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老管理(人生的智慧与成功方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发掘并系统阐述了中国道学关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阐释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学管理思想,而且紧密结合当代管理实践,并发扬光大,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书中关于领导原理、决策原理、辞书原理的论述,对于从事宏观管理、企事业管理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是易于领会,易于实行,易见成效的领导和管理艺术。

内容推荐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不能没有管理;只要有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必须管理。虽然促使人类活动的工具因时而异,技巧各不相同,但人类心理行为的原理原则永远不变。最佳的管理一直是开发人类潜力的钥匙。因此,无论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还是最高的政府机构,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

道学之整体的管理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全部管理的知识和智能。同时,用老子的话来说,这种方法既“简单明了”,又“易学易行”,而且“实有成效,立竿见影”。无论何人,只要有志用世,希望有所成就的,本书对他就有实用的价值。

目录

第—部 道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一章 道学的进化论

第二章 道学的矛盾论(阴阳相对论、一体之两面论)

第三章 道学的心态论

第四章 道学的职责论

第五章 道学的五行论

第六章 道学的心理能动与人性论

第二部 道学的高度运用与实践

第七章 道学的领导原理与技术

第八章 道学的决策原理与技术

第九章 道学的辞说原理与技术

第三部 对历史北资料的探讨

第十章 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和矛盾

结论

附录

试读章节

生命的实现就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就是进化。宇宙之间,一切生命的形式(赋有形体之物)都在时空中不断改善自己,并朝着更高等的形式进化。这也就是生存的天然目的。现在宇宙存在着五种高低不同生命形式的领域,可称为五个世界。前面的四个世界,其领域与内容显而易见,就是矿物的世界、植物的世界、动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唯有第五个世界,亦即精神的世界,比较需要稍候思索。虽形式领域精简异致,然每一世界的成员都本能地活着改善自身,向更高级的世界演变进化,其为美满而生存之目的则毫无不同。

一、矿物的世界

矿物世界是宇宙最基层的生命形式,他们都拥有占据时空的躯体。这些小自眼不能见的微生矿物质以及泥土沙砾,大至地球星系,都经历着形成、成熟与衰亡的“生命周期”。其周期虽各不相同,但都服从特定的生命规律。这也都已为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地貌学家、矿物学家以及医药学家们一再天认定。他们还进一步证实:各种矿物分别通过声、光、热、磁等媒体,而进行吸收,加工、改变和施放能量等活动。这些生命最基本的形式,都在不断变化中。凡是有变化的所在,就有生命和进化存在。

二、植物的世界

这一世界的成员,包括病毒和细菌,除了具备物质的躯体之外,却拥有基本的感觉。如花草树木对音乐能做相对的反应。它们虽不具备有识的意念,也没有创造能力,去口本能地不断生育繁殖。它们的存在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利益。它们在彼此间的互相连锁供应和服务,也成为整体世界中有机的、重要的生活资料。它们的形式躯体朝着更美好有用的方向进化,虽然极其缓慢,但在生物学家的进步仪器之下,已经显得非常真实而具体的了。

三、动物的世界

这一世界的成员除了具有物质形式的身体和本能外,还进一步拥有了智力体。它们具有情感、思想和意志的初级表现。比如一只狗,具有头脑。能对主人的要习之命令作出适当的反应,并具备初级的学习模仿能力。但是我们对动物的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它们并未具备精神体。它们只不过是依照自然的命定,机械地守着规律和时期,生活繁殖。它们不懂得什么是不满足,也没有超出原来限定(本能)的基本欲望。因此也不具和欲望相关的创造能力。由于它们具有的能动力,已经可以同人类共同营为生活,故而可以高度地彼此相依为命。对整体世界的贡献,更为具体而明显了。

四、人类的世界

人类世界的成员除了具有物质身体和智力体外,还具有精神体。

有精神就有希望和创造。由于不受时空限制的精神却被局限于完全要受时空限制的物质躯体之中,就会产生一种不满足、不完整和不自由的感觉,同时产生一种要超越目前现状的愿望。这种不满与极想改良的愿望,使人产生创造欲和创造力。人们希望能使自己的物质躯体同精神一样超越时空,自由发挥,甚至永世长存。于是便创造了宗教、哲学、科技和文艺等等,使自己伸展延长和升华。为自己树起了不易朽坏的纪念碑,甚至建立帝国。

无论人类怎样在自己的体外发展创造,同时在其心灵深处常有说不出来的虚空感。越觉虚空就越不满足。越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心中越不免充满沮丧与痛苦。于是不少的人为自己造神和宗教,希望获得满足于来生。

道学一直都很注意人类这一层的需要,因此充分了解何以人类有此问胚的原由。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对于进化的自觉与要求特别明显。由于人类的躯体和智力已经进化到相当完善有能的地步,人类会使用工具和技巧来延伸自我,是一切动物万难比拟的。在精神潜移默化的推动下,不管怎样努力来向外延伸自我,也无法有完全的成就感或满足感。实际上,自我延伸的越大越快,其内在的沮丧和痛苦就越显着。如果把人类的“已知”、“已得”、“已能”的范围画一个圆圈,那么,圆周越大,对内就表示已知(得、能)是无限大,没有止境的,庄子称它为“无涯”,已知(得、能)和未知(得、能)两相比较之下,永远无法平衡,这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的、与生俱来的痛苦。除非人类在向外延伸的同时,懂得怎样向内或向上升华,尽量使自己在精神化上下功夫。庄子寓言中的“鲲”虽然已经非常大,但须升化为“鹏”,才能乘北海长风,飞往“天池”。从有限的境界升进,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无限的境地,可资无可限量的发展长进。这也就是要好好修习,彻底明白领悟宇宙的原理原则,做人行事的原理原则。彻底领悟人类生命的所是和在世生存的目的,而达到能与宇宙自然逐渐融合,不徐不疾,无过无不及的境界。这样自然就安宁幸福地进化到第五世界了。P2-4

序言

我在美国写这本书(英文本)的时候,心里抱着两个基本的打算。第一是要藉这本书让西方人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早已对“管理学”有了很渊博的研究和深刻的造诣。特别是现代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现代的伟大发明。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必要弄清楚的一点。因为人们的心理信念与行为态度完全是受着认识论的暗中直接的指引。例如,十九世纪“无落日”的大英帝国,肆行其殖民主义。首先创造出一套认识论:那些被殖民的民族本来就是低等的、落后的、无能的和愚恶的,他们根本是自己无法管理自己的,所以他们的被征服是理所当然的。再一步演进到:殖民者不但不是侵略者,而且是上帝恩赐的拯救者。这种认识论还让它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不由你不信。这正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攻城次之”的好了不起的实际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世界都成了荆棘废墟之时,侥幸是唯一本土末受创伤之国,竟然一枝独秀,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输出大国。富强独霸一时。因缘时会,巧窃天功,其富强并非因“管理学”的优秀而来。我们如果对美国自诩为伟大发明的管理学,作进一步的透视,则不难发现所谓美国式的“管理”,一派“纨绔气息”、“矛盾重重”,可与“王熙凤式的管理”媲美。事实证明:在日本、德国……经济逐渐复苏之后,美国的“管理”就相形见绌,每况愈下地被比了下去。迫不得已,于是大学、公司纷纷向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道学”求救。所以这正是一个恰当的时候,把一向歪曲的认识论作一个确切的修正。

同时,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中,听到两位与会的哈佛大学管理学的教授,肆无忌惮地大吹大擂美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美国发明的“管理学”太好,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缘故,等等!我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就说:你们知道中国的管理学吗?他们说:中国何曾有管理学?我说:中国的管理学既悠久又丰富,怎么能说中国没有管理学?他们说:中国若有管理学,怎么我们没有读到过?我说:那么我就写一本给你们读读。他们说:你如果要写,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批,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批,一定要批得你体无完肤。我说:我有权写,你有权批,各随其便。回家后我就写了一本《道的整体管理学(The Integral Mangement of Tao)》,并且很快就出版了。第二年开会,我们又碰面了。他们两人抢先过来与我握手,并且不住口地道歉。然后说:你的新书《中国的管理学》出版了!我说:抱歉,我今天没有带着,不然就送你们一部,请指教。他们说:不等你奉送了,我们早就买来读过了。我说:我想起来了,你们批得怎么样?他们说:这正是我们要向你道歉的原因,我们连一个字都批不了。我们觉得中国的道学实在太伟大了。我们哈佛一向把“人”在管理学中当一个数字看待,这是我们非常大的失误。感谢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哈佛今后要转向了。

第二,我觉得对作为神圣的黄帝子孙来讲,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应该夸耀,应该弘扬。但有一个很要紧的原则必须掌握好的:就是要有“分寸”。既不可胡乱吹嘘,哗众取宠;更不可将就随便,作贱轻与。因此在写本书的时候,是经过衡量的。内容的取舍,是不随便的。尽量该发挥的地方发挥,该含蓄的地方含蓄。这也是对“国宝”(老子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应有的尊敬!也是自我基本应保持的尊严!

这本书在美国发行之后,曾引起极大的反响。不断地收到各阶层人士的书评,都是些赞扬的声音。美国的三位总统,卡特,里根和布什,也都先后寄来了他们的赞许,内中以里根总统写的文字为最醒目,他写道:张博士,我们衷心感激你对美国的自由,繁荣,稳定和进步,做出了极伟大的贡献。众所周知,里根总统是一位对于《老子道德经》深具向往,并且能身体力行的美国人。

现在,我觉得应该是时候把这本书正式用中文写出来了。我想要在英文本的框架上,加上两倍的内容。对国人来讲,就没有什么内容应该保留,可以不受“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制约了。  最后,尊敬的读者,请您务必把张绪通三个字忘掉。这三个字在本书中,不过是表示对本书的内容负责而已,除此并无别的意义。而本书的内容,如果您觉得某处有些意思,就请您务必不要轻易放过,恐怕是需要花点时间多读几遍的。这是一个忠诚的愿望。

我要衷心感谢一些忠心耿耿支持我写这本书的好朋友们,十分感谢你们,愿你们成功,幸福,健康与长寿。特别要感谢四川大学原来经管院的老院长,石柱成老先生,老兄长。若不是您,是不会有这本书的。

张绪通 于中国昆明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老管理(人生的智慧与成功方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张绪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6543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0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