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体与心性
内容
内容推荐
呈现了作者继《道体学引论》(2019)之后的近期新思考,推进了其“太一论”与“道体学”的论述,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寻求自我突破、“自立吾理”、构建体系的努力。
本书从“生生”问题出发,经过对现象学转向的探讨,尝试两线作战:在西方哲学方面梳理和再释以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力量哲学传统(对“太一论”的充实);在中国哲学方面则解释和重构气论(对“道体学”的充实),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安顿主体性问题(心性问题),回应“心性与道体”之问。这一中西哲学的对照和融合,既能接续晚明以来的气论,也能回应肇始于中世纪晚期,尤其是黑格尔之后直到当前的西方哲学传统。作者认为,诉诸力量哲学传统,将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思想的古今之变,为中国思想尚未真正完成的现代转向打开一条不那么偏激的出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判摄与生生之本
第一节道体学判摄的基源
第二节关于“生生之本”的分歧
第三节对“生生之本”的可能追问与解答
第四节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再次判摄
第二章论现象学的神学与科学转向
第一节神学转向与科学转向
第二节思辨转向与现象学还原
第三节现象学还原的不同道路
第四节向存在者整体的还原与神学-科学转向
小结整全之被给予
第三章现象学之道学转向
第一节“道学转向”的分叉:从“天道”到“心性”
第二节《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心学论述
第三节“儒瑜伽”
第四节近溪学
小结总评现象学之“道学转向”
第四章情感与力量
第一节直觉范式与斯宾诺莎的当代解释
第二节个别事物难题(上):本质与实存
第三节个别事物难题(下):情状、情感与努力
第四节对斯宾诺莎基本情感学说的改造
第五章莱布尼兹与力量现象学
第一节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疑难
第二节连续体迷宫与动力学
第三节从质料现象学到力量现象学
第四节力、量与时间
第五节力量现象学如何解决连续体难题
第六章亚里士多德“被动努斯”说发微
第一节《论灵魂》中努斯学说的疑难
第二节被动努斯与感知
第三节潜能与实现的阶次
第四节高阶的被动努斯
第五节处所、空间与质料
第六节依据力量学说解释被动努斯
小结被动努斯的心性论解释
第七章心物问题与气论
第一节阳明心学与晚明气论
第二节晚明气论的“新唯识”之路(上):蕺山学
第三节晚明气论的“新唯识”之路(下):船山学
第四节现代中国哲学的“心学”与新唯识论
小结心与气
第八章论心性:道体学气论导言
第一节心、性与道体
第二节斯宾诺莎与道体学气论第一方案
第三节力量阶次与“表现模式”
第四节道体学气论第二方案
小结道体学气论的心性学说
第九章新气论纲要
第一节“质”、“能”与“力”:气论解释的三个框架
第二节如何用力量哲学接引气论
第三节成物:实在哲学
小结新气论之“新”
附录
论中国哲学的标识性概念
关于“新中国的形而上学”
天下与天命:基于气论的历史哲学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体与心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8797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19000
出版时间 2024-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