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编著的《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以TPABr为模板剂,采用氨水、正丁胺、TEAOH等调节凝胶pH值,合成了钛硅分子筛TS-1。系统研究了合成TS-1分子筛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开发出了适于进一步放大的钛硅分子筛合成体系。将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1用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中的溶剂效应、介质酸碱效应、焙烧方式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等,提出了丙烯环氧化机理。
| 图书 |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钢编著的《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以TPABr为模板剂,采用氨水、正丁胺、TEAOH等调节凝胶pH值,合成了钛硅分子筛TS-1。系统研究了合成TS-1分子筛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开发出了适于进一步放大的钛硅分子筛合成体系。将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1用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中的溶剂效应、介质酸碱效应、焙烧方式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等,提出了丙烯环氧化机理。 内容推荐 李钢编著的《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讲述了: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化学加工技术减少副产品排放、发展“环境友好工艺”。分子筛催化在开发环境友好工艺、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大的潜力。特别是1983年Taramasso等首次报道的钛硅分子筛TS一1,在以Hzoz为氧化剂的低温氧化反应中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高,副产品为水,对环境无害。以TS一1为催化剂,H202为氧化剂,近年开发出了苯酚羟基化制苯二酚、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等一系列反应。但是,与钛硅分子筛的美好应用前景相比,其在工业推广中所迈出的步伐却很小。钛硅分子筛Ts一1昂贵的生产成本和苛刻的合成条件,是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基础研究方面,钛硅分子筛合成过程和催化机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使得钛硅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主要在摸索中进行。 钛硅分子筛TS一1经典合成法采用不含碱金属离子的高纯TPAOH为模板剂,成本较高,而且合成条件苛刻、制备重复性差,工业化困难大。本书采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xRD、IR、uV—Vis、SEM、ESR等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钛硅分子筛合成中的模板剂作用、钛物种存在形式、晶化机理、晶化动力学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以TPABr为模板剂的合成体系。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以TPABr为模板剂,采用氨水、正丁胺、TEAOH等调节凝胶pH值,合成了钛硅分子筛TS-1。系统研究了合成TS一1分子筛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开发出了适于进一步放大的钛硅分子筛合成体系,并实现了100 L规模放大。将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一1用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中的溶剂效应、介质酸碱效应、焙烧方式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等,提出了丙烯环氧化机理。 目录 1 绪论 2 文献综述 2.1钛硅分子筛的合成研究 2.2钛硅分子筛的表征方法 2.3钛硅分子筛TS一1的催化性能 2.3.1概述 2.3.2烯烃环氧化反应 2.3.3苯乙烯氧化反应 2.3.4苯酚羟基化反应 2.3.5芳烃羟基化反应 2.3.6脂环酮肟化 2.3.7丙胺和苯胺的氧化反应 2.3.8醇氧化反应 2.3.9烷烃氧化反应 2.3.10光催化还原CO2 2.4环氧丙烷合成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 2.4.1概述 2.4.2钛硅沸石催化法 2.5绿色化学 2.6课题选择 3 实验部分 3.1钛硅分子筛的合成 3.1.1合成原料 3.1.2钛硅分子筛合成方法 3.2钛硅分子筛的表征方法 3.2.1XRD测试 3.2.2FT—IR谱 3.2.3uV—Vis漫反射光谱 3.2.4扫描电镜(SEM) 3.2.5核磁共振实验 3.2.6元素组成分析 3.2.7电子自旋顺磁共振谱(ESR) 3.2.8紫外共振拉曼光谱(UV—Raman) 3.2.9热分析 3.2.10比表面测定 3.3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 4 钛硅分子筛合成中模板作用研究 4.1引言 4.2TPABr为唯一模板剂的合成体系 4.3TPABr-TEAOH体系中模板作用研究 4.4TPABr-正丁胺体系中模板作用研究 4.5TPABr—TBAOH体系中模板作用研究 4.6TBABr—TEAOH体系中模板作用研究 4.7TBAOH一正丁胺体系中模板作用研究 4.8小结 5 钛硅分子筛中钛的存在形式研究 5.1引言 5.2元素分析 5.3晶胞参数测定 5.429SiMASNMR谱研究 5.5UV—Vis光谱研究 5.6ESR研究 5.7钛硅分子筛的酸处理 5.8UV一Raman光谱研究 5.9钛硅分子筛中钛的存在形式讨论 6 钛硅分子筛TS一1晶化过程研究 6.1引言 6.2晶化过程母液pH变化研究 6.3晶化过程母液13CNMR研究 6.4晶化过程固体样品FT—IR研究 6.5钛硅分子筛结晶动力学研究 6.5.1钛硅分子筛结晶动力学 6.5.2表观活化能 6.5.3变温晶化 6.6小结 7 钛硅分子筛TS-1的合成条件及机理研究 7.1引言 7.2以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合成钛硅分子筛的影响 因素 7.2.1晶种的影响 7.2.2晶化时间的影响 7.2.3n(TPABr)/n(Si02)的影响 7.2.4n(Si02)/n(Ti02)的影响 7.2.5碱源的影响 7.3TPABr-正丁胺体系中TS-1的合成 7.4TPAB卜TEAOH体系中TS一1的合成 7.5TS一1合成体系的筛选 7.5.1硅源的选择 7.5.2碱源的选择 7.6钛硅分子筛合成机理探讨 7.7小结 8 钛硅分子筛TS一1合成的放大 8.1引言 8.2钛硅分子筛Ts一1合成原料用量的优化 8.2.1正丁胺用量的影响 8.2.2晶种用量的影响 8.3钛硅分子筛TS一1合成的放大 8.3.1钛硅分子筛合成的放大效应 8.3.2搅拌的影响 8.3.3搅拌速度的影响 8.4钛硅分子筛TS一1的物理化学表征结果 8.4.1TS一1产品收率 8.4.2XRD表征 8.4.3IR谱表征 8.4.41H一13CCP/MASNMR谱表征 8.4.529SiMASNMR谱表征 8.4.6其他物理化学性能 8.5钛硅分子筛Ts一1的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 8.6小结 9 钛硅分子筛焙烧过程研究 9.1引言 9.2钛硅分子筛TS一1的热分析结果 9.3焙烧方式对TS一1性能的影响 9.4高温焙烧过程中Ts-1各项性能的变化 9.5小结 10 丙烯环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研究 10.1引言 10.2反应条件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10.3催化剂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10.3.1采用不同模板剂合成的钛硅分子筛的催化 性能 10.3.2TS一1结晶度的影响 10.3.3TS一1晶粒大小的影响 10.4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10.5酸碱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10.5.1反应介质酸碱度的影响 10.5.2碱性添加物在Ts-l重复使用过程中的 影响 10.5.3碱性添加物在TS-1焙烧过程中的影响 10.6丙烯环氧化反应机理 10.7小结 11 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工艺工业化前景分析 12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摘要 作者学术成果索引 致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18162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8 |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2 |
| CIP核字 | 2013196633 |
| 中图分类号 | TQ426.9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辽宁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