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苑英华(1-6) |
内容 | 内容推荐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灵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太平兴国七年(982)开始,雍熙三年(986)完成。宋真宗赵恒时曾进行几次修订。宋孝宗赵昚时又命专人作了校订,最后经周必大、胡柯和彭叔夏复校,于嘉泰元年(1201)开始刻版,四年完工。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清朝纂修《全唐诗》、《全唐文》和《四库全书》时,都曾用作参考。《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文苑英华(套装共6册)》流传不广,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胡维新等根据传抄本重新刻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刻本一百四十卷和明刻本八百六十卷配齐影印,并附录了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及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目录 第一册 刻文苑英花序 纂修人姓名 纂修文苑英花事始 卷一——一五〇 赋 第二册 卷一五一——三三〇 诗 第三册 卷三三一——三五〇 行 卷三五一——三七九 杂文 卷三八〇——四一九 中书制诰 卷四二〇——四一九 翰林制诏 卷四七三——四七六 策问 卷七七——五〇二 策 第四册 卷五〇三——五五二 表 卷五五三——六二六 判 卷六二七 笺 卷六二八——六四四 状 卷六四五——六四六 檄 卷六四七——六四八 露布 卷六四九 弹文 卷六五〇 移文 卷六五一——六六六 启 第五册 卷六六七——六九三 书 卷六九四——六九三 疏 卷六九九——七三八 序 卷七三九——七六〇 论 卷七六一——七七〇 议 卷七七一 连珠 喻封 卷七七二——七七九 颂 卷七八〇——七八四 赞 卷七八五——七九〇 铭 卷七九一 箴 卷七九二——七九六 传 卷七九七——八三四 记 第六册 卷八三五——八三九 谥哀册文 卷八四〇——八四一 谥议 卷八四二——八四三 诔 卷八四四——九三四 碑 卷九三五——九六九 志 卷九七〇 墓表 卷九七一——九七七 行状 卷九七八——一〇〇〇 祭文 附 文苑英花辨证 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苑英华(1-6)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李肪 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080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0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150000 |
出版时间 | 1966-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