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融合系列。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蒋红斌新作。
本书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汇合社会文化、产业势能、人才培养,以及组织形态等因素,以跨界交流的学术形式,系统地分析与分享了来自企业与院校有关艺科融合和设计创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
| 图书 | 设计探索未来:艺科融合的社会实践与创新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融合系列。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蒋红斌新作。 本书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汇合社会文化、产业势能、人才培养,以及组织形态等因素,以跨界交流的学术形式,系统地分析与分享了来自企业与院校有关艺科融合和设计创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本书以当今设计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设计教育的社会要求为背景,联系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要求,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汇合社会文化、产业势能、人才培养,以及组织形态等因素,以跨界交流的学术形式,系统地分析与分享了来自企业与院校有关艺科融合和设计创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设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适合关心设计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者、研究者、设计师、设计管理者以及广大设计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01理念与思考 当事·当代·当今:中国与世界的艺科融合设计思潮 001 按语 002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方略——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 024 方晓风:设计竞争进阶——信息的意义与呈现 02实践与探索 品味·品质·品格:具有社会价值的艺科融合设计实践 061 按语 062 主题 1:设计与社会创新——产业升级与企业战略 063 大信家居的设计发展战略 073 传音的跨文化设计趋势研究 082 装配式家具的设计实践与思考 099 中国文创产品创新实践 110 文化与园区的融合发展 120 主题 2:设计与乡村振兴——乡村创新教育与设计的艺科融合 121 践行乡村创新教育与弘扬乡村工匠精神 136 共创设计振兴乡村的实践探索 143 乡村创新教育新范式 146 手工与设计素养的培育 156 主题 3:设计与教学研究——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 157 艺科融合的设计研究与方式创新 170 跨文化背景下的青年时尚观念与设计趋势研究 176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设计新趋势研究 03展陈与交流 观察·体察·洞察:关注实践的艺科融合设计思维 187 按语 188 “造型基础设计”课程成果展示 202 “科技与设计”竞赛成果展示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创新教育成果展示 232 清美实验教学工作室探访 238 宝马工厂参观 243 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 248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走访 252 教师与学生的总结 265 后记 267 致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设计探索未来:艺科融合的社会实践与创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蒋红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176255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84 |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B4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