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壶韵茶缘--读壶与学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紫砂陶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在津城紫砂艺苑中,活跃着一位亲和、乐观、热忱而勤勉的老人,他痴迷紫砂,退而不休;他以壶会友,广结善缘;他藏壶鉴壶,大器晚成;他研习紫砂陶艺文化,收获颇丰……他就是原任市文史馆党组书记兼馆长,现任天津市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赵金水先生。

《壶韵茶缘--读壶与学茶》记载了他多年读壶学茶的切身体会,普及了关于紫砂壶和茶叶的知识,对紫砂爱好者很有帮助。

内容推荐

《壶韵茶缘--读壶与学茶》对历史遗存和当今制作的紫砂名壶进行了鉴赏,对制作大师作了详尽的介绍;并概括了我国出产的各种茶叶,可读性强。本书图文并茂,是作者赵金水多年读壶学茶的切身体会,融汇壶与茶的基本知识与感悟,是关于紫砂壶和茶叶的知识普及读本,对紫砂爱好者很有帮助。

目录

读壶篇

 乐向紫砂觅真趣

 浅谈紫砂之真的迷人之处

 紫砂历史星空的耀眼巨星

 陈鸿寿与曼生壶

 试谈全手工壶

 美轮美奂的紫砂茗壶装饰

 紫砂陶刻美奇葩溢清香

 紫砂茗壶与文人雅士

 我的挚友毛国强大师

 宜兴紫砂名师胡洪明

 紫砂才女蒋丽雯

 紫砂才俊范顺君

 陶艺世家满园春

 浅谈读壶养壶之感悟

 试谈鉴赏紫砂壶的能力

 大师与茗壶

 当代茗壶欣赏

 试谈朱泥壶

 紫砂陶艺的传承·生命·根脉

 盛世收藏话紫砂

 酷爱紫砂

 我爱宜兴

学茶篇

 中国茶文化掠影

 中国的六大类茶

 中国名茶的传说

 中国名优茶简述

 名人与茶

 购茶、泡茶、品茶、储茶

 陆羽《茶经》享古今

 名茶飘香的北方集散地——天津

 壶韵茶缘

附录

 盛世兴文史和风荟百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50周年馆务报告

 难忘岁月中的点滴回忆

 盛世兴文史津门溢春华——纪念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

 深切怀念邓小平同志——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作者文章编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六、紫砂壶的收藏

收藏是一门学问,收藏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收藏紫砂壶的动机,有人是作为实用、欣赏、把玩,修身养性;有人是作为一种投资,希望保值增值;有人是作为研究和弘扬紫砂文化的载体。不管哪种动机的收藏,都应由自己的经济收人水平而决定。如果是工薪阶层,以收藏“小名家壶”(即有发展潜力的助理工艺师的壶)为宜,这个档次的壶做工不错,泥质也可以,泡茶能孕味育香,越用越光润可爱,会给你的使用把玩带来无穷乐趣,实现超值享受。如果经济有一定实力,以收藏工艺师中的佼佼者和高级工艺师的壶为宜.这个档次的壶泥质好,做工精细.多是精品佳作,经精心养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能保值增值。如果是经济实力强的名商大儒,以收藏“大名家壶”为宜.即当今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的壶乃至历代大师的名壶。收藏把玩这些高档次的藏品、妙品、神品.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内涵,还能为弘扬紫砂陶艺做贡献。然而.作为收藏者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切忌只想保值增值、幻想与财缘撞个满怀而赚大钱。当今古玩市场上紫砂壶赝品比比皆是.鱼目混珠.雾里看花,破财交学费是难免的。熟悉紫砂壶图录和照片是必要的,但如完全按图索骥,则很容易上当受骗。必须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紫砂知识和实践经验,认真分析判断是否真品,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不会上当受骗。如果是初涉紫砂的爱好者,最好在紫砂专家指导下选购和收藏.既能长知识、练眼力,又能少走弯路、买到真壶。要把收藏紫砂壶作为鉴赏把玩、陶冶情操、研究和弘扬紫砂陶艺的载体。这样,才能从收藏中不断获得快活和教益,才能在辛勤耕耘后得到更多收获,才能使收藏更有意义。我非常赞同李经先生夫妇的观点:“我们的愿望不是发财,而是希望共同创造一番事业,这个事业不是一般人所想的要做多大生意赚多少钱,我们俩对事业的定义是希望将中国的茶与紫砂艺术研究得更透彻,留下这些心得,不让中国的这些宝贵文化沦落流失。”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自北宋始,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经历代壶艺名家提炼创造,以其独特的泥质、良好的功能、精美的艺术造型、浓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陶瓷艺苑中独树一帜而享誉海内外。壶小乾坤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神灵凝结于方寸之间。正因如此,几年来在我内心深处,涌动着学习紫砂陶艺的痴迷之情。“我恋紫瓯真国粹,寸柄之物皆学问,余生有癖爱茗壶,乐向紫砂觅真趣”。

以上粗浅认识.难免有不当和谬误之处,诚恳地就教于各位紫砂前辈、专家和同道,以使我在学习紫砂陶艺的队伍中更加勤奋,不断进步。

P23-24

序言

在茶道书海中徜徉——记金水品茶学壶之道

2000年,我被调到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工作,和金水、月春、学书组成了一个很好的领导集体。在工作之余,金水在街上买了很多地摊上出售的紫砂壶。仅凭我在博物馆工作期间曾多次到宜兴购买当时名家紫砂作品的经验,肯定金水购买的这些壶都是赝品。我告诉金水决不能再买这种东西了。同时,我向他介绍了拟在天津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台湾紫砂专家李经、傅英书夫妇。

在李经、傅英书夫妇诲人不倦的指导下,金水开始步人紫砂的殿堂。他除了欣赏到李经夫妇收藏的历代紫砂名壶之外,还读了唐代陆羽的《茶经》、明代屠龙的《茶笺》、清代张燕昌的《阳羡陶说》、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等著作,奠定了他对紫砂文化历史的了解。同时,他还亲自去宜兴考察,并与紫砂大师鲍志强、毛国强、徐秀棠、李昌鸿、曹婉芬以及青年紫砂工艺家蒋丽雯、周琴娣、周志君、鲍玉梅、毛子健、蒋建军等交上了朋友,并开始购买紫砂名家的作品。

更可喜的是金水把研究紫砂视之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他在茶道书海中徜徉、驰骋。十几年来,光是谈论制壶的文章他就写出了数十篇之多,从陈曼生一直到今天活跃在紫砂艺坛上的名师佳作,一一涉猎;从中国名茶谈到历史名人与茶文化,从全手工壶的制作谈到紫砂壶与文人雅士以及养壶人之间的情感。就连看到一瓣茶叶在水中悄然舒展、摇曳漂浮的姿态也是一种享受。这些既显示了他对茶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他对紫砂陶艺的真知灼见。

如今茶艺和茶文化已成为金水须臾也离不开的了,他通过茶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亦通过茶艺结交许多挚朋好友。总之。荼文化让他个人的情操得到无限发挥,同时也起着美化生活的功能。

紫砂和茶文化丰富了金水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时时处处引导着人们走向和睦相处的境地。

崔锦

2014年12月

后记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是市政府礼贤敬士之所,人文荟萃之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一片沃土。我有幸在这片沃土上为馆员服务,以馆员为师,工作学习了8年,从各位馆员那里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令我终身受益。

2001年,崔锦馆长指引我走上了爱紫砂之路,引荐我拜台湾紫砂茶文化专家李经、傅英书夫妇为师。在老师诲人不倦的亲授下,工作之余我努力钻研紫砂茶文化。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迈进了大门。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荣幸地得到华非馆员、李正中馆员等专家学者的热情指教,使我受益良多。我相继写了一些读壶学茶的文章,承蒙馆领导班子的关心和重视,决定出版这本文集。崔锦馆长、陈雍馆长和张娟主任亲自为文集撰写序言。温杰处长及樊恒同志认真梳理稿件、筛选精修插图并文字把关。出版社的赵艺老师亲力亲为,使文集锦上添花。这些深情厚谊,令我感动奠名。文集付梓之际,在此一并深表诚挚的谢意。

我自知离真正学懂弄通紫砂茶文化,差得还远。文集中难免有不妥乃至谬误之处,尚祈大雅方家和同道不吝赐教。

赵金水

2015年春于津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壶韵茶缘--读壶与学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金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98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5248188
中图分类号 K876.3-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