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欲的呼唤》与《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罪的规训》共同构建完整视角,呈现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罪与罚;
2 190幅图片开启奇妙视觉旅,467页呈现法学与文学的激情碰撞,29位出色作家65部经典作品的法学视角解读;
3 总览“希伯来—基督教文明”发展分支下的罪刑观;
4 法学大咖高铭暄、黄京平、陈兴良教授联袂推荐,陈兴良教授作序梳理中国法学与文学发展脉络;
5 场景式再现作品经典桥段,身临其境感受文学之美、法学之美。
| 图书 |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 来自原罪的规训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欲的呼唤》与《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罪的规训》共同构建完整视角,呈现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罪与罚; 2 190幅图片开启奇妙视觉旅,467页呈现法学与文学的激情碰撞,29位出色作家65部经典作品的法学视角解读; 3 总览“希伯来—基督教文明”发展分支下的罪刑观; 4 法学大咖高铭暄、黄京平、陈兴良教授联袂推荐,陈兴良教授作序梳理中国法学与文学发展脉络; 5 场景式再现作品经典桥段,身临其境感受文学之美、法学之美。 内容推荐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罪的规训》介绍“希伯来—基督教文明”分支下的文学作品与罪罚思想。与古希罗文明相对应,它是一种强调群体本位、抑制原欲并肯定超现实之生命价值的宗教本位思想。这种抑欲型文化模式逐渐发展为西方文明母题的第二条源流。可以看到,西方中世纪、理性主义时期、启蒙运动时期、19世纪文明的发展轨迹,均与“基督教文明”一脉相承,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原罪情结与宗教人本意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法学思想,均传递着以人智(理性)战胜人欲、强调规则与秩序、肯定个体价值、保障群体利益的复合型理念。 目录 引言 原罪烙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第一讲 人神之契:《圣经》/011 “摩西十诫”与原罪:《圣经·旧约》之“摩西与耶和华之约”/015 报应与株连:《圣经·旧约》之“索多玛城的毁灭”/018 “登山宝训”与宽恕:《圣经·新约》之“耶稣与上帝之续约”/022 人皆罪者:《圣经·新约》之“行淫时被捉的女人”/026 第二讲 法的精神:民族史诗/035 征服与荣耀:英格兰史诗《贝奥武甫》/037 以挚爱之名:日耳曼史诗《尼伯龙人之歌》/045 上帝赐予的公平:法兰西史诗《罗兰之歌》/051 基督教谕vs.“灰鹅法典”:冰岛史诗《尼亚尔萨迦》/061 强权即正义:西班牙史诗《熙德之歌》/067 忏悔与救赎: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074 第三讲 中世纪的挽歌:桂冠诗人的预言/079 献给中世纪的挽歌:《神曲》/079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 来自原罪的规训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春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3845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57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0,I1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