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知名学者方维规专文作序推荐:《“本真性”:民俗学的知识生产及其多重视野》。
2.\t对中国民俗学史的回顾与反思,引发读者对民俗学认知论和方法论的思考。
3.\t文后附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 图书 | "土著"之学 辅仁札记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t知名学者方维规专文作序推荐:《“本真性”:民俗学的知识生产及其多重视野》。 2.\t对中国民俗学史的回顾与反思,引发读者对民俗学认知论和方法论的思考。 3.\t文后附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内容推荐 本书结集了作者对于昔日辅仁大学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数篇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读书札记,除了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作者还给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论文作者的调研过程以及一些问题在当今的发展等内容。这些过去受到忽视的优秀论文既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代表,同时也勾勒出了当时我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断代史,而这些本身并非名家巨匠的论文作者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清晰的掌纹。 目录 《"土著"之学:辅仁札记》无目录 书评(媒体评论) 用歌颂的方式,书写卑微的过往。 与严谨而认真的历史书写者相较,我更愿意做一个散漫、随性的“旁观者”。 一个历史的切片、剖面,实乃“历史的厚瞬间(thick moment)”。它汇聚、显现着全部的历史,并赋予历史以清晰纹理和蓬勃生机。这即“历史的掌纹”本意。不以英雄为轴,而以常人抑或说“英雄性”为轴的学科史,也即搜索遗忘在故纸堆里无名呼声的学科史,同样如此。对现代中国民俗学而言,长期被“忘缺”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辅仁大学的民俗学研究就是这样的切片与厚瞬间。司礼义、贺登崧等传教士关于北中国歌谣、谜语、故事、婚俗等科学而精彩的民俗学志,实乃洞察心性、细致入微的“土著”之学。与长期隐于史的赵卫邦立足人类共有文化高度对扶箕的研究一样,这些都是中国民俗学曾经有的纹理。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土著"之学 辅仁札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岳永逸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8814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