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
内容
编辑推荐

胡适(1891-1962)是现代中国最具声望同时又争议最大的文化宗师与思想巨人。他博学勤勉,著述等身,留下了极其宏富的文字遗产。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文章菱总字数达两千万未计算英文著述),他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伦理、教育、社会、政治等诸领域均做出过卓越建树,他的学术意见与思想遗产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关深远的影响,并且持续着巨大的历史生命力。

这套《胡适思想录》无疑是胡适众多文章精品的荟萃,是人们认识与了解胡适思想文化成果的重要依据,更是掌握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的必读之作。

本书为第六卷《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

内容推荐

《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简介: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为“胡适思想录”第四卷,是人们认识与了解胡适思想文化成果的重要依据,更是掌握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的必读之作。

目录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1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4

信心与反省/10

再论信心与反省/15

三论信心与反省/20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25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29

领袖人才的来源/34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38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42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46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50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56

大众语在哪儿/61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64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68

太平洋会的规律/71

太平洋学会/74

海外杂感/77

太平洋国际之认识与感想/79

海外归来之感想/81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84

在中研院第一届院士会议上的讲话/87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89

当前中国文化问题/94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100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致词/103

基本科学研究与农业/105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113

武力解决与解决武力/117

好政府主义/120

对于沪汉事件的感想/125

五四运动纪念/129

中国问题的一个诊察/136

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141

伟大的同情心/146

纪念“五四”/149

论战后新世界之建设/151

抗战五周年纪念/154

我们能做什么/157

自由主义/161

对立法院的寄望/166

谈护宪/171

五十年来的美国/175

容忍与自由/182

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的运动/189

试读章节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

这一期(《独立评论》第十八期)本刊出版之日正是“九·一八”的周年纪念。这一年的光阴,没有一天不在耻辱惨痛中过去的,纪念不必在这一天,这一天不过是给我们一个特别深刻的回忆的机会,叫我们回头算算这一年的旧账,究竟国家受了多大的损失和耻辱,究竟我们自己努力了几分,究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并且这一天应该使我们向前途想想,究竟在这最近的将来应该如何努力,在那较远的将来应该如何努力。这才是纪念“九·一八”的意义。

“九·一八”的事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的,不是意外的,它不过是五六十年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个危险局面的一个爆发点。这座火山的爆发已不止一次了。第一次的大爆发在三十八年前的中日战争,第二次在三十五年前的俄国占据旅顺、大连,第三次在庚子拳乱期间俄国进兵东三省,第四次在二十八年前的日俄战争,第五次在十七年前的二十一条交涉。去年“九·一八”之役是第六次的大爆发。每一次爆发,总给我们一个绝大的刺激,所以第一、二次的爆发引起了戊戌维新运动和庚子的拳祸。日俄战争促进了中国的革命运动,满清皇室终于颠覆。二十一条的交涉对于后来国民革命的成功也有绝大的影响:袁世凯的帝制运动及其失败,安福党人的卖国借款,巴黎和约引起的学生运动,学生运动引起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中国国民党的改组,此等事件都与国民革命的运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民四的中日交涉产生了民十五六年的国民革命。

反响是有的,然而每一次反响都不曾达到挽救危亡的目标,都不曾做到建设一个有力的统一国家的目标。况且每一次的前进,总不免同时引起了不少的反动势力:戊戌维新没有成功,反动的慈禧党早已起来了,就引起了庚子的国耻。辛亥革命刚推倒了一个枯朽的满清帝室,北洋军人与政客的反动大团结又早已起来了。民十五六年的国民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腐化和恶化的趋势都已充分显露了。三十多年的民族自救运动,没有一次不是前进的新势力和反动势力同时出现,彼此互相打消,已得的进步往往还不够反动势力的破坏,所得虽不少而未必能抵偿所失之多。结果竞成了进一步必得退一步,甚至于退两三步。到了今日,民族自救的运动还是一事无成!练新兵本是为了御外侮的,于今我们有了二百多万人的陆军,既不能御外侮,又不能维持地方的安宁,只给国家添了一个绝大的乱源!谋革命也是为了救危亡,图民族国家的复兴;然而三十年的革命事业,到今日还只到处听见“尚未成功”的一句痛语。办新教育也是为了兴国强种,然而三十多年的新教育,到今日不曾为国家添得一分富,一分强,只落得人人痛恨教育的破产。

四十年的奇耻大辱,刺激不可谓不深;四十年的救亡运动,时间不可谓不长。然而今日大难当前,三百六十五个昼夜过去了,我们还是一个束手无策。这是我们在这个绝大纪念日所应该深刻反省的一篇惨史,一笔苦账。

我们应该自己反省:为什么我们这样不中用?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自救运动到于今还是失败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固然是今日的急务;然而还有许多人不信我们的民族国家是有病的,也还有许多人不肯相信我们生的是“七年之病”,也还有一些人不肯费心思去诊断我们的病究竟在哪里。我说的“反省”,就是要做那已经太晚了的诊断自己。

我们的大病原,依我看来,是我们的老祖宗造孽太深了,祸延到我们今日。二三十年前人人都知道鸦片、小脚、八股为“三大害”;前几年有人指出贫、病、愚昧、贪污、纷乱为中国的“五鬼”;今年有人指出仪文主义、贯通主义、亲故主义为“三个亡国性的主义”(《独立》第十二号)。这些话,现在的青年人都看做老生常谈了,然而这些大病根的真实是绝对无可讳的。这些大毛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都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这些病痛,“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何况我们竟是兼而有之,种种亡国灭种的大病都丛集在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上!向来所谓“东方病夫国”,往往单指我们身体上的多病与软弱,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病痛固然不轻,精神上的病痛更多,又更难治。即如“缠脚”,岂但是残贼肢体而已!把半个民族的分子不当做人看待,让她们做了牛马,还要砍折她们的两腿,这种精神上的风狂残酷,是千百年不容易洗刷得干净的。又如“八股”,岂但是一种文章格式而已!把全国的最优秀分子的聪明才力都用在变文字戏法上,这种精神上的病态养成的思想习惯也是千百年不容易改变的。——这些老祖宗遗留下的孽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病。在这个心身都病的民族遗传上,无论什么良法美意一到中国都成了“逾淮之橘”,都变成四不像了。

所谓民族自救运动,其实只是要救治这些根本病痛。这些病根不除掉,什么打倒帝国主义,什么民族复兴,都是废话。例如鸦片,现在帝国主义的国家并不用兵力来强逼我们销售了,然而各省的鸦片,勒种的是谁呢?抽税的是谁呢?包运包销的是谁呢?那无数自己情愿吸食的又是谁呢?

病根太深,是我们的根本困难。但是我们还有一层很重大的困难,使一切疗治的工作都无从下手。这个大困难就是我们的社会没有重心,就像一个身体没有一个神经中枢,医头医脚好像都搔不着真正的痛痒。试看日本的维新所以能在六十年中收绝大的功效,其中关键就在日本的社会组织始终没有失掉它的重心:这个重心先在幕府,其后幕府崩溃,重心散在各强藩,几乎成一个溃散的局面;然而幕府归政于天皇之后(1867),天皇成为全国的重心,一切政治的革新都有所寄托,有所依附,故幕府废后,即改藩侯为藩知事,又废藩置县,藩侯皆人居京师,由中央委任知事统治其地(1871),在四五年之中做到了铲除封建割据的大功。二十年后,宪政成立,国会的政治起来替代藩阀朝臣专政的政治(1890),宪政初期的纠纷也全靠有个天皇作重心,都不曾引起轨道外的冲突,从来不曾因政争而引起内战。自此以后,四十年中,日本不但解决了它的民族自救问题,还一跃而为世界三五个大强国之一,其中虽有几个很伟大的政治家的功绩不可磨灭,而其中最大原因是因为社会始终不曾失其重心,所以一切改革工作都不至于浪费。

我们中国这六七十年的历史所以一事无成,一切工作都成虚掷,都不能有永久性者,依我看来,都只因为我们把六七十年的光阴抛掷在寻求建立一个社会重心而终不可得。帝制时代的重心应该在帝室,而那时的满清皇族已到了一个很堕落的末路,经过太平天国的大乱,一切弱点都暴露出来,早已失去政治重心的资格了。所谓“中兴”将相,如曾国藩、李鸿章诸人,在十九世纪的后期,俨然成为一个新的重心。可惜他们不敢进一步推倒满清,建立一个汉族新国家;他们所依附的政治重心一天一天的崩溃,他们所建立的一点事业也就跟着那崩溃的重心一齐消灭了。

P4-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42714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