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前海剧说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自从事戏曲研究工作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评论,共分五个部分。“元代剧曲研究”收集了作者对元杂剧研究的成果,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入手,探索元杂剧的成因,并且着力研究元杂剧与宗教的关系。这在当时走在科研的前面。“现当代戏曲研究”关注辛亥革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的戏曲创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关注舞台、关注创作传统的延续,有些论文还获得了“田汉戏剧奖”、“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在社会上反响良好。“非物质遗产研究”是2001年昆曲成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中国兴起的新兴学科,作者也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并且参加粤港澳三地的申报遗产的实际操作。这些论文都是紧贴实际,有感而发。“印度戏剧研究”是作者开拓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印度是中国的近邻,是东方戏剧的鼻祖,中印两国之间的戏剧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关联。这组论文是作者在印度学习、考察、研究的成果,在研究方面起到创榛劈莽,以启山林的作用。“戏剧评论”是作者将目光聚焦在当代创作一个具体的体现,对当代的戏曲创作、戏曲现象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文风辛辣、尖锐,受到了业界的关注。 目录 自序/1 第一编 元代剧曲研究 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写照/1 论郑廷玉杂剧的语言艺术/13 净明道与戏曲/21 南流后的大都作家及其创作/27 佛道与元杂剧的因缘/43 三位大都作家的开封情结 ——元杂剧中的开封城研究之一/65 《西游记》杂剧研究/74 “神佛道化戏”中“八仙戏”研究/103 “神佛道化戏”的几种模式/125 第二编 近现代戏曲研究 成兆才及其剧本创作/153 易俗社作家群新论/169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前海剧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毛小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9524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1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2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805.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