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跨界创意访谈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本书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逾与十余位在跨界创作实践和跨界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作家的访谈合集。 2、本书探测新时代艺术文化如何转型,省思各种跨界创意可能性,探讨跨媒介文学创意的策略方法、本土化及时代性。 3、本书为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媒介创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内容推荐 《跨界创意访谈录》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逾与十余位在跨界创作实践和跨界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作家的访谈合集,通过对话访谈,共同探讨跨界文艺创意这一新时代的新课题。重点关注海内外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跨界创意和跨媒介文化课题。探测新时代艺术文化如何转型,省思各种跨界创意可能性,探讨跨媒介文化创意的策略方法、本土化及时代性。 目录 一、跨界论 网络时代的跨界写作——少君、凌逾访谈录 冲浪于网络文学潮头——少君、凌逾访谈录 点亮“新古韵”——葛亮、凌逾访谈录 迷宫悬疑哲思小说《写托邦与消失咒》──潘国灵、凌逾访谈录 二、学术论 赵稀方学术答问录——赵稀方、凌逾等 中国作家的海外“遭遇”——刘俊、凌逾等 现代主义、跨国流动与南洋文学——张松建、凌逾等访谈录 把学术当成毕生的追求——谈台港澳文学研究,古远清、凌逾等 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思考——陈瑞琳、凌逾等 赛博时代的可能世界互动叙事——中山大学“南方文谈”沙龙,张均、郑焕钊、王瑛、陈瑜、凌逾等对谈 三、美学论 笔墨跨界舞,故国梦重归——施玮与凌逾等对谈新书《故国宫卷》 听香相遇朵拉情——朵拉、凌逾访谈录 Footnotes:写画感觉的大书——唐睿、凌逾访谈 港派文学大师影像之世与界——凌逾访谈黄劲辉导演实录 沙城筑文——凌逾、林兰英论《写托邦与消失咒》改编剧《洞穴剧》 四、传播论 斟饮《香港文学》办刊之苦甘——陶然、凌逾等访谈录 对话陶然:文学创作与香港文化漫谈——陶然、凌逾等 “小而精致,而非大而无当”——凌逾、霍超群、林兰英向《香港文学》总编辑陶然提问 中国芯和中国造如何走向世界——孙博、凌逾等座谈 叩应——访谈录后记 附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跨界创意访谈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凌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9377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8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