
第七节 朴 / 436
一、《老子》第三十七章中的“朴”指“道”之本体 / 436
二、《老子》第二十八章中的“朴”既指质朴本真,亦指“道” / 437
三、《老子》第十五、第十九章等中的“朴”指质朴本真、浑厚 整全 / 439
第八节 “无极”与“冲气” / 443
一、《老子》第二十八章中的“无极”意为没有穷尽的“道” / 443
二、《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冲气”之所指 / 444
附 录 《老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可道:老子的道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国超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14515
开本 16开
页数 465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82000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