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移民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可以从自己国家金蝉脱壳吗?

《移民》(作者:陈希我)是第一部全方位透视近二十年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的长篇小说。女商人陈千红17岁离开流乡,远赴他国谋生。她在被逼婚、做酒巴女之后,把淘到的第一桶金带回到国内,在国内经商二十年后,又将携子远赴美国,但在机场的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计划……

内容推荐

《移民》由陈希我编著。

《移民》简介:

陈千红,一个命运像水一样的女子,水是没有界限的,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水能包容污垢,流动不止。

二十多年前,为了更好地生存,陈千红流向日本,有了钱后回国发展。二十多年后,她带着从国内挣来的财富和唯一的儿子流向美国。从中国人睡到日本人,又从日本人睡到中国人;从没钱人睡到有钱人,从有钱人睡到有权人。这是家乡流传的关于她的不堪闲话。

她来自流乡,流乡这个地方有着移民的传统,最初从中原移民到南方,后来又移民到海外——有人下南洋,有人被卖到西洋当“猪仔”,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跑得更凶——跑北美,跑南美,跑欧洲,跑澳洲,还跑非洲,就连太平洋岛国也跑,只要给身份就跑,这一幅幅跑路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些人背后的故事烙印着时代的痕迹,《移民》正是用每个个体鲜活的视角,全方位透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反思狂热的移民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

目录

Chapter 1 第一章

Chapter 2 第二章

Chapter 3 第三章

Chapter 4 第四章

Chapter 5 第五章

Chapter 6 第六章

Chapter 7 第七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Chapter1

1

陈千红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又要出国。

这次她去的是美国,当年只能去日本,费用便宜,签证也容易。当年去美国太难了,就是偷渡,在海上漂一个多月,也得花八十多万人民币。现在她有钱了,可以去美国了。

当年她是从香港走的,这次从北京,扩建的首都机场豪华气派,让国外来的人咂舌。几年前,她去机场接加拿大回来的林飘洋,林飘洋转得晕头转向,不住地说:

“太大了,太大了!大而无当……”

边上一个人,也是接机的,反唇相讥:

“大而无当?是忌妒吧?”

那人曾跟陈千红搭讪,献殷勤。陈千红知道是因为什么,男人嘛!不过她挺受用的。但她没想到他会这样反击她的朋友,男人的沸点毕竟不一样。她才不关心这些,她是生意人,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年,她从日本回国,很快从家乡去了北京。先是开日本料理,然后是cabaret,又要涉足房地产。当时她还想过去上海或广州,但北京是首都,在中国,首都是天子脚下,有特殊的地位。要办事就得在北京,在北京站稳,就是在全国站稳了。搞定北京,就是搞定全国。果然,现在上海、广州都边缘化了。想起当初的选择,她常自鸣得意。可是她要走了。

林飘洋当年也在日本,某种意义上说,是她的初恋。他后来技术移民加拿大了。他有国外的身份,但并不很有钱;她先挣钱,身份就也有了。她是EB-5签证,投资移民。取得EB-5签证,还可以一人得签,全家受益。她没有丈夫,有孩子,叫林崛。这名字是她取的,当年流行“中华崛起”,就给取了“崛”字。

签证下来,她去家乡带儿子。儿子住爷爷林家德家里。亲戚、自家人来送,一个个端来面条。这是家乡的习俗,过去穷,有人出门,煮一碗面条,在面上铺满了肉。现在这习俗仍然没改掉,主要是这些老年人改不过来。这家送面条,那家也送面条,桌上摆满了面条,吃不了,就每碗吃一点,算是领了心意。陈千红觉得烦,又不是没面条吃!其实她烦的不是面条,是这些人小气,都什么时代了!归根结底,她不喜欢这个林姓家族。

奶奶还在给孙子喂面,把肉往他嘴里塞。“这么大了,还要喂!”陈千红斥孩子,“到美国怎么办!”她故意大声宣称,在家乡,出国是件值得炫耀的事。

边上有人起哄:“崛,要去美国了!”

林崛欢快起来,道:“要去美国了!”

他们又叫:“要去美国睡了!”

林崛没明白,愣着。林崛的脑子不是太灵光,是他酒鬼父亲造的孽。他不明白“睡”指的是什么。

陈千红瞪了那些人一眼。这些脏男人!她知道他们针对的是她。男人喜欢在女人面前说下流话,特别是在他们觉得可以挑逗的女人面前。她知道老家流传着她的闲话:从中国人睡到日本人,又从日本人睡到中国人;从没钱人睡到有钱人,从有钱人睡到有权人。现在他们是在说。她又要睡到西方了。

对方并不收敛。陈千红会急,他们更觉刺激了。又说:

“崛,你到美国不要睡觉吗?”

林崛点头。

“那不是去美国睡吗?”

林崛明白了,道:“要去美国睡了!”

陈千纽睫然拽着儿子走了。是该离开这个鬼地方!

候机厅有不少和他们一样出国的,有笑的,有哭的,有哭完笑的,有絮絮叨叨叮嘱的。当年她出国,也是这番景象,不过是在自己家门口。母亲哭了,她也跟着哭,哭完,她一个人上路了。

如果母亲还在世就好了,她一定让母亲坐飞机来北京。当年没有钱,多买一张去广州的车票都买不起。办她出国,家里已经债台高筑了。母亲即使能送她到广州,也不可能进深圳,更不可能去香港。

二十多年前,陈千红独自一人从省城乘长途大巴出省,去广州,进深圳,到香港登机。她背着背包,拖着一堆行李。她的耳边响着当年非常流行的费翔的《故乡的云》。她手上没有机票,只是在国内时托旅行社订的票,到香港取票。到了香港,被告知她委托订票的国内旅行社没有给她确认。也就是说,她订的机票被售掉了。按规定,没有机票,她只能在香港待二十四小时,超过二十四小时就要被遣送回内地。遣送回去了。再买票出来,就超过日本入境的期限了。陈千红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可是她并不怎么怕。与其说是沉着,毋宁说是不懂得怕。那时候她才17岁。

当年,在启德机场,她用学校里学的半拉子英语跟香港警察周旋。警察看她可怜,也许还因为可爱,他们被她的英语逗笑了。那纯粹是中国式英语,不仅发音,用词也不对。出了笑话,警察就笑得前仰后倒,又赶紧正了正身子,竟显得有点狼狈了。陈千红想,香港警察一点也不可怕。

他们教她重新买张机票。不管去哪里,有了机票,就可以争取滞留香港的时间。但没有去东京的,只能去台北转机。只要能出境,就可以到东京。她买了去台北的机票。她居然去了台湾,这是她没有料到的。虽然没有出机场,但她仍然感觉很新鲜,这个在小时候的教科书里被称为“水深火热”的地方。“水深火热”这个词,就是从那篇课文学来的。后来才知道人家比我们好多了。尽管如此,眼前的景象仍然超出她的预想。

然后去东京。当飞机轰地降落在成田机场的地面,她的心欢跳起来。终于到日本了!《胜利大逃亡》!她想起那部电影的片名,二十多年前,中国大陆电影院都在放映这部电影。现在,又是胜利大逃亡吗?P2-4

后记

想写这本书,最初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我在国内已经混不下去了,正跑路澳大利亚。我后来没有去澳大利亚,去了日本。这书的一些内容是在日本酝酿的,但没能写出来,想着回国再写。那时候我还想回国的,但90年代初,我的女友又出来了,回国遥遥无期了。90年代初,更多人往外跑,我也想把弟弟办出来,但弟弟不想出来,他在国内过得不错,到了90年代后期,他也全家移民加拿大了。但我受写作的召唤,力排众议回来了。写作,生活,我不知道这本身就是悖论:我写的内容跟我实际生活处境的悖论,我写的是出走,我却回到此处。我无法写好。2012年,我又把儿子送出国去了。

环视我的家族,也源源不断上演着“胜利大逃亡”的戏剧。有移民的,有出嫁的,有假结婚的,有偷渡的,有先劳务后改签的,有借旅游逃跑的,有借留学最终达到移民目的的。在我母亲的老家,年轻人几乎跑光了,剩下的是“留守老人”。老人带着孩子,这些孩子是从国外送回来的外籍人,他们5岁上下就又会被接出去。

纵观我家族历史,基本的姿势也是跑路。我祖父早年在英国人货船上当水手,因为懂些药,兼做医生。船上水手病了,让他治,如不能痊愈。船长就命令祖父拿毒药把对方毒死。这些水手几乎全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命不值钱。有一次船到印度洋,触礁沉没,三个水手死死抱着浮物,终于在苦海寻得余生。那以后祖父发誓再不出洋了,他对水极为忌讳。子孙跑江边玩都要挨打。他不知道他的子孙后来又一个个漂洋过海了。

我的老乡严复当年也去英国了,祖父走的应该是跟他同一航线。严复带回了救国猛药,是否医好了中国?没有。他没能阻止他的乡亲外跑,更没能阻止他的同胞外跑。当然这些年,中国有了可以夸耀的GDP了,中国人应该停止跑路的脚步,不料却越跑越凶。跑北美,跑南美,跑欧洲,跑澳洲,还跑非洲,就连太平洋岛国都跑,只要给身份,就跑。这一代不能跑成,也要跑香港生子,让下一代跑成。中国人就是死活不愿意把命运押在中国的土地上。非但没钱人跑,有钱人也跑;非但不拥有这个国家资源的人跑,拥有这个国家资源的人也跑。中国人从中国赚钱,却是为了付他国的“买路钱”;来不及转移财富,就提着现金直接闯关。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特殊奇观。

这本书是随着这个跑路队伍写成的。它的面貌跟最初想象的已大不一样了,因为跑路的景象已大不一样。写它的过程中,新的跑路景象层出不穷:从偷渡移民受冷,到劳务移民出现;从劳务移民沉寂,到技术移民兴起;从技术移民受限,到投资移民受捧;从加拿大投资移民暂停,到其他国家投资移民升温;从投资移民火爆到留学火爆;从澳洲留学因难以移民而受冷,到留学大军涌向加拿大;从大学生留学到高中生乃至初中生留学……这本书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到了无法收笔的地步。书里的故事最终截止在刚刚到来的2013年。2013年,中国人还会怎样跑路呢?无奈我无法再跟踪了.书毕竟要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移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希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8023
开本 32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318152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