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棹歌声声 朝鲜朝九曲文化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朝鲜朝九曲文化是以朱熹的《九曲棹歌》作为范本形成的文化现象,由九曲歌系诗歌、九曲园林和九曲图三大部分组成,既有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和发扬,又有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艺术特征。这一文化的形成过程充满着朝鲜朝士林对朱熹的圣人般的尊仰、对《九曲棹歌》的圣诗般的推崇、对武夷九曲的圣域般的向往和对九曲图的圣境般的钦慕,自始至终饱含着一个“圣”字、凸显着一个“尊”字。而一部诗歌文本,能够在文学、园林、绘画等诸多领域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在异域形成一方文化且维系500年之久,在中外文学目前实属罕见。本书在对《九曲棹歌》文本的意象世界和结构模式予以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对朝鲜朝九曲歌系诗歌、朝鲜朝九曲园林与朝鲜朝九曲图进行了历史性的解读和共时性的阐述,并从比较文学、园林学、景观学、美术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当下的韩国九曲文化进行立体化的研究和透视。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影响与接受―朝鲜朝九曲歌系诗歌/8 绪论/8 第一节《九曲棹歌》传入朝鲜半岛时间考/12 第二节朝鲜朝士林文学与《九曲棹歌》/18 第三节朝鲜朝士林对《九曲棹歌》文本的接受与批评/33 第四节朝鲜朝九曲歌系诗歌的学派系谱/70 第五节代表性朝鲜朝九曲歌系诗歌选读/88 第二章朝鲜朝士林之理想乡―朝鲜朝九曲园林/110 绪论/110 第一节人文学视阈下的朝鲜朝九曲园林/113 第二节地貌学视阈下的朝鲜朝九曲园林/126 第三节“小中华”语境下的朝鲜朝九曲园林/145 第四节代表性朝鲜朝九曲园林选读/150 第三章接受与创意并存―朝鲜朝九曲图/315 绪论/315 第一节朝鲜朝九曲图的素材来源/322 第二节朝鲜朝九曲图的构图特征/352 第三节代表性朝鲜朝九曲图选读/376 第四章朝鲜朝九曲文化纵深发展的多重动力/395 第一节朝鲜朝九曲文化与性理学研究/395 第二节朝鲜朝九曲文化与士祸引起的“真隐”与“心隐”/402 第三节朝鲜朝九曲文化与君王的参与/411 余论:朝鲜朝九曲文化的现实意义/418 参考文献/42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棹歌声声 朝鲜朝九曲文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金银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43375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312.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