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史 数学卷
内容
内容推荐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领先于世界优选水平。中国传统数学是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既可用于现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对当前的数学研究有某些启迪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根据对原始文献的深刻研究,以重新划分的中国数学发展各阶段为序,试图系统论述远古至清末中国数学的主要成就、思想、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的数学典籍、杰出的数学家,并探讨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背景,是对截止到21世纪初中国数学史研究成果的新全面总结。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既是数学史专业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适合从事数学、历史、文化、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中国数学从兴起到形成一门学科——原始社会到西周时期的数学
第一章 中国数学的兴起——原始社会的数学
第一节 图形观念的形成
一 图形观念的产生
二 从方位观念看图形观念
三 原始的作图工具——规矩准绳
第二节 数概念的形成与原始的记数方法
一 数概念的产生
二 原始的记数方法
第三节 传说中的数学人物
一 伏羲
二 黄帝和隶首
三 尧、舜、禹和倭
第四节 从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结构看当时数学的发展
第二章 数学形成一门学科——夏、商、西周三代的数学
第一节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形成
一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数字
二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第二节 数学成为一门学科
一 社会管理和工作的需要与数学的发展
二 数学进入教学科目
三 商高及其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第二编 中国传统数学框架的确立——春秋至东汉中期的数学
第三章 春秋至汉代数学概论
第一节 春秋战国秦汉数学与社会及文化背景
一 春秋战国数学与社会及文化背景
二 秦汉数学与社会及文化背景
第二节 算法式数学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高峰
一 整数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的普及
二 分数、比和比例的广泛使用
三 从先秦文献看春秋战国时代的算法化数学——“九数”
四 先秦时期的其他数学知识
第三节 理论思辨倾向——春秋战国数学的新动向
一 墨家与数学
二 名家的数学思想
三 先秦道家等学派的无限思想
四 春秋战国时期的理性思辨与数学
第四节 秦简《数》与汉简《算数书》
一 秦简《数》
二 《算数书》的体例、表达方式及特点
三 《算数书》的编纂
四 《算数书》的内容及其在中国数学目前的地位
第五节 《周髀算经》和陈子
一 《周髀算经》
二 陈子
第六节 《九章算术》和张苍、耿寿昌
一 《九章算术》的内容
二 《九章算术》的体例和编纂
三 《算数书》与《九章算术》
四 《九章算术》的特点与弱点及其在世界数学目前的地位
五 《九章算术》的版本
六 张苍和耿寿昌
第七节 其他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一 许商和《许商算术》、《杜忠算术》
二 尹咸和刘歆
三 张衡和马续
第四章 分数、率与盈不足
第一节 分数及其四则运算法则
一 分数及其表示
二 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第二节 今有术与衰分术、均输术
一 今有术
二 衰分术
三 均输术
第三节 盈不足术
一 盈不足诸术
二 盈不足术在一般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 面积、体积、勾股与测望
第一节 面积
一 直线形面积
……
第三编 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东汉末至唐中叶的数学
第四编 中国传统数学的高潮——唐中叶至元中叶的数学
第五编 传统数学主流的转变与珠算的发展——元中叶至明末数学
第六编 西方数学的传入与中西数学的会通——明末至清末的数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总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史 数学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书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90533
开本 16开
页数 89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400000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