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礼可以观:早期中国古礼论稿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关于中国古礼的论文史稿,探讨了部分早期古礼的课题,包括周代礼制中的“宾道”观念,祭宾飨异同考、商周丧祭礼制中人神关系新考以及对肆献裸礼、周代授受礼等礼制中微观问题的探讨,作者在详实的史料文献基础上解读古代礼制,或具体考察礼制、,或以礼为切入点探讨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孝亲观念、名分问题、神灵形象溯源等传统文化内容,由此可见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概念对早期中国及后来社会生活的重要音箱。全书有思辨也有新意,书中丰富运用了甲骨、简帛、金文等出图资料及传世文献,论述严谨,与有一定学术出版价值。 目录 周代礼仪制度中的“宾道”观念 一、宾主的面向 二、宾主的位次 三、尊宾与尚贤观念 祭飨宾飨异同考:兼及周代礼制中的“以神为宾”问题 一、祭飨与宾飨的相同点 二、祭飨与宾飨的不同点 三、《飨礼》存废问题 余论:以神为宾 以神为宾:商周丧祭礼制中人神关系的新考察 一、殡礼 二、宾祭 三、宾尸、延尸、枋祭 四、傧尸礼 结语 论肆献裸礼 一、裸礼 二、献礼 三、肆礼 论周代授受礼 一、堂上的授受礼 二、授受礼的礼容 三、授受礼的方式 余论:授受礼与尊卑观念 孺慕之孝:上古中国礼俗中的“亲前不称老”与代际交替 一、“永远的幼儿” 二、“沉郁的婴啼” 三、“无声的交替” 结语 礼制的困境:汉昌邑王废立事件新论 一、立嗣君:广陵王与昌邑王的继承权问题 二、未成君:昌邑王即位后的礼制困境 三、举大事:权力的胁迫与名分的加持 结语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一、复礼的属性与所用之衣 二、迁庙礼与立尸礼所用之衣 三、“非衣”与“玉衣” 结语 礼“创造”了神:神灵形象与商周尸礼研究 一、祭必有尸与立尸以象神 二、父子一体与依孙以象神 三、无形之像与依物以凭神 余论 殇逝:论上古中国礼俗中的殇与年龄观念 一、礼典中的“天而不为殇” 二、殇君:非天而成殇 三、殇鬼:名称与祭祷 结语 礼可以观:上古中国礼仪实践中的观者与观看之道 一、神灵之观 二、子孙之观 三、宾客之观 四、儒者之观 余论:“观看”的神奇力量 中国上古时期的“生子不举” 一、甲骨文中的“生子不举” 二、先秦时期的几个著名弃婴 三、食首子 四、不举异常婴儿 五、《日书》所见的禁忌日生子不举 六、不举女婴 七、“生子不举”的原因分析 社会变迁与身份变异:先秦“余子”问题考辨 一、关于余子身份的诸家异说 二、余子身份再辨析 三、社会结构变化与余子地位的升降 孝子伯奇故事演变考 一、汉代孝子伯奇的形象 二、魏晋南北朝时孝子伯奇的形象 三、孝子伯奇与食梦神 参考文献 后记遥远的老辈林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礼可以观:早期中国古礼论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志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21765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97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