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徐则臣中短篇小说5-7部,长篇存目1部,作者创作谈2篇,相关研究论文5-7篇,本书编者与作者访谈一篇,作者创作年表一份。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漂泊体验和回望故乡,是徐则臣的两大创作支脉,二者往往相互印证,相互激发,由此构成徐泽成独特的写作个性。
书稿集中呈现作为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的创作全貌和艺术风格,以及作者对文学长期以来的思索和实践,是一份研究徐则臣创作面貌与艺术风格的详细资料。
| 图书 | 信与爱的乌托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编选徐则臣中短篇小说5-7部,长篇存目1部,作者创作谈2篇,相关研究论文5-7篇,本书编者与作者访谈一篇,作者创作年表一份。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漂泊体验和回望故乡,是徐则臣的两大创作支脉,二者往往相互印证,相互激发,由此构成徐泽成独特的写作个性。 书稿集中呈现作为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的创作全貌和艺术风格,以及作者对文学长期以来的思索和实践,是一份研究徐则臣创作面貌与艺术风格的详细资料。 目录 Part 1作品选001 苍声003 梅雨051 我们在北京相遇073 逆时针144 兄弟205 如果大雪封门222 Part 2评论239 徐妍、姜宝虎:身份如何认同:祭奠“古典”,或作为“现代”突围的 一种方式——徐则臣小说论241 孟庆澍:小说、批评与学院经验 ——论徐则臣兼及70后作家的中年转型258 刘欣玥:徐则臣文学版图的合并再生——从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谈起280 杨丹丹:“心灵史”的经验表述及其方法——由《耶路撒冷》兼及70后写作问题289 杨庆祥:轻的或重的——评徐则臣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303 郭艳:告别“在场的缺席者”——略论徐则臣小说307 江飞: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319 樊迎春:拯救与逍遥——读徐则臣《北上》336 徐勇:物的关系美学与“主体间性”——徐则臣《北上》论342 Part 3创作谈357 此心不安处是吾乡359 Part 4访谈365 信与爱的乌托邦——徐则臣访谈录367 Part 5徐则臣创作年表381 编后记40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信与爱的乌托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则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451392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11-30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