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禹贡传人(谭其骧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经历很简单,从6岁到82岁都没离开学校;

他工作很单纯,从20岁登上讲台,就是上课和研究

他16岁参加共青团,17岁以后就不想再过问政治,但政治没放过他。历史给他留下了风霜雨露的印记,他与中国一起度过了翻天覆地的82年,他就是传主谭其骧,本书讲述了他平凡但激荡的生活,以及长水般的学术生涯。

目录

一、家世和童年(1)

 盛极而衰(1)

 发蒙海盐求学秀州(5)

二、短暂的革命和大学生活(6)

 革命大学中的革命生涯(7)

 暨南三年(9)

三、“应列第一”的燕大研究院毕业生(14)

 师生之争:步入学术之始(14)

 邓之诚——另一位恩师(18)

 第一篇论文——《湖南人由来考》(20)

丰收的两年(22)

四、“最值得怀念的岁月”(28)

 登上大学讲台(28)

 编纂馆藏方志目录:北图三年(30)

五、编《禹贡》始末(33)

 学会发轫《禹贡》出版(34)

 和而不同:顾谭之争(37)

 南下广州告别《禹贡》(41)

 重回北平(49)

六、遵义六年(55)

 奔向大后方(55)

 流亡大学中乐育英才(57)

 替杨保立传为霞客正名(66)

 正义结成师生情(73)

七、复员杭州(75)

 两校教授:谭其骧和谭季龙(76)

 艰难岁月锲而不舍(80)

 迎接新中国(85)

八、参加土地改革运动(88)

 五河县乔集村土改(90)

 灵璧县西叶村土改(95)

 第一次政治运动(100)

九、从思想改造到肃反运动(102)

 反贪污轰轰烈烈(103)

 刘大杰跳黄浦运动降温(105)

 第二阶段运动:思想改造(107)

 反胡风和肃反运动(117)

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上)(124)

 “杨图委员会”成立应召进京(126)

 八年辛劳功亏一篑(136)

十一、史无前例的遭遇(150)

 在劫难逃(151)

 “一批二用”(170)

 “政治任务”——接待外宾和出访(177)

 为毛泽东注释“大字本”(184)

 出席第四届全国人大(192)

十二、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下)(199)

 “批”字当头恢复编绘(200)

 忍辱负重(205)

 主客易位:上海市革委会成了主办单位(210)

 “为政治服务”f212)

 北京审图(219)

 西北边界波澜又起(226)

 《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出版(231)

 “政治错误”种种出版阻力重重(235)

 艰难的胜利(243)

十三、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248)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疆域的界定(249)

 创立“七大古都”说(252)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硕果(254)

 让古代瑰宝重现光彩(263)

 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267)

 “守旧”和创新(272)

十四、荣誉与烦恼(279)

 会见美国总统里根(279)

 “老师”成了“白字先生”——与何光岳的关系(283)

 “诸葛亮躬耕地”风波(289)

 名人的另一面(295)

十五、最后的奉献(301)

 “我不会死,我还要好起来继续工作的”(302)

 “你们应该超过我”(304)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编绘《国家历史地图集》(308)

 超越死亡(311)

谭其骧大事年表(324)

参考文献(339)

后记(340)

试读章节

谭氏出于春秋时的谭国(今山东章丘市)。据谭氏族谱记载:嘉兴谭氏的先人是明初从湖南迁至浙江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的,大约在明朝弘治(1488一1505)、正德(1506—1521)年间,谭仲斌迁至嘉兴,成为嘉兴谭氏的始迁祖。但谭其骧在1987年5月18日所写谭氏世系称:“山阴谭氏于南宋初迁自河南西平,传七世有讳定者,避兵役移居嘉兴,是为嘉兴谭氏之始迁祖。西平以前无考。”看来,谭氏自山阴迁至嘉兴,时间在明中叶是没有问题的。

嘉兴谭氏的第六代是可贤、可教两兄弟,可贤一支到万历年间(1573—1620)出了一位进士谭昌言(八世),官至常熟知县、山东莱登道副使。其子贞默(九世)于崇祯年间(1628~1644)中进士。十世有谭吉璁,官至山东登州府知府,康熙年间(1662—1722)举博学鸿词。这是谭氏最辉煌的几代,使谭氏成为嘉兴的望族。但从此以后,谭氏长期衰败,“百年之中几无一个青其衿者”,连秀才、举人都没有再出现。经济上的拮据更使族人外出谋生者增加,往往就此失去联系,在族谱上只能注上“失考”。还有好几支“不娶无嗣”,看来主要也是因贫困所致。到太平天国时期,可贤一支在嘉兴的族人只剩下30多人。

盛极而衰

可教一支则一直默默无闻。在谭昌言中进士时,这一支的八世祖谭正言却已弃学从商,只是因经营不善,屡屡亏本,以致家业凋零。其子贞谅在商场一度得手,但由此招致族人疏远和反对.最终仍归失败。以后屡世务农,生活贫穷,直到第十四世谭子铨又“弃儒服贾”。谭子铨的经营本小利微,临终时仅给年少的之松兄弟三人留下一家京货铺,家产总共才值600串钱。道光八年(1828),谭之松(声扬)将京货铺交给弟弟,自己创办成衣铺,但第二年嘉兴大灾,粮食歉收,市面萧条,成衣生意清淡。谭之松死后,20岁的长子光熙率兄弟四人全力经营,经过20年努力,终于事业有成,不仅在嘉兴站稳脚跟,还将业务扩大到苏州一带。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逼近嘉兴,正在苏州经商的谭光熙星夜赶回嘉兴,集合族人,外出避难。谭氏家族先后避居桐乡晏城、平湖新仓,最后到达上海。当时上海已聚集大批江浙富室巨商,谭光熙感到发展余地有限,当他得知汉口局势已趋稳定,与战地的物价有很大差额时,当机立断,包租一艘外国轮船,兄弟五人迁往汉口。他们到汉口后就开设了估衣铺,买卖旧衣物。由于在战乱中富户抛弃变卖和军队盗匪劫掠到的衣物饰品极多,无不急于脱手,他们低价收进,高价售出;或者在汉口购进,运往上海出卖。获利丰厚,数年间资产猛增。同治三年(1864.)战争结束,谭光熙兄弟衣锦还乡,举家东归。谭氏兄弟分别在嘉兴、上海、松江设店,合力经营,成为嘉兴首屈一指的富商。光绪五年(1879),谭氏兄弟以1.5800两白银的巨资建成谭氏祠堂和慎远义庄,是当时嘉兴城内最大的建筑。他们又在平湖县购置义田1020亩,用以维持祠堂和义庄的日常开支,如祭祀祖宗,祭扫祖坟,修造家谱,赡养贫困族人,资助子弟教育等。兄弟五人又在杭州灵隐寺后购置坟地,死后合葬于此。谭氏家业鼎盛,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如谭光熙的侄儿日休(光勋之子)娶大臣许景澄之五妹为妻。……P1-2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么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龚自珍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更为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赘、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我们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之力。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第一批已经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万斌

2003年春于杭州

后记

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逝世后,我为他撰写的传记《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和《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和2000年先后出版。先师生前我曾协助他编辑了个人论文集《长水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在他去世后又根据他的遗愿编辑了《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此外,应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之约,我选辑他部分论文、杂文、札记编辑出版了《求索时空》(2000年版);并选编了《谭其骧日记》(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将他的历史地理论文编为《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为他的学生和最后十几年间的助手,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与先师对学术和文化的杰出贡献相比,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先师虽出生于奉天(今沈阳),但祖籍是嘉兴,2岁时就随全家回到故乡,在嘉兴成长、入学,到上大学时才离开。他直到晚年乡音未改,对嘉兴一往情深。他将自己的论文集命名为《长水集》,就是因为嘉兴古称长水,其寓意自然是自己的一切源于故乡,也是将成果献给故乡。我本人祖籍绍兴,生于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小学六年级时迁居上海。能作为故乡的文化名人出版传记,先师必定会含笑九泉。而能将先师这部传记奉献给故乡,自然也是我的荣幸。

在撰写《悠悠长水》时,我力图通过这部传记来表达先师所处的时代、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他所献身的学术。但本书限于体例和篇幅,只能集中记述先师个人。对其他有关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悠悠长水》。本书可以看成《悠悠长水》的缩写本,但也作了若干修改,特别是吸收了《悠悠长水》出版后师友和读者们提出的意见。在此理应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慨允无偿使用《悠悠长水》一书的版权。我也要感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资助和支持,使本书得以问世,使我能以此献给永远活在我心中的先师,献给我亲爱的故乡。

葛剑雄

2002年8月6日于上海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禹贡传人(谭其骧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剑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25310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03-11-01
首版时间 2003-11-01
印刷时间 200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