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表象的礼赞 媒介现象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威廉·弗卢塞尔生前的手稿整理而成,收录其三十三篇文章,具体分为“表象的礼赞”“符号化的世界”“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新的想象力”四个部分,对应着他赞扬生活世界、肯定虚拟性、鼓励超越历史和推动意识维度转向四个层面的数字媒介思想。 基于对虚拟化数字世界的肯定,弗卢塞尔尝试为人类传播赋予新的意义,并形成了其两大基本理论——数字本体论与数字人类学。一方面,弗卢塞尔指明,人类已从异化了的文字符号世界跃入数字符号世界;另一方面,他强调人类本身的扩张,即从所谓的“自然人”(Human-being)转变为“数字人”(Digita-being),进而成为“游戏的人”(Homo Ludens)。 弗卢塞尔颇具预见性地洞察了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图景,呼吁人们警惕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陷阱,其理论为我们反思当今的技术图像世界、廓清数字迷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视角。 目录 第1部分 表象的礼赞 1.抽象游戏:人类文化史的再考察 2.贯穿:一个具有疑问的手势 3.缝隙:填补空白 4面:传统图像与技术图像的区分 第2部分 符号化的世界 1.符号化的世界:价值危机的出现 2.信仰丧失:“不信”的信仰奠基人 3.论背叛:秘密的泄露与精英的背叛 4.批判性思维:标准、危机与批评 5.参与公共对话:为了电子出版而进行的书写 6.符号转换: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 7.色彩而非形式:弥合现代科学与艺术思维的鸿沟 第3部分 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 1.图像的地位:图像与装置 2.新媒介内的图像:对三种图像的理解 3.技术想象的境况:电影生产与电影消费 4.描写与象征:区分现实与虚拟的意义 5.对《野性之眼》的解析:一种现象学的视角 6.电视: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7.QUBE和自由的问题:具有决断的行动者 8.RTL Plus的“脱口秀”:文化的境况与知识分子的良心 9.电视与前缀“tele-”:理解装置对距离的操纵 10.黎巴嫩与视频:社会共识的呈现 11.明科夫的镜子:一个辩证法问题 12.录像视频探究:发现隐藏的可能性 13.技术图像时代的政治:后历史时代的魔术 14.没有图像的伊斯兰:一种后历史的视角 第4部分 新的想象力 1.计算机化:知识分子的任务 2.分散与集合:关于信任的问题 3.艺术与计算机:新意识维度的转换 4.想象:走出传统并创造一个新领域 5.数字虚拟:一种形式性、数学性的思维 6.物质的表象:质料与形式 7.摹写-模范:何谓再现 8.没有背景:赋予表象以意义 与文章有关的说明 第二版编辑说明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表象的礼赞 媒介现象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319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62000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