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个编剧和一个演员的爱情故事,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这是一个物欲的时代,这是一个炒作的年代,今天的孩子太聪明了,他们知道怎么炒作自己,知道裸奔,知道博客,知道贴照片,知道利用绯闻,等等等等……
而本文讲述了两个心怀电影梦想的年轻人,在他们人生最为失意,最为落魄的时候,用自己的坚持和奋斗,实现了他们的电影梦想!
本文试图讲述这么一个道理:在娱乐圈里,或者其他圈里,周星驰、周润发、成龙、刘德华这些成功的演员告诉大家想要在圈里赢得成功的真理,那就是——奋斗!
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北漂,他们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呢?
这对艰难的情侣,面对人生的低谷和名利诱惑,面对一个深陷其中而无可奈何的圈子,又该如何挣扎下去呢?
进入新世纪,新派小说彻底占领了通俗文学领地——“引车卖浆之流”的作品,屡屡登上畅销榜,标志着当代文化已经完全转型。张磊的《身陷娱乐圈》是部新派社会小说,小说以当代娱乐圈为背景,刻画了娱乐文化圈内外的悲喜众生相。这是军事作家张磊的首部言情小说,与他的军事小说相比,《身陷娱乐圈》在情节冲突上有所削减,而在生活性与真实性方面则有所提高和强化。
罗伯特·麦基说过:人们需要娱乐。此一语,道出了好莱坞商业片受欢迎的魅力所在。在娱乐圈不断为大众输送娱乐资料——电影、电视与绯闻的同时,还为我们制造着一夜成名的偶像与幻象。光芒四射的明星大腕背后,到底过着怎么样生活?张磊的《身陷娱乐圈》给了我们答案。
在《身陷娱乐圈》中,小编剧张伟性格倔强,生活潦倒。他有自己的电影梦想,却因坚守的价值观不符主流而郁郁不得志,日子过得极为艰苦。导致女友王新另投富家恶少之怀。美丽女演员王雪儿,有着和张伟相同的梦。也因自己守身如玉,不肯遵守潜规则,一直只能跑龙套,演演丫环奴婢之类小角色。不仅不能上位,还屡屡被一批文化流氓欺负。有一次,被欺负的王雪儿遇上了张伟。张伟救下了被人灌醉的王雪儿,二人自此相识——之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体育励志片《飞碟神话》大获文化与商业的双重成功。
娱乐文化的商业特征在小说中得到了最赤裸的表现。一如文中人物蔡总所言:我的目标是做家庭妇女的知心制片人。商人深谙大众需要,当员工的个人理想与商业利益有冲突时,商人自然选择牺牲员工个人理想迎合大众趣味。张伟辛辛苦苦创作的历史题材剧本被蔡总随意抽来当便条纸使用,折射出的是个人理想屈服于商业利益悲哀。背弃张伟的女友王新,最终不得不回头求助于张伟,这不仅满足了张伟狭隘的报复欲,同时还满足了他那“英雄式”的优越感。不过,张伟并非一个社会的合作者,无论他的剧本被枪毙多少次,他都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这大约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之一: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能获得成功。娱乐文化行业是如此,其他行业同样是如此。
作为新派社会小说的代表,《身陷娱乐圈》试图以一种朴素的手法来解构这个时代下的社会状态。娱乐界种种炒作手腕与上位内幕所暴露出的是大众的盲目与文化人的精神迷茫。光环背后的娱乐圈生活,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神秘。那些大腕和明星和我们一样,生活中充斥个人理想与生活需要的冲突。我们不得不把自己收缩或变形,以求自己能适应社会运转中的齿轮咬合。在成长励志显性主题下,小说包隐着传统社会价值观遭遇新挑战的隐喻。
会议室不大,而且很封闭,但外面的人还是能听到里面的激烈争论。
“张伟,要说多少次你才能明白,电视剧是拍给家庭主妇看的。你看《大长今》多火,你又熟悉历史,你就不能写个类似的?哦,对了,我记得你做饭也很牛的。”说话这人是天堂世纪影业公司的蔡总,个子很高,一米八几,当年学过表演。
“老大,跑题了哦,今天我们是谈我的剧本《那个年代》。”张伟矮胖矮胖,小眼睛大鼻子,嘴角笑起来歪歪的,戴着无框眼镜,满脸的油汗。
这时蔡总的手机响了,一边震动一边在桌上转圈儿。蔡总拿过手机一看,对张伟做了个另《说话的手势后接听了电话。他的语气在瞬间温和了下来:“王台,你说,嗯,嗯,几个人去加拿大。嗯,嗯,还是国航那个航班来北京吗?你放心吧,嫂子和公子来北京我全程接待,这你放心,我为人你清楚。”
放下电话,蔡总明显心不在焉,他做了个手势,然后拉开会议室的小门:“让小孙进来一下。”
小孙是公司的司机,也是公司里平时最闲的人,他放下报纸进了会议室:“蔡总,你找我?”
蔡总也不理他,在翻手机里的通讯录,翻了半天,然后拨了出去:“王涛,我有个事,王台长的夫人和儿子要来北京,嗯,对,上次我们吃过饭的,对,他老婆带着孩子去加拿大,从北京飞过去。明天我让小孙去机场接他们,然后直接拉到你们酒店,晚上我过去请他们吃饭,你帮我接待一下。嗯,行,还是定上次的那个大包。”
蔡总从张伟打印好的剧本最后一页撕下来一条白纸,张伟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嘿,那是我的剧本。”
“我知道,我记一下航班。”蔡总在纸上写字,小孙冲着张伟吐了吐舌头,张伟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明天下午的航班,这是航班号,下面有时间,你明天直接开公司的车去接一下。”蔡总把纸条递给小孙。
接过了纸条刚要拉门,小孙又被叫住了,蔡总眼睛转了转,然后掏出车钥匙:“算了,他们台里的人爱面子,你明天开我的宝马,你把奥迪的钥匙给我。晚上你去把我的车洗一下,里外都洗。”
小孙和蔡总换了车钥匙,蔡总这才重新坐下来,看着张伟眼睛瞪得溜圆:“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张伟叹口气,一边摇头一边从桌上的烟盒里拿出一根烟来:“老大,刚才讲到《大长今》了。”
蔡总也拿了一根,点着了,深吸一口:“不是我说你,电视剧不像写小说,我是要往台里卖的。作为播出机构,他们需要的是收视率。比如我帮你分析《大长今》,我们完全可以模仿这个结构,对不对?咱也来个明代的戏,一个小太监或者宫女,成为一个满汉全席的厨子,家庭妇女绝对爱看。”
“老大,明朝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清朝的。”张伟的油汗更多了。
“我只是举个例子,你看看你写的这个《那个年代》,没有爱情,没有女人。剧本的主线是男人戏,是男人的阳刚戏,这绝对不行。这他妈什么年代了,谁还玩阳刚啊。”蔡总的话像是电熨斗一样,烫得张伟的脸立刻红了。
张伟蜷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好像屁股本来就长在上面的一样。他愣了一会儿,然后起来拿起桌上的剧本:“好吧,我这就琢磨,实在不行就在第十集加一个女人。”
“嗯,你好好琢磨琢磨,我的建议是最好第一集就加,这样吸引女性观众嘛,实在不行,加女八路军团长。”
张伟抓抓脸:“团级干部不好写,因为她要是女团长,怎么也得三十多了。”
“三十多的老女人谁看啊,你就写她十八岁,女团长。找个脸蛋型演员演,观众也爱看。”
张伟耸耸肩:“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啊。”
蔡总一脸绝望的表情:“老大,我喊你老大行不行,你那么尊重历史事实干吗啊?你看现在的古装戏,多火,有几个尊重历史事实的?”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张伟一手抱着黑色羊绒短风衣,一手拎着书包。蔡总走在后面,手上拿着手机和车钥匙:“我正好要去台里办事,捎你一段吧?”
“算了算了,我下楼吃碗刀削面。”张伟肚子早就咕咕叫,约好十点谈剧本,蔡总有事过不来,张伟就饿着肚子在公司等到一点多,等谈完了已经两点了。
“你们山西人啊,就是不会吃。天天刀削面,你烦不烦啊!”蔡总一边穿外套,一边摁电梯。
电梯还没到,电话又响了,蔡总接起电话:“林总,我马上下楼,二十分钟到台里,你的事情我安排给财务去办了。你放心,我的为人你清楚。”
张伟也套上外套,他今天出来得匆忙,衣服穿得太少,走到楼下才发现秋意很浓了。西北风裹着土腥味吹了过来,冻得他瑟瑟发抖。他转身回去,从衣柜里抄出一件羊绒大衣穿在身上。没穿几个小时,就感觉浑身痒痒的,这才发现大衣今年还没洗过,估计上面的螨虫正在身上会餐呢。
一想到这里张伟就头皮发麻,不由自主地又抓了抓脖子,自顾自地说:“山西菜是不行,不过面还是不错的。”
电梯到了,张伟去一层,蔡总去了地下二层车库取车,两人在电梯里面分了手。临走前蔡总还没忘叮嘱:“要记得,写女人戏。”
张伟无奈地摆了摆手,然后裹着大衣出了写字楼。刚要去吃饭,电话就响了。他摸出来一看,是女朋友王新打来的。按理说,王新是不会在这个点儿打电话给他的,因为王新在一家建材城卖瓷砖,如果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让楼层经理发现会被罚款。
张伟接起电话:“喂,宝贝,想我啦?”张伟的声音甜得好像掺了蜜一样。他今年已经三十三了,想结婚想得快要发神经。因为不想找圈里人,所以朋友给他介绍了在建材城上班的王新。两人谈了一年多,基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想你个头,我妈还有我老姨要来,别忘了明早接站的事。你一早去接站,然后上午陪着他们。我看中午能不能过去。”王新说话飞快,可能和她当售货员有关系。她是建材城的销售冠军,曾有人开玩笑说王新能把放大镜卖给盲人。
“你放心,我定了闹钟,一早就过去接她们。酒店房间早就订好了,到时直接过去就行。”
两人又说了几句废话,张伟问她:“晚上想吃什么?”
“我想想,要不还去吃比萨吧?”
一听到王新说要吃比萨,张伟腿都软了。他始终搞不懂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洋快餐。比萨不就是馅饼嘛,还傻贵傻贵的。每次去吃比萨,张伟都吃不饱。虽然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他的年纪已经过了挑剔别人的时候,所以无论王新提议吃什么,他都只能同意。
“那好吧,我去接你下班,然后去我们上次去的那家。”风大,张伟扯着嗓子说。
“嗯,我六点下班,今天我上早班,我先撂了。”王新挂上电话。 张伟把手机塞进口袋时,突然想起公司前台的姑娘曾经说过,手机不能经常放在裤子口袋里,时间久了影响勃起。不愧是影视公司的前台,姑娘说这话时面不改色,张伟倒有些不好意思。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