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莲花度母/西风烈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这个秋天已凉的晚上,夏梦文坐在卧室外开阔的露台上,看着天空,半个月亮挂在后山梁上面,繁星点点。她还记得祖母讲的星相,也认识少数的星星。没事的时候她总喜欢站在露台看看神秘的星星。突然她看到彗星在远处一扫而过,夺目而张扬。那是她见过的最亮的彗星。她站起,寻它的踪迹,然而就像唱完戏拉上幕布,一切都结束了。在她家乡,彗星被叫做扫帚星,看到它,是很不吉祥的。

她心一抖,会有什么灾难发生呢?女儿夏荷在省城的大学读书,漂亮又乖巧,说自己不想做什么富二代,要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做个优雅博学的学者,那是她的梦想。可能她怕听到暴发户这个字眼吧。她不会有事的。那会是谁呢?母亲?虽说年已古稀了,身体可比她还要好,连头发都没有白几根,还整天闲不住,总是在厨房忙来忙去。儿子夏雨,只有八岁,身体自小就弱,可绝对的乖。老公,他现在还在矿上。她不禁又一抖。她摇摇头,不可能,不可能。

其实自从她老公李建业十年前从榆林来到神木搞起了煤矿,她就心里总是不安。自那时起她得了严重的失眠症,整宿整宿睡不着。她不明白,他放着财政局好好的主任不干,非要弄什么矿。她不是本地人,搞不懂这个绥德后生的所谓发家理想。她想起自己的家乡,华山脚下那个小镇。她喜欢那里的富足和风调雨顺。若不是她来榆林师院实习,也不可能认识教财务学的李建业。他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轮廓刀削一般分明,英俊得就像来自希腊的雕塑。她一下子坠入爱河,毅然放弃去西京的机会,留在榆林。她本想过一种平静安定的生活,可穷怕了的李建业先是想从政,托了很多关系调动到财政局,干了十年熬了个科级。那时他有更大的梦想,想要当市长,可一个山里娃能在城里混下来就不容易了,还想干吗。榆林这块大地的人到处都在挖山找石油找煤。他辞了工作,把十万元的家底投到了神木,还在银行贷了一河滩的钱。他孤注一掷地要赚钱。该他有财运,与他一拨创业的,十个有六个都破产了;而他十万翻到二百万,只用了短短两年。

她是个奇怪的人,不像其他女人那么爱钱。怀他们第二个孩子时,她辞了工作,在家安胎。后来她就干脆相夫教子。外面的事她帮不了他。建业的二弟建哇一家全部从绥德农村搬到神木,投靠他来了,当然也成了他的得力干将。都知道他这些年大发了,有几千万的资产吧。可谁晓得他遭的罪,动不动会跟工人一样下到矿井下面,像黑不溜秋的掏炭工人。除非他在她面前,否则她总是提心吊胆。

此刻,一想到刚刚的扫帚星,她就打冷战。她赶快进屋,看到厨房灯还亮着,一定是母亲又闲不住,中午时就说要包建业爱吃的青椒茄子包子。她没有过去,又回到自己的卧室,拿起床头柜上的电话拨起丈夫的号码。不在服务区。拨孩子二爸的电话,很快接了,说他哥哥下矿了,下面出了点问题。她很想说,你怎么不替你哥哥下去,他已经不年轻了。可她没有抱怨,只是让他转告丈夫一上来就给家里打电话。现在是七点,一个小时后他会打电话的,她想。已经无数次这样了。但她的心就是放不下来。

她来到厨房。母亲和保姆红梅在包包子。她也坐了下来。母亲抬眼看她,脸一惊,问道:女女,咋啦?脸怎么像土一样黄?

她苦笑了一下:没什么,莲莲她爸又下去了。

哦,不要怕,他没事的。

妈,我今天奇怪地害怕,刚还看到扫帚星了。

呸呸呸,不要乱说。老太太往地板上吐了几口吐沫,好像吐几口就能扫除扫帚星的晦气一样。

是啊,她随着丈夫的发达过起了安逸的阔太太生活。本来就不爱干家务的她,成了无所事事、可有可无的人。丈夫整天忙得不着家,她母亲过不惯让人伺候的日子,几乎从一睁眼就会忙到晚上。刚开始因为怀孕生孩子,她身子发懒,现在儿子都上学了,她还是提不起做事的兴趣。儿子夏雨是他们夫妻的心病。儿子在一岁时因为高烧不退,打了几天点滴后落下点后遗症。说不上很明显,就像美国的阿甘一样,智力有那么点问题。他们夫妻都是好面子的人,从不肯承认这个,但私底下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岁月是疗一切伤的良药,这个曾经让他们刺痛的问题现在不那么令人伤心了,儿子快八岁了,他唯一的爱好是画画。他们不期望他能成为画家,只希望他能平安长大,身体健康就好了。钱是不用发愁的。至于矿,建业总说,等再挣两年钱,把矿就交给二弟,我们去西京享福。

夏梦文满心盼望和丈夫孩子到西京过悠闲平安没有惊吓的幸福日子。她知道丈夫已经在曲江买了别墅,据说是紧挨什么大唐芙蓉园,还没来得及装修。他说让建哇到时找个装修公司就可以了,所以把钥匙给了他。她不想劳这个神,装修太麻烦了,就随她二爸弄去。何况建业在这里,她不会离开陕北一步。他是她的爱人,她的一切。

他们现在住的是花园洋房,在神木这个小地方,显得华丽而突兀。夏梦文感觉出去到处遇到的都是敌视的眼光。除了有几个像她一样闲得无事的阔太太约她打麻将,罗矿长的老婆杜鹃会来家里说说闲话,她在这里没有朋友。曾经受人尊敬的教师身份没有了,虽然有人还喊她夏老师。偏她又不是合群的人,不爱打麻将。像她这样,没有了那些阔太太,还会有谁是她的朋友呢?她成了富人不喜欢,穷人骂的孤家寡人。她常常沮丧。丈夫说她是无病呻吟,跟那些阔太太打打麻将,坐上飞机到上海北京或者香港买买衣服化妆品多好,偏偏她要突兀。母亲说她是钱烧的了。有时候她真想走上讲台,但现在连这个也恐惧。在一些建业不在的夜里,她常常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没有人可以倾诉。给女儿说说,但孩子只关心自己学业上那些事。记得春节全家一起吃年夜饭时,建业说想让女儿接班,她没有高兴地接受,反而大吵,说她才不要坐享其成,绝不干榨取工人血汗的事情,她要靠自己的能力,读博士。建业气得直发抖,父女俩因为这个没再说过煤矿的事情。

夏梦文也觉得女儿无情,直心疼自己的丈夫。可这些年来几次瓦斯爆炸、巷道透水事故,一想起那些死了的工人家属悲痛扭曲的脸,她就恨他那口口声声奉为神明的钱了。钱什么时候是够呢?她知道去年底,丈夫又投巨资在高家梁那边开矿了,银行贷的款,她隐隐听说。经营的事,他从不让她参与。倒是他弟弟建哇一家四口都在矿上。建哇是副矿长,他老婆黄秋菊是会计,没有上过几年学的儿子宏伟管销售;建哇内弟秋收也插了进来,是分矿的矿长。夏梦文对这个从不关心,只是眼看建哇他们一家虎视眈眈,她就提醒建业。他笑,建哇没这心眼,也没这个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自家人,唉,谁让他们都姓李呢。

都九点了,还是没有消息。她又打电话,不在服务区。她继续打给建哇,他那里热闹,歌声笑声混乱而放浪,从话筒里传来。

嫂子,你不要担心。我哥没事。

建哇,你在哪里?你哥上来了没?

我下榆林来陪煤管局的领导。你打不通?可能还在井下吧。

夏梦文听不得那种男男女女的放浪声,挂了电话,又打办公室刘主任电话,接通好长时间才有了说话声:嫂夫人。李矿长刚还在办公室。

刘主任,你说实话,他到底在哪儿?你们副矿长说他下井了。是不?

哦,刚上来了,现在又带懂技术的张工下去了。p7-9

书评(媒体评论)

唐卡已经从此前所着意的婚姻爱情、女性欲望、沉沦与救赎写作走向现实大众生存、人性心灵的书写。《莲花度母》在当代中国虽然不无理想化之色彩,她却能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凄婉而高贵、自然而真切,堪为挣扎于现实生存尴尬中的青年男女之人生宝典。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

小说对社会转型阶段人际关系处于不断裂变、生存信仰的个性化追求,以及自我生命意义的重构,有着独到的艺术把握,相当鲜明地塑造了一位想“度一切苦厄”的当代“女神”的形象。作品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的精神滋养价值。

——畅广元(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

序言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

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杜鹏程、柳青、胡采、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是陕西文学的奠基者,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铸造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陕西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93年“陕军东征”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作为文化大省,陕西作家已经形成了整体优势,但还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格局,没有形成陕

西文学创作的浩大声势。

鉴于此,遵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同志的指示,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陕西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三四年的时间,筛选陕西本土作家原创作品,推出能够展示我省文学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形成“文学陕军”的品牌,带动我省作家进入新一轮的创作热潮。

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实际,着眼于加快文化、经济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持原创性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使我省的文化精品生产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省委宣传部决定对“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从政策、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就是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搭建桥梁,编织纽带。

文学即是人学。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人文的复兴。陕西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我们推出“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宏大的文学工程,就说明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把陕西文化大省的文学资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雷涛

去年这个时间,和省作协的几位同事在一起闲聊,话题由陕西作家是否存在“断代”现象扯到了有无希望使文学陕军再次勃兴。当时有人直言,陕军有望“二次东征”。我不主张用“东征”一词,因为它有对兄弟省市同行们的不敬之意。但我渴望陕西文学再度辉煌,当然也包括大量新人新作的涌现。

闲聊中有人提出可否以“集体亮相”的方式推出一批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个话题当时只是说说而已,但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太白文艺出版社交流并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时,得到的赞同和响应都是热烈的。这就足以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就能干成事的时代。

作家和出版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不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都应当建立互信互爱、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项目有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就有了整个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有了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的“联姻”,我们就搭建起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桥梁,这样可以集结更多更好的作品,做最广泛的宣传、最大化的市场,不光要出成果,还要出效益以及影响力。这对促进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了将这个项目做好,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媒体的舆论宣传,在全国营造更加浓厚的关注陕西文学创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

对文学创作者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创新文学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素材、提炼主题、鲜活语言、捕捉灵感,创作更多生活气息浓郁、底蕴丰厚,有一定的精神高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文学精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场文学盛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协名誉主席 陈忠实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新闻发布会上听到这项前所未有的文学图书出版计划的基本思路时,一个作家从我的记忆深处浮泛出来。

他年轻时穷困,穷困到不惜冒险参与海盗行径。但他突然发生了良知反省,产生了想写小说的欲望,而且这欲望强烈到不可压抑,急切到刻不容缓,他便逃离了海盗团队,栖居在海边小镇一个小屋里写起了小说。写成一部小说后,跑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但他痴心不改,更加专注于新的小说构思和创作。终于有一部小说得到了一家出版社老板有点勉强的认可,决定出版。他喜不自胜,拿着说不清是稿酬还是版税的10美元酬金,到当铺把自已的一辆自行车赎了回来,再把剩下的几美元全部买成最粗劣便宜的面包,堆在屋子里,潜心进入下一部小说的写作。到面包吃完的时候,他又把那辆自行车送到当铺里,换几关元再买粗劣便宜的面包,继续他的长篇小说写作……直到他走红并响亮于美国文坛,直到他的作品被众多出版社预约、抢购,甚至高价收购,这样,一个享誉美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作家终于铸成不朽。他就是杰克·伦敦。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即将启程的庄重而又令我鼓舞的仪式上,我想到杰克·伦敦如果是在当代中国陕西,肯定会进入“西风烈”图书出版系列,而且完全可能早几年就破土而出。因为“西风烈”出版工程的决策,正是基于目前中国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做出的。任谁都能看到,文艺书籍的出版呈现着一热一冷的现象,名家的作品成为抢手货,本省难得留住,多数流向省外出版社出版;而众多尚未成名的青年作家,写出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出书成为普遍性困难。这是实施市场经济运作的出版业必然发生的现象。而“西风烈”出于发掘、扶植和培养有才华有潜力的新一代陕西青年作家,整合陕西作家整体实力的主旨,出版工程不是只盯着知名走红的作家。

面对“不相信眼泪”的图书出版市场,能够做出这样大气魄大动作的出版工程的决策,无疑出自一种富于远见的大思路大眼光,是为着尚未破土而出也尚未成名的陕西的“杰克·伦敦”们铺桥修路的,也就是为着陕西未来的文学事业的灿烂前景的。

陕西被认为是文学重镇。中国“十七年文学”有陕西作家的重要建树,新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学,也有陕西作家不同凡响的声音。在当代文学界,尤其是陕西文坛的各界读者群体,似乎都在关注陕西文学的未来,更偏重于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的成长和前景。能引起各方各界读者的关注,深以为幸,也是一种催发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个“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出版工程的实施,便是最务实的扶植青年作家成长发展的举措。得着这样有力的扶持,陕西的青年作家将减除杰克·伦敦当年的苦苦挣扎,能够缩短破土而出峭立未来中国文坛的时间,不仅创造陕西文学的新风景,也将成就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景观。

我为进入“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作家庆祝,并期待好作品不断出现。我对项目的创立者和实施者诚表钦敬之意,你们的思路,你们的用心,都是为着神圣的文学事业的。

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

“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属于叫人眼前一亮、拍案而起的大点子。这是陕西文学队伍的一次大的展示,也是陕西文学创作的一次大的策划,还是陕西文学出版的一次大的行动。面对着这个行动,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以前陕西的几次文学出征,包括六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那一个群体在全国的影响,获得了“陕西是中国文学重镇”这样一个称号的回报;包括九十年代的“陕军东征”,强化了陕西是文学大省的这种威望和力量。

这一次行动和上两次出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上两次陕西文学出征,基本上是陕西文学创作力的展示;这一次出征是策划力、创作力、营销力、执行力的综合展示。上一次的出征还停留在文学生产传统的循环圈内,也就是“作者——出版社——读者”这样一个传统的三维循环圈内;这一次出征已经进入了“作者——策划者——出版者——营销者——读者”整个一个市场经济时代文学生产的大的良性循环圈,我觉得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次这个行动,基本上是策划和创作同步,但是策划先行。它策划意识之强烈,对资源组合的观念之强烈,包括创作资源、出版资源、党政资源、市场经济的资金资源的组合,还有它形成品牌的带动能力等等,标志着陕西文学生产力进入文化产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这次行动在陕西的文学史上和出版史上都具有一个转型的意义。我唯一希望的是,把这个输血型的行动转化为造血型的,更新资金,融合资金,使文学产业链能够更快地提升。

内容推荐

财富之下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父亲离奇死亡,母亲变疯,弟弟傻痴……

美丽单纯的女大学生李夏菏这个典型的富二代女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被打倒,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开始了艰苦的励志生涯……

是她的聪慧善良打动了佛,抑或佛的慈悲感化了她?她周围的人与事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莲花度母》(作家唐卡)是当代女大学生必读之书,励志修行最佳选择。

《莲花度母》是当代青年的励志之书,其艺术追求对和谐社会、优化人性具有积极的精神滋养。

编辑推荐

像三毛一样喜欢漂泊旅行的唐卡,多次到西藏圣域和神话般的青藏高原,流浪与探寻,迷恋那古老的佛寺、唐卡、神灯和高原的旷远。她仿佛从那纯洁的精神高原,扑捉到了佛教、人生、女性与爱情的自然联系。《莲花度母》的书名与书中讲述的人物与故事,是那么地神秘、贴切而耐人寻味。将一对青年的精神灵魂,皈依于佛学信仰,是作家唐卡虔诚、大胆而精致的文学设计。

《莲花度母》是当代青年的励志之书,其艺术追求对和谐社会、优化人性具有积极的精神滋养。

财富之下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父亲离奇死亡,母亲变疯,弟弟傻痴……

美丽单纯的女大学生李夏菏这个典型的富二代女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被打倒,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开始了艰苦的励志生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莲花度母/西风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09037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